分体式履带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8119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分体式履带车,属于履带车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分体式履带车,在两个主动碟形盘组上均设置调位装置,其变速和转向均通过驱动装置自动控制,实现速度和转向的精确控制,且操作简单,在从动系统中加入倒车系统,实现履带车的倒车;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分体式履带车,包括驱动系统、履带轮、支撑架、踏板和操作杆,履带轮包括主动系统、从动系统、倒车系统、外履带、调位装置和驱动轮,驱动系统的输出轴与主动系统连接,主动系统通过皮带与从动系统连接,主动系统上设置有用于调整主动系统转速的调位装置,从动系统连接有倒车系统,倒车系统与驱动轮连接,驱动轮与外履带啮合并带动外履带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分体式履带车,属于履带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履带车多使用普利珠来调整变速器中的碟盘,通过普利珠来控制皮带与碟盘的啮合面,从而实现对履带车的调速和转向,但调速时速比变化时所需要较大的功率,在换挡过程中导致不必要的延迟,同时由于普利珠是通过离心力来调整碟盘轴向位置,因此无法精确控制其速度,而转向则需要调整踏板来控制主动轮的可变直径,这样使操作不便,实用性较差。另外的,现有技术中可拆卸式的履带车,车身重量较重,虽然拆卸履带轮后,车身重量有所减轻,但对于搬运来说,还是有些不便,拆卸后的履带轮和车身的重量分布的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分体式履带车,采用调位装置对履带车进行调速和转向,调味装置对碟形盘的轴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碟盘之间间距的不同,从而对缠绕于碟盘上传输带的传动速度进行调节,使得调整速度更加精确,将控制两侧履带的变速系统和倒车系统分别放置于两个履带轮内,减轻车身的重量,同时,采用悬挂方式将两侧履带轮设置于车身两侧,悬挂的履带轮可随意拆装,在无法行驶地区将悬挂组件取下,分解后的各个部件重量较为平均,车身重量较轻,使成年人可随意搬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分体式履带车,包括驱动系统、履带轮、支撑架、踏板和操作杆,所述踏板设置于支撑架上部,所述驱动系统固定于支撑架的中部,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对称的两个输出轴,所述履带轮对称悬挂于支撑架的两侧,所述履带轮包括主动系统、从动系统、倒车系统、外履带、调位装置和驱动轮,所述输出轴与主动系统连接并带动主动系统旋转,所述主动系统通过皮带与从动系统连接并带动从动系统连接,所述主动系统上设置有用于调整主动系统转速的调位装置,所述从动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有倒车系统,所述倒车系统与驱动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驱动轮与外履带啮合并带动外履带传动。所述主动系统包括主动轴、主动碟形盘组和调位装置,所述输出轴与主动轴固定连接并带动主动轴旋转,所述主动碟形盘组设置于主动轴上并通过主动轴实现旋转,所述主动蹀形盘组包括第一内碟盘和第一外碟盘,所述第一内碟盘位于靠近驱动系统的一侧,其轴向方向固定,所述第一外碟盘位于外侧,其轴向方向为活动设置,所述调位装置位于第一外碟盘的外侧并用来调整第一外碟盘的轴向位置;所述第一内碟盘和第一外碟盘配合形成第一 V型槽,所述第一 V型槽内绕有皮带,所述皮带通过主动碟形盘组的旋转而传动,所述皮带的另一端绕于从动系统上。所述从动系统包括从动轴和从动蹀形盘组,所述从动蹀形盘组套装于从动轴上,所述从动蹀形盘组包括第二内碟盘和第二外碟盘,所述第二内碟盘的轴向方向为活动式,所述第二内碟盘的内侧设置有控制其轴向方向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内侧设置有档盖,所述档盖的轴向方向固定,所述第二外碟盘的轴向固定于从动轴上,所述第二内碟盘和第二外碟盘配合形成第二 V型槽,所述第二 V型槽内环绕皮带,所述从动碟形盘组通过皮带的传动而旋转,所述从动轴通过从动碟形盘组的旋转而旋转。所述调位装置包括推动台、推动杆、传动链和驱动装置,所述推动台设置于第一外碟盘的外侧,所述推动台的外端面与推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为带有外螺纹的蜗杆,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推动杆配合的蜗轮,所述蜗轮与驱动装置通过传动链连接,所述蜗轮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其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所述从动轴的外端连接有用于倒车的倒车系统,所述倒车系统包括行星结构和换档结构,所述换档结构包括花键套、第一啮合齿轮、第二啮合齿轮和用于调节花键套位置的花键套调节器,所述行星结构设置于第一啮合齿轮内部,所述花键套为两端开口中部设有挡板的圆柱结构,所述花键套的一端套装于第一啮合齿轮上和第二啮合齿轮上,所述第二啮合齿轮的外侧设有用于固定倒车系统位置的外壳,所述花键套的另一端在倒车时套装于外壳上,所述花键调节器包括永久磁铁和电磁铁,所述永久磁铁镶嵌于挡板上,所述电磁铁设置于外壳上。