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品对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724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部品对齐装置包括:输入口,用于引入具有磁极的片类部品;贮存室,用于贮存从输入口引入的部品;由非磁性材料的制成的壁形成贮存室的后表面;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弧形导向件,其至少位于贮存室的上面;进入口与导向件相连,并从部品中只接收与预定方向对齐的部品;一部品通道与进入口相连,并向着进入口的下游设置;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旋转盘;其位于壁的后面,以便在进入口的部品接收方向上旋转;还包括位于旋转盘内的磁铁。磁铁通过磁力在导向件方向上和壁方向上同时吸引部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齐片类部品的部品对齐装置。下面将给出关于普通部品对齐装置的说明。如附图说明图15所示,一般的部品对齐装置包括一方柱形部品贮存室1,与贮存室1的壁2紧靠的旋转盘3,磁铁4埋于旋转盘3的圆周附近,与壁2相邻,从边壁5向着下游延伸,位于与磁铁4相应位置的部品接收部分6,和与接收部分6的出口相连向着下游延伸的部品通道7。下面将给出关于这种构造的部品对齐装置的操作。标号8代表具有磁极并贮存在贮存室内的片类部品。随着旋转盘3如方向A旋转,部品8由磁铁4吸引并向上抬起。与壁5相撞,部品8与磁铁4分离并由接收部分6接收。接收部分6只接收以预定方向对齐的部品8。接收部分不接收的部品8掉回贮存室1的下部,等待磁铁4再来吸引。另一方面,由接收部分6接收的部品8已经对齐,并在部品8对齐的状态下送入通道7。例如日本未审查实用新案公报JP-平-5-77133号披露了与此类似的技术。然而,在这种传统的结构中,由磁铁4吸引的部品8可面向各种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部品8与壁5相撞并由接收部分6接收,部品8仍有各种方向。可以想象大部分部品8掉回贮存室1的下部。所以可以认为在接收部分6上的对齐的部品8的数量是相当小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传统技术中存在部品8对齐速度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齐部品速度快的部品对齐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部品对齐装置,它包括引入具有磁极的片类部品的输入口;贮存由输入口进入的部品的贮存室;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壁,此壁形成贮存室的后表面;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至少位于贮存室上部的弧形导向件;与导向件相连的进入口,并且只从部品中接收与预定方向对齐的部品;一与进入口相连的部品通道,位于进入口的下游;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旋转盘且位于壁的后面以便旋转到进入口的部品接收方向;还有位于旋转盘上的磁铁。磁铁通过磁力同时沿导向件和壁方向吸引部品。根据上面的结构,对齐部品的速度变快了。在下面附图中,同样的标号始终代表相同的元件。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部品对齐装置的前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主部截面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主部分解透视图;图4是构成第一实施例主部的旋转盘的前视图;图5A是第一实施例的主部截面图,表示从侧面看构成主部的贮存室的导向件附近部分的第一状态;图5B是第一实施例的主部截面图,表示从侧面看构成主部的贮存室的导向件附近部分的第二状态;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主部截面图,表示从底面看构成主部的贮存室的进入口附近部分的状态;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主部前视图,表示从前面看构成主部的贮存室的进入口附近部分的状态;图8A是第一实施例的主部示意图,表示部品分离部分与通道的出口相连的第一状态;图8B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表示部品分离部分的第一状态;图9A是第一实施例的主部示意图,表示部品分离部分与通道的出口相连的第二状态;图9B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表示部品分离部分的第二状态;图10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部品的透视图;图10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部品的透视图;图10C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部品的透视图;图11A是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示出了磁铁的动作;图11B是第二实施例用于解释部品对齐的截面图;图12A是母磁铁的透视图,用于解释形成第二实施例的磁铁的工艺。