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廊隔震支座以及连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714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廊隔震支座以及连廊结构,其中,连廊隔震支座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叠置的上顶板、上滑板、中间板、下滑板以及下底板;上顶板、中间板和下底板的形状均为长宽相等的第一矩形,上滑板的形状是第二矩形,第二矩形的长边长度与第一矩形的长边长度相等,下滑板的形状是第三矩形,第三矩形的长边长度与第一矩形的短边长度相等,且上滑板和下滑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上顶板与上滑板之间、上滑板与中间板之间、中间板与下滑板之间、下滑板与下底板之间分别设置一组平面滑动摩擦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廊隔震支座以及连廊结构具有普通滑动钢支座的全部功能,并可抵抗任何水平方向地震力及风压侵袭,实现全方向无死角保护,防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廊隔震支座以及连廊结构
技术介绍
带连廊的建筑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被连接的两栋主体的动力特性会由于连廊的存在而相互影响出现耦连现象,使连接部位的应力变得非常复杂。连廊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极易与主体结构脱离,产生整体倒塌现象,国内外的地震灾害现象均证实了这一点。分析震害中连廊整体倒塌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连廊支承结构破坏或连廊位移过大、连接处破坏造成的。虽然,连廊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采用滑动连接,能有效避免这一问题。滑动连接常采用滑动钢支座,滑动钢支座承载能力好,使用年限长、全金属制品,维护简单。但是,现有的连廊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的滑动连接,滑动位移一般都比较大,滑动钢支座相应较大,影响整体美观;而且,钢板加滑动材料的简单组合,导致滑动钢支座的隔震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廊隔震支座以及连廊结构,具有普通滑动钢支座的全部功能,并可抵抗任何水平方向地震力及风压侵袭,实现全方向无死角保护,防护效果好。承载能力极高,维护简单,安装方便。产品体积小,节省空间,增加美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廊隔震支座,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叠置的上顶板、上滑板、中间板、下滑板、下底板、一对上侧向挡板以及一对下侧向挡板;所述上顶板、中间板和下底板的形状均为长宽相等的第一矩形,所述上滑板的形状是第二矩形,所述第二矩形的长边长度与所述第一矩形的长边长度相等,所述下滑板的形状是第三矩形,所述第三矩形的长边长度与所述第一矩形的短边长度相等,且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上顶板与上滑板之间、所述上滑板与中间板之间、所述中间板与下滑板之间、所述下滑板与下底板之间分别设置一组平面滑动摩擦副;所述上侧向挡板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板的第一对外侧面,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顶板的外侧面;所述下侧向挡板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板的第二对外侧面,下端分别连接所述下底板的外侧面。优选地,所述上侧向挡板阻挡所述上滑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上滑板受所述上侧向挡板导向,沿所述上滑板的宽度方向滑动;以及所述下侧向挡板阻挡所述下滑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下滑板受所述下侧向挡板导向,沿所述下滑板的宽度方向滑动。优选地,所述上侧向挡板向下延展超过所述中间板,限位所述下滑板的宽度方向的滑动行程;所述下侧向挡板向上延展超过所述中间板,限位所述上滑板的宽度方向的滑动行程。优选地,还包括:一对上限位板和一对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顶板没有连接所述上侧向挡板的两侧,限位所述上滑板的宽度方向的滑动行程;所述下限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底板没有连接所述下侧向挡板的两侧,限位所述下滑板的宽度方向的滑动行程。优选地,所述上限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顶板的下底面的两侧的边沿;以及所述下限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底板的上顶面的两侧的边沿。优选地,所述上顶板、中间板和下底板为正方形,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均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长边的矩形。优选地,所述上滑板和/或下滑板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正方形的边长的四分之一,小于等于所述正方形的边长的二分之一。优选地,所述上滑板和/或下滑板的宽度均为所述正方形的边长的三分之一。优选地,所述上顶板的下底面设置一第一不锈钢板,所述上滑板的上顶面设置一第一平面滑板,所述第一不锈钢板与所述第一平面滑板面接触,并且平面滑动。