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排盐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135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排盐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所述第二圆环直径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第二圆环底部相切,所述第一圆环顶部设有第一透水槽,所述第二圆环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长度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相连组成单元组,所述管体由若干所述单元组相连。该新型排盐暗管能够增加透水量,过滤较大颗粒杂质,结构合理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基本无养护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盐碱地改良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排盐暗管
技术介绍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荒地资源中盐渍土占有很大比重。盐碱地是指土地盐碱化,即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当土壤含盐量达到0.1%?0.6%时可视为盐碱地,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等。在各级盐碱地中种植植物的成活率相对比较低,尤其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一旦地质为盐碱地,植物成活率低,绿化难度很大。目前,我国盐碱地的面积还在持续不断扩大,包括耕地、林地等等,所以盐碱地改良、利用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一般的排盐暗管在透水过程中易有杂质进入暗管或者堵塞暗管透水口,给排盐工作增加负担,排盐效果不明显,并且成本高,对资源的浪费大,不符合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排盐暗管,其可以快速过滤杂质,使更多的盐水进入暗管,暗管透水量增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排盐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所述第二圆环直径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第二圆环底部相切,所述第一圆环顶部设有第一透水槽,所述第二圆环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长度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相连组成单元组,所述管体由若干所述单元组相连。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为长方形、菱形、波浪型及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为长方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体与水平地面夹角为0度?15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体外表面设有透水膜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水膜层为无纺布或者油麻布。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排盐暗管,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所述第二圆环直径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第二圆环底部相切,使进入管体的盐水能够沿着管体内部的第一圆环形成的凹槽流入管体底部,在管体底部形成水流,并且无阻碍的流出管体。所述第一圆环顶部设有第一透水槽,所述第二圆环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长度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相连组成单元组,所述管体由若干所述单元组相连,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使管体透水口面积增大,使更多的盐水进入管体,提高了暗管的透水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正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左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排盐暗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包括第一圆环2和第二圆环3,所述第一圆环2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所述第二圆环3直径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2与所述第二圆环3底部相切,使进入管体1的盐水能够沿着管体1内部的第一圆环2形成的凹槽流入管体1底部,在管体1底部形成水流,并且无阻碍的流出管体1。所述第一圆环2顶部设有第一透水槽4,所述第二圆环3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二透水槽5和第三透水槽6,所述第一透水槽4、第二透水槽5和第三透水槽6长度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2与第二圆环3相连组成单元组,所述管体1由若干所述单元组相连。所述第一透水槽4、第二透水槽5和第三透水槽6使管体1透水口面积增大,使更多的盐水进入管体1,提高了暗管的透水量。优选的是,本技术的新型排盐暗管,所述第一透水槽4、第二透水槽5和第三透水槽6为长方形、菱形、波浪型及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长方形。所述第一透水槽4、第二透水槽5和第三透水槽6的设置,增加了透水的面积,进一步增加了暗管透水量。优选的是,本技术的新型排盐暗管,所述管体1与水平地面夹角为0度?15度,更好的使盐水流出管体。优选的是,本技术的新型排盐暗管,所述管体1外表面设有透水膜层。所述透水膜层为无纺布或者油麻布。所述透水膜层的设置,进一步阻止细微颗粒杂质进入暗管,同时避免阻塞第一透水槽4、第二透水槽5和第三透水槽6。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一种新型排盐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所述第二圆环直径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第二圆环底部相切,使进入管体的盐水能够沿着管体内部的第一圆环形成的凹槽流入管体底部,在管体底部形成水流,并且无阻碍的流出管体。所述第一圆环顶部设有第一透水槽,所述第二圆环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长度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相连组成单元组,所述管体由若干所述单元组相连,所述透水槽使暗管透水口面积增大,使更多的盐水进入暗管,提高了暗管的透水量。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排盐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所述第二圆环直径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第二圆环底部相切,所述第一圆环顶部设有第一透水槽,所述第二圆环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长度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相连组成单元组,所述管体由若干所述单元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盐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为长方形、菱形、波浪型及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排盐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为长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盐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与水平地面夹角为O度?15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盐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外表面设有透水膜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排盐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膜层为无纺布或者油麻布。【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盐碱地改良
,提供了一种新型排盐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所述第二圆环直径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第二圆环底部相切,所述第一圆环顶部设有第一透水槽,所述第二圆环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长度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相连组成单元组,所述管体由若干所述单元组相连。该新型排盐暗管能够增加透水量,过滤较大颗粒杂质,结构合理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基本无养护费用。【IPC分类】A01B77/00【公开号】CN2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排盐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所述第二圆环直径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第二圆环底部相切,所述第一圆环顶部设有第一透水槽,所述第二圆环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长度为9厘米~19厘米,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相连组成单元组,所述管体由若干所述单元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