图12B是从第二实施例中的母磁铁切下的子磁铁的透视图;图13是第二实施例的部品对齐装置的主部前视图;图14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部品的透视图15是传统的部品对齐装置的截面图。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图1中,标号11代表壳体,标号12是部品8(类似片并具有磁极)的入口,位于壳体11的上部,标号13是部品8的贮存室。圆形导向件14位于贮存室13的外表面。在贮存室13的壁15的后面,许多磁铁16以B方向旋转,以便磁铁16吸引部品8并延导向件14抬起。标号17代表接收部品8的进入口。只接收与预定方向对齐的部品8。接收的部品8流入与进入口17平滑地相连的通道18,这时部品8对齐并进而流向下出口19。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带有磁铁16的旋转盘34按方向B旋转时,吸引许多部品8到导向件14的表面和壁15的表面并和旋转盘34一起旋转。当部品8达到进入口17时,相对于进入口17与预定方向对齐的部品8被接收入进入口17,以便在通道18内流向下游。另一方面,未与进入口17对齐的部品8a不能流入进入口17,以便部品8落下,被吸引到导向件14和壁15的表面,和旋转盘34一起再旋转。通过这种方式,在部品8流入进入口17前,被同时吸引到导向件14的表面和壁15的表面。因此,大部分部品8通过这种吸引强制地对齐,因此部品对齐可以高速进行。在这个实施例中,大约1000个部品在一分钟内对齐。标号20代表一检测传感器,位于下游通道18的整个长度的一半处。检测传感器20由非接触透射型光传感器构成。当传感器20检测到部品8全部到达传感器20的位置时,控制磁铁16停止旋转。结果是,不仅可以防止部件8在贮存室内无效的磨损还可以节省旋转盘34的旋转能量。虽然在这个实施例中,采用透射型光传感器作检测传感器20,也可以采用反射型光传感器或磁性传感器。利用非接触检测传感器是重要的,因为这使得部品8免于破坏或检测速度很高。图2是部品对齐装置的主部的截面图。图2中,通过位于壳体11上部的输入口12引入的部品8贮存在副贮存室21内。这个副贮存室21与贮存室13通过壁22分隔以便形成一导向件14。然而,副贮存室21在壁22的下部23与贮存室13相连。所以部品8慢慢地从副贮存室21进入贮存室13是可能的。这是重要的,因为贮存在贮存室13中的部品8的数量常常是少的。所以,通过磁铁16在贮存室内移动的部品8的数量较少。即部品8发生不需要摩擦的数量较少。但是,总能从副贮存室21给贮存室13供给合适的部品8的数量。因此不用担心贮存室内部品8的供给不足,所以高效率地继续部品对齐工作是可能的。标号15代表一个壁。旋转盘34位于壁15的后面。磁铁16埋于旋转盘34内。标号35代表一位于磁铁16和旋转盘34之间的弹性体,以便将磁铁16压靠在壁15上。图3是表示部品对齐装置的主部的分解透视图。图3中,标号11代表壳体,壳体11由铝制成。贮存室13的前表面13a由透明丙烯制成,为了能够通过眼睛观察确认贮存室13或副贮存室21内贮存的部品8。标号17代表部品8的进入口。这个进入口17是四角的并且它的每一边比矩形部品8的最小截面的短边大,比同一最小截面的长边短。结果是各个部品8与部品的最小尺寸对齐。因此通道18做成小的是可能的,装置变薄也是可能的。如上所述,进入口18的形状基本上与部品8的形状相同。因此当部品8的截面形状是正方形时,进入口17的形状也是正方形的。当部品8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时,进入口17的形状也是矩形的。至于进入口的位置,进入口位于位置C(在贮存室13的弧形导向件14的最高点)和位置D(可以在旋转盘34的旋转方向上绕位置C旋转大约45度)之间是重要的。在这个实施例中,进入口17位于位置C旋转大约10度的位置上。通过使进入口位于这个位置上,不仅可以使未对齐的部品8立刻分离而且落下,而且贮存室13的部品贮存空间可以充分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部品对齐装置,包括:输入口,用于引入具有磁极物质磁极的片类部品;贮存室,用于贮存从输入口引入的部品;一由非磁性材料的制成的壁,所述的壁形成贮存室的后表面;一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弧形导向件,其至少位于贮存室的上面;进入口与 导向件相连并从部品中只接收与预定方向对齐的部品;一部品通道,与进入口相连并向着进入口的下游设置;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旋转盘,其位于壁的后面以便在进入口的部品接收方向上旋转;且位于旋转盘内的磁铁;其特征在于,磁铁通过磁力沿导向件方 向和壁方向同时吸引部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干夫千本勇西口长嗣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