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履带轮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对称设置于履带轮和支撑架之间,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架、下连接架、限位架和缓冲器,所述上连接架固定于支撑架的上端,所述下连接架固定于支撑架的下端,所述缓冲器的上端固定于上连接架上,所述缓冲器的下端固定于下连接架上,所述限位架套装于缓冲器的外侧并位于上连接架和下连接架之间。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履带轮上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通过支撑板设置于外履带所环绕的区域内部。所述履带轮上设有导轮,所述导轮数量为多个,用于支撑外履带。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整个履带车运动的电控装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整个变速转向器放入履带内,减轻支撑架内装置的重量,当履带轮从支撑架上取下时,支撑架内整体质量足够轻,一个成年人可以进行人工运输,使得拆分下的各个部件的重量更加平均。2、使用调位装置调整主动系统中的碟盘位置,使得碟盘的控制更为精确,实现对速度和转向的随意控制。3、将主动碟形盘组中的活动盘设置在外侧,使得调位装置可以安装于主动碟形盘组的外侧,并对活动盘进行控制,同时,对称设置有两个调位装置,使得两个主动碟形盘组得到分别的控制,实现了转向的功能。4、将从动碟形盘组的活动盘设置在内侧,与主动碟形盘的活动盘配合,实现对皮带的控制。5、在两个从动轴上分别设置有倒车系统,实现了履带车的倒车性能。6、在履带轮和支撑架之间设置缓冲装置,增加了履带车的安全系数和稳定性。7、采用电控操作,对这个履带车的速度、转向和倒车进行更精确的控制,方便使用者采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履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履带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倒车系统正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倒车系统反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减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履带轮中带有减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主动系统、2为从动系统、3为倒车系统、4为履带轮、5为支撑架、6为外履带、7为驱动轮、8为导轮、11为动力轮、12为主动轴、13为主动碟形盘组、14为调位装置、111为输出轴、131为第一内碟盘、132为第一外碟盘、133为第一 V型槽、134为皮带134、21为从动轴21、22为从动蹀形盘组、221为第二内碟盘、222为第二外碟盘、223为弹簧、224为档盖、225为第二 V型槽、141为推动台、142为推动杆、143为传动链、144为驱动装置、145为蜗轮、31为行星结构、32为换档结构、321为花键套、322为第一啮合齿轮、323为第二啮合齿轮、324为花键套调节器、325为挡板、33为外壳、326为永久磁铁、327为电磁铁、9为减震装置、91为上连接架、92为下连接架、93为限位架、94为缓冲器、95为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分体式履带车,包括驱动系统11、履带轮4、支撑架5、踏板和操作杆,所述踏板设置于支撑架5上部,所述驱动系统11固定于支撑架5的中部,所述驱动系统11包括对称的两个输出轴111,所述履带轮4对称悬挂于支撑架5的两侧,所述履带轮4包括主动系统1、从动系统2、倒车系统3、外履带6、调位装置14和驱动轮7,所述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分体式履带车

【技术保护点】
分体式履带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系统(11)、履带轮(4)、支撑架(5)、踏板和操作杆,所述踏板设置于支撑架(5)上部,所述驱动系统(11)固定于支撑架(5)的中部,所述驱动系统(11)包括对称的两个输出轴(111),所述履带轮(4)对称悬挂于支撑架(5)的两侧,所述履带轮(4)包括主动系统(1)、从动系统(2)、倒车系统(3)、外履带(6)、调位装置(14)和驱动轮(7),所述输出轴(111)与主动系统(1)连接并带动主动系统旋转,所述主动系统(1)通过皮带与从动系统(2)连接并带动从动系统(2)连接,所述主动系统(1)上设置有用于调整主动系统(1)转速的调位装置(14),所述从动系统(2)的输出端连接有倒车系统(3),所述倒车系统(3)与驱动轮(7)通过链条连接,所述驱动轮(7)与外履带(6)啮合并带动外履带传动,所述操作杆设置于支撑架(2)的前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极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