优选地,所述上滑板的下底面设置一第二平面滑板,所述中间板的上顶面设置一第二不锈钢板,所述第二平面滑板与所述第二不锈钢板面接触,并且平面滑动。优选地,所述中间板的下底面设置一第三不锈钢板,所述下滑板的上顶面设置一第三平面滑板,所述第三不锈钢板与所述第三平面滑板面接触,并且平面滑动。优选地,所述下滑板的下底面设置一第四平面滑板,所述下底板的上顶面设置一第四不锈钢板,所述第四平面滑板与所述第四不锈钢板面接触,并且平面滑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连廊结构,所述连廊与建筑主体之间设置如上述的连廊隔震支座,所述连廊固定在所述上顶板的上顶面,所述下底板的下底面与所述建筑主体固定。由于使用了以上技术,本技术的连廊隔震支座以及连廊结构具有普通滑动钢支座的全部功能,并可抵抗任何水平方向地震力及风压侵袭,实现全方向无死角保护,防护效果好;本技术的连廊隔震支座在高度方向上,结构紧凑,总体高度小于一般滑动钢支座;而且承载能力极高,维护简单,安装方便;产品体积小,节省空间,增加美观。【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技术的特性和优点更为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连廊隔震支座中的五层平板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廊隔震支座的示意图;图3为图2水平旋转90°的侧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连廊隔震支座沿X轴进行滑动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连廊隔震支座沿X轴滑动至最大长度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以及图9为本技术的连廊隔震支座沿X轴和Y轴分别滑动至最大位移的俯视图。附图标记I 上顶板2 上滑板3 中间板4 下滑板5 下底板61 第一不锈钢板62 第二不锈钢板63 第三不锈钢板64 第四平面滑板71 第一平面滑板72 第二平面滑板73 第三平面滑板74 第四不锈钢板81 上侧向挡板82 下侧向挡板91 上限位板92 下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给出详细的说明。尽管本技术将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对本技术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结构和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为了便于看清不同视图中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在附图中参加了三维辅助坐标方向:X轴、Y轴和Z轴,Z轴代表连廊隔震支座高度方向,X轴和Y轴则代表水平面中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图纸中斜向的方向表示垂直于图面的方向)。如图1、2、3、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连廊隔震支座,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叠置的五层平板:上顶板1、上滑板2、中间板3、下滑板4、下底板5以及对五层板之间的位移进行限位的限位挡板。其中,上顶板1、中间板3和下底板5为正方形,上滑板2和下滑板4均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长边的矩形,但不以此为限。上顶板I与上滑板2之间、上滑板2与中间板3之间、中间板3与下滑板4之间、下滑板4与下底板5之间分别设置一组平面滑动摩擦副。本技术的五层平板之间设置了四组平面滑动摩擦副,层与层之间能分别平移。而且,上滑板2和下滑板4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使得连廊隔震支座可以在一个平面内独立进行两个方向上的运动,从事能够进行向平面内任意方向的移动。本技术通过上述五层板之间的水平移动来释放地震时对连廊的任意方向上的位移。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挡板包括设置在上侧向挡板81的一对上侧向挡板81和一对上限位板91,以及设置在下侧向挡板82的一对下侧向挡板82和一对下限位板9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廊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叠置的上顶板(1)、上滑板(2)、中间板(3)、下滑板(4)、下底板(5)、一对上侧向挡板(81)以及一对下侧向挡板(82);所述上顶板(1)、中间板(3)和下底板(5)的形状均为长宽相等的第一矩形,所述上滑板(2)的形状是第二矩形,所述第二矩形的长边长度与所述第一矩形的长边长度相等,所述下滑板(4)的形状是第三矩形,所述第三矩形的长边长度与所述第一矩形的短边长度相等,且所述上滑板(2)和下滑板(4)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上顶板(1)与上滑板(2)之间、所述上滑板(2)与中间板(3)之间、所述中间板(3)与下滑板(4)之间、所述下滑板(4)与下底板(5)之间分别设置一组平面滑动摩擦副;所述上侧向挡板(81)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板(3)的第一对外侧面,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顶板(1)的外侧面;所述下侧向挡板(82)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板(3)的第二对外侧面,下端分别连接所述下底板(5)的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芳皓宫海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