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测高装置,设于架体上,包括压接部、测高部、拉簧组件及三个直线驱动器,测高部与压接部呈并列的设置,拉簧组件与测高部相连,压接部安装在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压接部在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运动至与被测工件抵接的位置,第三直线驱动器安装在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测高部安装在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测高部在第二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通过拉簧组件做柔性的运动,测高部在第三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水平方向运动,由沿水平及竖直方向运动的测高部对准置于容置区内的被测工件之贴装部并对该贴装部的高度坐标进行测量。整机结构简单并紧凑,有效降低了成本,并保护了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贴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工件测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电器设备向小型化趋势发展明显,电子零件也因此向着高密度集成化以及超精细化发展,相应的,对于电子元器件的贴装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贴装的精确度,在贴装时常常需要对电子元器件的高度坐标进行测量,以保证后续贴装的精确度。如将非标准电子元器件贴装到PCB板、面板等基板上时,需要对基板等工件上的贴装部的高度坐标进行测量。但现有对工件进行测高的测高装置的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成本高,而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测高装置的测量精度又不高,并且由于现有的测高装置一般都是由驱动件直接驱动测高装置进行测高,整个测高过程均为刚性运动,因此在测量时往往会由于驱动件用力过猛而造成与工件的接触力过大,进而导致测量数据并不是很准确的问题,以致影响后续贴装的精确度,甚至还会出现由于驱动件的驱动过快过猛而造成的工件损伤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且紧凑、有效降低成本并能实现柔性运动的工件测高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紧凑、有效降低成本并能实现柔性运动的工件测高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测高装置,设于架体上,所述工件测高装置包括压接部、测高部、拉簧组件、第一直线驱动器、第二直线驱动器及第三直线驱动器,所述压接部具有一容置区,所述测高部与所述压接部呈并列的设置,且所述测高部位于所述容置区的上方,所述拉簧组件与所述测高部相连,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压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压接部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运动至与被测工件抵接的位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测高部安装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测高部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通过所述拉簧组件做柔性的运动,所述测高部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水平方向运动,由沿水平及竖直方向运动的测高部对准置于所述容置区内的被测工件之贴装部并对该贴装部的高度坐标进行测量。较佳地,所述压接部包括压板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滑设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壳体上,所述连接板还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压板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压板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容置区。较佳地,所述压接部还包括压接杆,所述压接杆呈对称地设于所述压板的左侧及右侧,所述压接杆在测高时与所述被测工件相抵接。较佳地,所述压接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压接杆之间。较佳地,所述压接杆为硬质的塑胶杆。较佳地,所述测高部包括测高仪及固定板,所述测高仪于位于所述压板的凹槽的上方,所述测高仪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拉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拉簧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测高仪相连,所述固定板滑设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壳体上,所述固定板还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沿竖直方向滑动,由滑动的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带动所述测高仪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固定板沿水平方向滑动,由滑动的所述固定板带动所述测高仪沿水平方向滑动。较佳地,所述拉簧组件包括滑板、拉簧及定位块,所述滑板滑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滑板与所述测高仪呈前后平行的设置,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滑板相连,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块相连,所述定位块卡接于所述测高仪上;当所述测高仪与所述贴装部相接触时,所述滑板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滑动而拉伸所述拉善Ο较佳地,所述拉簧组件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固定板面向所述滑板的端部,所述滑板套设于所述限位部上,且所述滑板通过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固定板上滑动,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滑板在所述固定板上沿竖直方向向上滑动的距离。较佳地,所述限位部为一螺杆。较佳地,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第二直线驱动器及第三直线驱动器均为直线驱动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工件测高装置包括压接部、测高部、拉簧组件及三个直线驱动器,其中,所述压接部具有一容置区,所述测高部与所述压接部呈并列的设置,所述测高部还位于所述容置区上方,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及第二直线驱动器均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压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测高部安装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压接部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运动至与被测工件抵接的位置,所述测高部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水平方向运动,由沿水平及竖直方向运动的测高部对准置于所述容置区内的被测工件之贴装部并对该贴装部的高度坐标进行测量。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且紧凑,有效降低了成本。并且,所述测高部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通过所述拉簧组件做柔性的运动,使得在测高时,将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刚性运动转化为柔性运动,避免了测高部与被测工件间的接触力过大而导致的测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保障了后续贴装的精确度,并且也避免了所述测高部因运动过快或过猛而损坏工件的问题,有效的保护了工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件测高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件测高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工件测高装置100较优与现有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但不以此为限。其中,本技术的工件测高装置100用于对被测工件200的贴装部210的高度坐标的测定,工件测高装置100通过架体10架设于工件200的传送轨道的上方。本技术的工件测高装置100包括压接部20、测高部30、拉簧组件40、第一直线驱动器50、第二直线驱动器60及第三直线驱动器70。较优地,第一直线驱动器50、第二直线驱动器60及第三直线驱动器70均为直线驱动电机。其中,压接部20具有一容置区20a,测高部30与压接部20呈并列的设置,且测高部30位于容置区20a的上方,拉簧组件40与测高部30相连。第一直线驱动器50安装在架体10上,压接部20安装在第一直线驱动器50的输出端上,压接部20在第一直线驱动器50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上运动至与被测工件200相抵接的位置。第二直线驱动器60也安装在架体10上,第三直线驱动器70安装在第二直线驱动器60的输出端上,测高部30安装在第三直线驱动器70的输出端上。测高部30在第二直线驱动器60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通过拉簧组件40做柔性的运动,测高部30在第三直线驱动器70的驱使下沿水平方向运动,由沿水平及竖直方向运动的测高部30对准置于容置区20a内的被测工件200之贴装部210并对该贴装部210的高度坐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可直接由测高部30显示,也可以将测量结果反馈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处理后再显示出来,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压接部20包括压板21及连接板22。连接板22滑设于第一直线驱动器50的壳体上,连接板22还与第一直线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测高装置,设于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测高装置包括压接部、测高部、拉簧组件、第一直线驱动器、第二直线驱动器及第三直线驱动器,所述压接部具有一容置区,所述测高部与所述压接部呈并列的设置,且所述测高部位于所述容置区的上方,所述拉簧组件与所述测高部相连,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压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压接部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运动至与被测工件抵接的位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测高部安装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测高部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通过所述拉簧组件做柔性的运动,所述测高部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驱使下沿水平方向运动,由沿水平及竖直方向运动的测高部对准置于所述容置区内的被测工件之贴装部并对该贴装部的高度坐标进行测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灿华,邓发友,张帆,邓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