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基片在一印刷机输送带上定位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7453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个方法和一装置,用于在印刷机中将基片(2),例如纸页经过一印刷辊(3)之后可靠地和不损伤新印刷图象地定位在一输送带(1)上。为此目的在第一优选方案中并在印刷辊和输送带之间的隙缝(5)中安置一个刮离装置(6),它与印刷机周期同步地朝印刷辊(3)的方向运动和从其离开。在第二优选方案中,应用一个固定的刮离装置,它首先将一粘留在印刷辊上的基片之角部或仅仅将其角部刮离。(*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为了输送要印刷的基片如纸页或薄膜通过一印刷机的单个印刷辊,人们在某些新的印刷机中,不用链带和叨纸牙,而使用一个循环的输送带,其上置有基片。该印刷辊是与输送带相邻安置的;并且当基片依次地在印刷辊和输送带之间贯穿运行时,油墨就从印刷辊传递到基片上。为了在输送带上固定基片,已有静电固定装置,如US 4244465或EP0297227A所述。该装置产生静电保持力以使基片的整个表面固定在输送带上。这种相应的固定力作为优选例如还可以通过从输送带来的对基片的抽吸作用来产生。但是已经表明,以这种方式固定的基片,当其通过位于印刷辊和输送带之间的印刷隙缝并从输送带脱离时,可能会粘留在印刷辊上。这一倾向,当印刷油墨未完全被传递和在通过印刷隙缝之后,多余油墨而停留在印刷辊上时就特别严重。本专利技术任务是,使基片通过一个印刷隙缝时可靠地定位在输送带上。这一任务按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方案的方法和权利要求2、7或9特征方案的装置解决的。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结构方案通过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方案获得。本专利技术基于的知识是,上面所称的问题是由于基片的前边棱在输送带上没有足够的粘附性引起的。导致这种不足够粘附性的原因是,所提及的基片边缘上的保持力较少起有效作用。如果,能成功地使基片前边棱在输送带上固定或者使开始的从输送带上的脱离退回的话,就能期望,后跟的基片部分停留的输送带上。按照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多种不同的方案,以使基片从输送带的脱离再退回,同时没有损坏新印刷图象的危险。第一个方案在于一个位于印刷辊和输送带之间基片出口隙缝中的动力刮片(Rakel)装置。一个在出口隙缝中安置的刮离装置用于再刮离粘留在印刷辊上的基片,它可在朝印刷辊的方向上运动和从其离开,并且当一页基片的前边棱通过印刷隙缝时,它总是朝着印刷辊运动。如果基片在印刷辊上粘留住,则它的非印刷的前边棱被刮离,然后又定位到输送带上。而该刮离装置当基片前端非印刷区域的末端到达之前又运动离开该印刷辊。该刮离装置可以包括一个可运动的刮片或者包括多个沿基片宽度依次安置的可运动刮片,它们分别具有一个逐渐变为尖部的边棱,而该边棱平行于印刷辊的轴线延伸,并倾斜地指向印刷辊的表面。该刮片还可以如此成形或安置,即,一页基片的角部首先被刮离。该基片首先分离的部分有利地支持沿该基片之前边棱进一步的分离过程。在将一个单独纵向延伸的元件应用于刮片的情况,这个元件可以用细薄的片料或一个细的丝料构成,其被张紧地固定在两个夹紧装置之间,而夹紧装置分别安置在印刷辊或输送带的一侧边上,并且它们可朝印刷辊的方向运动及从其离开。该片料或丝料可卷绕在印刷机侧边的一个贮存卷轴上,从此处,该片料或丝料贯穿一个夹紧装置延伸到另一夹紧装置上。当丝料或片料的前边棱在夹紧装置之间的部分被用坏时,则丝料或片料就可从贮存卷轴上替换。这一点比起传统的刮片被再磨制而言可以明显快地和经济地实现。该片料或丝料还可用任意的材料制成,只要它有足够的拉伸强度和可固定住,例如一种片弹簧或一种钢丝。在片料或丝料朝印刷辊的方向运动时希望有一个基本的弹跳作用,以便在这个实施方案中实现,基片的前边棱不是一次就被刮离而是从角部开始连续地被刮离。第二个方案在于使基片从输送带的脱离再退回不会有损伤新印刷图象的危险,即在印刷辊和输送带之间的出口隙缝中设置一个固定的刮离装置,它基本上在印刷辊的宽度上延伸。这个刮离装置如此成形,即在印刷辊上粘留的基片之角部首先被刮离。这个首先刮离的角部可以又固定在输送带上和依此,有利于继续地向刮离装置之中央的刮离过程。