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的前横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047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及两个吸能盒,前横梁包括外板及型腔管,型腔管包括内板、自内板的顶部朝向外板延伸且与外板垂直连接的上连接板及自内板的底部朝向外板延伸且与外板垂直连接的下连接板;每个吸能盒包括吸能盒主体及自吸能盒主体的前端的上下两相对侧延伸出的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上固定片、下固定片及吸能盒主体的前端面之间形成U形的安装槽;型腔管的两端嵌在两个吸能盒的安装槽内,两个吸能盒通过紧固件呈左右对称地固接在型腔管上。上述汽车的前横梁总成通过在吸能盒上设置安装槽,在前横梁的外板上设置嵌入安装槽内的型腔管,并且型腔管与吸能盒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以避免前横梁与吸能盒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前横梁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前横梁总成是车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前横梁总成通常包括前横梁及与前横梁固定连接的吸能盒。当车轮受到地面的冲击时,前横梁总成能够起到承受冲击、分散应用力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前横梁的结构简单,成型容易,且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车身重量,车身得到轻量化,但是由于前横梁的断面比较规则,因此与吸能盒的连接方式只能是吸能盒的前端与前横梁的内板的内表面采用保护焊进行连接,这样连接的方式使得吸能盒前端的边界线与前横梁的内表面接触,是线与面的接触,不稳定。且在偏置碰撞实验过程中,易出现前横梁与吸能盒的搭接区域拖开,导致能量传递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前横梁总成,能够将前横梁与吸能盒稳固的连接在一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及两个吸能盒,所述前横梁包括外板及型腔管,所述型腔管包括内板、自所述内板的顶部朝向所述外板延伸且与所述外板垂直连接的上连接板及自所述内板的底部朝向所述外板延伸且与所述外板垂直连接的下连接板;每个吸能盒包括吸能盒主体及自所述吸能盒主体的前端的上下两相对侧延伸出的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所述下固定片及所述吸能盒主体的前端面之间形成U形的安装槽;所述型腔管的两端嵌在所述两个吸能盒的安装槽内,并且所述两个吸能盒通过紧固件呈左右对称地固接在所述型腔管上。进一步地,所述型腔管的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吸能盒的上固定片与下定固定片抵靠,所述型腔管的前端面与所述型腔管的内板抵靠。进一步地,每个吸能盒的上固定片上设有通孔,每个吸能盒的下固定片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型腔管的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穿孔,在所述型腔管的两端嵌在所述两个吸能盒的安装槽内后,每个吸能盒的上固定片上的通孔与所述上连接板上的对应穿孔、所述下连接板上的对应穿孔以及该吸能盒的下固定片上的固定孔对齐,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上固定片上的通孔,所述上连接板上的对应穿孔、所述下连接板上的对应穿孔锁入所述下固定片上的对应固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型腔管与所述吸能盒搭接的周边通过保护焊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型腔管还包括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与所述上连接板及所述下连接板平行,并且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外板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内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型腔管与外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均呈弧形,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平行,并且所述内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外板的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汽车的前横梁总成通过在吸能盒上设置安装槽,在前横梁的外板上设置有嵌入安装槽内的型腔管,并且型腔管与吸能盒之间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避免了在偏置碰撞过程中,汽车的前横梁总成的右侧受力不均所导致前横梁与吸能盒连接处脱开现象,保证了碰撞能量的有效传递。