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箱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446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体、固定梁、电池模组、进风口和出风口,固定梁设置于电池箱体内,多个电池模组依次紧密地固定在固定梁上,且多个电池模组填满于电池箱体,固定梁设置为中空结构,固定梁设置有通风孔,进风口通过固定梁与出风口连通,进风口、固定梁、电池模组、电池箱体和出风口形成一散热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专门的散热通道,当使用冷风对电池箱体内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时,通过上述散热通道避免了电池箱体内产生涡流,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散热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箱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的电动车对锂离子电子的续航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锂离子电池向着高能量密度,大倍率充放电的方向发展。而锂离子电池大倍率放电时的发热问题一直困扰着锂电池行业,出于安全和使用的稳定性考虑,会对大倍率放电的锂离子电池箱采用一些散热手段,常用的散热手段有自然冷却、风冷和水冷。自然冷却,是让热量自然散去,这样的方式对温度的控制作用比较小,一般在发热量比较小的产品上使用;风冷是使用风机,对发热体进行温度控制,风冷的效果相对自然冷却明显;水冷是用水冷板或者水冷管,对发热体进行温度控制,水冷的效果相对风冷的明显。由于水冷需要用到水冷板或者水冷管,而水冷板或者水冷管的价格较高,工艺较复杂,还需要增加专门的水冷系统,导致水冷系统只有在比较高端的产品上使用;相对水冷来说,风冷在工艺、价格上都有比较大的优势,对发热体温度控制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应用在电池箱体上,对电池大倍率放电时,发热的控制是比较有优势的。但是现在使用了风冷手段的电池箱结构过于简单,风冷散热时容易在电池箱内产生涡流,从而影响其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池箱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设置有专门的散热通道,当使用冷风对电池箱体内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时,通过上述散热通道避免了电池箱体内产生涡流,从而提高散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体、固定梁、电池模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固定梁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依次紧密地固定在所述固定梁上,且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填满于所述电池箱体,所述固定梁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固定梁设置有通风孔,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固定梁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固定梁、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箱体和所述出风口形成一散热通道。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箱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焊接于所述固定梁,且所述隔板与所述电池模组紧密接触。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箱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隔板设置为“L”形结构或“I”字形结构。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箱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池箱体包括箱体下壳、箱体侧壳和箱体上壳,所述箱体下壳和所述箱体侧壳为一体结构,所述箱体上壳紧密盖接于所述箱体侧壳上。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箱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箱体下壳和所述箱体上壳均设置有加强凸块,所述加强凸块设置为方形结构。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箱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梁的数量设置为3个,其中2个所述固定梁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下壳和所述箱体侧壳的连接处,另外I个设置于所述箱体下壳的中部,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侧壳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箱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进风口通过导流罩与所述固定梁连通,所述进风口连通有送风装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箱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出风口连通有抽风装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箱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风Ho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箱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端板和围板,所述端板和所述围板将多个电池包围,所述端板的底部两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围板设置为“U”形结构,且与多个所述电池紧密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电池箱体、固定梁、电池模组、进风口和出风口,固定梁设置于电池箱体内,多个电池模组依次紧密地固定在固定梁上,且多个电池模组填满于电池箱体,固定梁设置为中空结构,固定梁设置有通风孔,进风口通过固定梁与出风口连通,进风口、固定梁、电池模组、电池箱体和出风口形成一散热通道。本技术设置有专门的散热通道,当使用冷风对电池箱体内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时,通过上述散热通道避免了电池箱体内产生涡流,从而提高本技术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掉箱体上壳和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L”形结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I”形结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L”形结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I”形结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池箱体,11-箱体下壳,111-加强凸块,12-箱体侧壳,13-箱体上壳;2-固定梁,21-通风孔;3-电池模组,31-端板,32-围板,33-凸起部;4-进风口 ;5-出风口,51-风扇;6-隔板;7~导流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9所示,一种电池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体1、固定梁2、电池模组3、进风口 4和出风口 5,固定梁2设置于电池箱体I内,多个电池模组3依次紧密地固定在固定梁2上,且多个电池模组3填满于电池箱体1,固定梁2设置为中空结构,固定梁2设置有通风孔21,进风口 4通过固定梁2与出风口 5连通,进风口 4、固定梁2、电池模组3、电池箱体I和出风口 5形成一散热通道(图未示),散热通道为一方形密闭空间,冷风通过进风口 4流入中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体、固定梁、电池模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固定梁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依次紧密地固定在所述固定梁上,且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填满于所述电池箱体,所述固定梁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固定梁设置有通风孔,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固定梁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固定梁、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箱体和所述出风口形成一散热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