这样就可实现,纸张迅速完全地从印刷辊上刮离和当刮离装置的刮离边棱与基片上的已印刷区域接触之前,纸张又作为整体铺在输送带上。该刮离装置之一个和输送带相反对置的并通过其使一页基片之刚刚被刮离的前边棱远行离开的表面最好在基片之输送方向上是凹入拱形的结构。一个刚好被刮离的基片前边棱跟随着这个拱弧,因此,它(边棱)会连续地朝输送带的方向偏移。这样,基片前边棱就按目标要求又朝输送带的方向加速,依此,它还迅速地又可以在其上定位。这种使基片从角部开始的刮离具有另外的优点是,即使是敏感的基片也不会被损伤。已经确认,当基片的刮离过程不是从角部开始而是从中外位置,例如从中间开始时,则基片在高的传送速度时就容易发生撕裂。为使刮离过程在基片的角部开始,最好是该刮离装置的边棱,亦即邻接印刷辊的边棱沿其长度上为稍微凹入的结构。这样的优点是,该刮离过程就可与刚好印刷的基片之规格尺寸无关地总是从角部开始,然后向基片中央扩展。另一个优选的结构方案也可实现一个与规格尺寸无关的刮离过程,这就是刮离装置的一个角部比另一个角部更靠近印刷辊安置。然后这个更靠近印刷辊安置的角部就可以选定为参考角以用于不同规格的纸张定位。这个角当用作参考角时,则总是首先开始刮离基片。此外在又一实施方案中规定,该刮离装置之更靠近印刷辊指向的角部可以伸入一个在印刷辊表面上成形的槽中。这样就可以有利的方式实现一个如此的刮离过程,即该刮离装置不必接触印刷辊。为了在刮离过程期间防止弄脏新印刷的纸张,将从印刷辊上分离的纸张通过一个滚轮装置回引到输送带上,依此,就以有利的方式避免了弄脏。另外,这样也可以防止弄脏,即刮离装置包含一个导引表面,它将刮离的纸张前边棱如此地导向输送带,即,新印刷的基片不接触上述导引表面。该刮离装置不需要关联的构件,而是可以按照长度由几个单独元件组合而成,这些元件具有直的或稍微弯曲的刮离边棱,同时,总体而言构成一个具有凹入成形的刮离边棱的刮离装置。在刮离装置由多个单独的刮离元件组合而成的情况中,当单独的刮离元件不是无缺口地相互顶置时,也是无损伤的,因为,由于基片的本身刚性,一次开始的刮离过程就可越过在单独的刮离元件之间可能的间隙扩展下去。由于基片的这个特性,两个相对狭窄的刮离元件就可足够了,它们仅在基片之非印刷的侧边边缘区域中运作。这些刮离元件抓住一页粘留在印刷辊上的基片之前边的角部并首先仅刮离这个角部。因为基片的前边缘同样是非印刷的并因此比起已印刷的区域在印刷辊上的粘附性要小些,然后该刮离过程沿着基片的前边棱扩展。这些已刮离的角部和接着分离的前边棱就又可以固定在输送带上并且被应用于,基片之后跟的部分返回到输送带上或者这部分甚至没有来得及分离。这个第三方案是使基片从输送带的脱离再退回,同时没有损伤新印刷的图象的危险,它与前面所述两个方案之不同在于,该基片具有非印刷的侧边边缘。另外,为了适应具有不同宽度的基片,该两个单独的刮离元件必须是侧向可调节的。本专利技术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可从下面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例的说明中获得。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印刷机局部截面图,其具有一个位于印刷辊和输送带之间的楔形刮纸器;图2是一个印刷机局部截面图,其具有一个位于印刷辊和输送带之间的金属线形的刮纸器;图3是图2中在印刷辊和输送带之出口隙缝上的俯视图;图4是一个具有凹入弯曲的刮离边棱的刮纸器;图5是一具有两个直线的刮纸器的实施方案,它们相互成夹角安置;图6是一个在印刷辊的每个端部分别安置一个窄刮纸器的实施方案;图7表明一个刮纸装置结构的侧视图;图8表明刮纸装置相对印刷辊的配置;图9表明该刮纸装置的详细视图;在图1中局部方式表明的印刷机具有一个输送带1,其上,置有待印刷的基片或纸张2,它们按照标注的箭头方向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使基片在一印刷机输送带上定位的方法,该输送带将基片依次紧密地在一印刷辊上通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刮离装置(6,11)安置在位于印刷辊(3)和输送带(1)之间的出口隙缝(5)中,该装置(6,11)可在机器周期中朝着印刷辊的表面运动和从其 离开,同时至少一个刮离装置,当一页粘留在印刷辊上的基片(2)之前边棱(9)到达该刮离装置之前,朝着印刷辊的表面运动;而且,该至少一个刮离装置,当在基片上已印刷区域的前边缘到达该刮离装置之前又从印刷辊的表面作离开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格赖弗安东罗迪
申请(专利权)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