2、吸能盒与前横梁的搭接区域增加,在碰撞时可以减少吸能盒与前横梁搭接区域的失效,保证前横梁1与吸能盒2的搭接效果,传递能量。3、本技术的汽车的前横梁总成中的前横梁采用了型腔管可以增强前横梁的结构强度,同时有利于前横梁的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前横梁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结合参照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1及两个吸能盒2。前横梁1包括外板11及型腔管13。型腔管13包括内板130、自内板130的顶部朝向外板11延伸且与外板11垂直连接的上连接板132及自内板130的底部朝向外板11延伸且与外板11垂直连接的下连接板133。每个吸能盒2包括吸能盒主体21及自吸能盒主体21的前端的上下两相对侧延伸出的上固定片22与下固定片23。上固定片22、下固定片23及吸能盒主体21的前端面之间形成U形的安装槽24。型腔管13的两端分别嵌在两个吸能盒2的安装槽24内,并且两个吸能盒2通过紧固件(图未示出)呈左右对称地固接在型腔管13上。在本实施中,在型腔管13的两端嵌在两个吸能盒2的安装槽24时,型腔管13的上连接板132与下连接板133分别与吸能盒2的上固定片22与下定固定片23抵靠,型腔管13的前端面与型腔管13的内板130抵靠。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吸能盒2的上固定片22上设有通孔220,每个吸能盒2的下固定片23上设有固定孔(图未示出),型腔管13的上连接板132与下连接板133的两端分别设有穿孔(图未示出),在型腔管13的两端嵌在两个吸能盒2的安装槽24内后,每个吸能盒2的上固定片22上的通孔220与上连接板132上的对应穿孔、下连接板133上的对应穿孔以及该吸能盒2的下固定片23上的固定孔对齐,紧固件依次穿过上固定片22上的通孔220,上连接板132上的对应穿孔、下连接板133上的对应穿孔锁入下固定片23上的对应固定孔内,使得型腔管13的两端与两个吸能盒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型腔管13与吸能盒2之间的固定强度,型腔管13与吸能盒2搭接的周边通过保护焊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前横梁的结构强度,型腔管13还包括中间连接板134,中间连接板134与上连接板132及下连接板133平行,并且中间连接板134的一侧与外板11连接板,另一侧与内板13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型腔管13与外板11 一体成型,以增加前横梁1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外板11与内板130均呈弧形,外板11与内板130平行,并且内板130的宽度小于外板11的宽度,以在型腔管13与外板11之间形成避位,以便型腔管13的两端嵌在两个吸能盒2的安装槽24内。在本实施例中,吸能盒2的上固定板22的顶面与下固定板2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外板11的顶面到外板11的底面之间的间距相同,换句话说也就是,吸能盒2的宽度与外板11宽度的相同,以保证吸能盒2的后端压溃变形;吸能盒2的长度大于吸能盒2的宽度,以利于低速碰撞的要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汽车的前横梁总成通过在吸能盒2上设置安装槽24,在前横梁1的外板11上设置有嵌入安装槽24内的型腔管13,并且型腔管13与吸能盒2之间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避免了在偏置碰撞过程中,汽车的前横梁总成的右侧受力不均所导致前横梁1与吸能盒2连接处脱开现象,保证了碰撞能量的有效传递。2、吸能盒2与前横梁1的搭接区域增加,在碰撞时可以减少吸能盒2与前横梁1搭接区域的失效,保证前横梁1与吸能盒2的搭接效果,传递能量。3、本技术的汽车的前横梁总成中的前横梁1采用了型腔管13可以增强前横梁1的结构强度,同时有利于前横梁的轻量化。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汽车的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1)及两个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包括外板(11)及型腔管(13),所述型腔管(13)包括内板(130)、自所述内板(130)的顶部朝向所述外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1)及两个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包括外板(11)及型腔管(13),所述型腔管(13)包括内板(130)、自所述内板(130)的顶部朝向所述外板(11)延伸且与所述外板(11)垂直连接的上连接板(132)及自所述内板(130)的底部朝向所述外板(11)延伸且与所述外板(11)垂直连接的下连接板(133);每个吸能盒(2)包括吸能盒主体(21)及自所述吸能盒主体(21)的前端的上下两相对侧延伸出的上固定片(22)与下固定片(23),所述上固定片(22)、所述下固定片(23)及所述吸能盒主体(21)的前端面之间形成U形的安装槽(24);所述型腔管(13)的两端嵌在所述两个吸能盒(2)的安装槽(24)内,并且所述两个吸能盒(2)通过紧固件呈左右对称地固接在所述型腔管(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