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734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传统的倒吸式注液机的进液与回液使用同一根管道,在进液口与回液口处采用一块网孔钢板隔离过滤,过滤功效有限,无法将混入电解液中尺寸相对较小的极粉与金属微粒等杂质过滤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注液机结构,进液与回液采用独立管道,同时在回液管道口处安装一个过滤装置,以过滤掉电解液中混入的具有一定大小的极粉与金属微粒等杂质,并将其集至沉淀箱内,可通过手动球阀排放沉淀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注液箱与储液罐内电解液的质量,结构简单、清洗方便、占用空间小,对降低电池自放电率、爆炸率等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
技术介绍
倒吸式注液机广泛应用于电池制造领域,具有调节简便、操作简单、效率高、价格低廉等特点。但是,传统的倒吸式注液机的过滤系统存在设计方面的缺陷,进液与回液使用同一根管道,在进液口与回液口处采用一块网孔钢板隔离过滤,过滤功效有限,无法将混入电解液中尺寸相对较小的极粉与金属微粒等杂质过滤掉。注液箱回液时,这些极粉与金属微粒的一部分会同电解液一起流回储液罐,另一部分会在注液箱底部与沉淀箱内沉淀下来。注液箱下一次进液时,无论是储液罐内电解液中的极粉与金属微粒,还是在注液箱底部与沉淀箱内沉淀的极粉与金属微粒,尺寸相对较小的都会随着电解液的流动而悬浮起来,电池注液时,很难保证不将这些悬浮的极粉与金属微粒同电解液一起注入电池内部,最终影响电池品质,对降低电池自放电率、爆炸率等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进液与回液采用独立管道,同时在回液管道口处安装一个过滤装置,以过滤掉电解液中混入的具有一定大小的极粉与金属微粒等杂质,并将其集至沉淀箱内,可定时通过手动球阀排放沉淀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注液箱与储液罐内电解液的质量,结构简单、清洗方便、占用空间小,对降低电池自放电率、爆炸率等具有重大实践意义。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包括注液箱(I)、网孔钢板(2)、过滤装置(3)、常开手动球阀(4)、常闭手动球阀(5)、沉淀箱(6)、回液管道(7)、过滤装置接头(8)、进液管道(9)与进液缓冲装置(10)。其中,注液箱(I)底部与沉淀箱(6)顶部焊接连接,二者衔接的空间处采用一块网孔钢板(2)与注液箱(I)底部口处间隙配合连接;常开手动球阀(4) 一端与沉淀箱(6)底部连接,常开手动球阀(4)另一端与常闭手动球阀(5)螺纹间隙配合连接;回液管道(7) —端与沉淀箱(6)侧面焊接连接,同时与过滤装置接头(8) —端过盈配合连接,过滤装置(3)通过与过滤装置接头(8)另一端连接,固定在沉淀箱¢)内部;进液管道(9) 一端与进液缓冲装置(10)通过间隙配合连接,同时与注液箱(I)焊接连接,进液缓冲装置(10)被螺钉固定在注液箱(I)内侧壁。传统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使用同一根管道进液与回液,进液时电解液的流动使得沉淀在液箱底部的极粉与金属微粒杂质悬浮起来,可能会随电解液一起注入到电池内部,本技术采用独立管道进液与回液,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发生。同时,本技术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在回液管道口处安装过滤装置,代替原来的网孔钢板过滤,以过滤掉电解液中混入的具有一定大小的极粉与金属微粒等杂质,并将其集至沉淀箱内,可定时通过常闭手动球阀(5)排放沉淀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注液箱与储液罐内电解液的质量。进液部分:进液管道9 一端与注液箱焊接连接,同时与进液缓冲装置10间隙配合连接;另一端与储液罐出液管道上的电磁阀接口过赢配合连接。沉淀部分:沉淀箱6的顶部与注液箱I的底部焊接连接;中部与回液管道7焊接连接;底部与常开手动球阀4焊接连接。回液部分:回液管道7的一端与沉淀箱侧面焊接连接,同时与过滤装置接头8过赢配合连接;另一端与储液罐的回液管道上的电磁阀接口过赢配合连接。过滤部分:过滤装置3与过滤装置接头8螺纹间隙配合连接。沉淀物排放部分:常开手动球阀4 一端与沉淀箱6底部焊接连接,另一端与常闭手动球阀5螺纹间隙配合连接。【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本技术倒吸式注液机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注液箱,2-网孔钢板,3-过滤装置,4-常开手动球阀,5-常闭手动球阀,6-沉淀箱,7-回液管道,8-小过滤装置接头,9-进液管道,10-进液缓冲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倒吸式注液领域,涉及一种锂离子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进液与回液采用独立管道,同时在回液管道口处安装一个过滤装置,以过滤掉电解液中混入的具有一定大小的极粉与金属微粒等杂质,并将其集至沉淀箱内,可定时通过手动球阀排放沉淀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注液箱与储液罐内电解液的质量。按下倒吸式注液机工作按钮后,电解液从储液罐的出液管道流出,经过电磁阀进入进液管道9内,再经过进液缓冲装置10,最终进入注液箱内,此时进入注液箱内的电解液,会很容易将沉淀在具有20°仰角的液箱底部的极粉与金属微粒冲刷到沉淀箱6内。沉淀箱的体积相对较小,具有一定深度,底部形状为一个向下的60°锥度,锥度口处与常开手动球阀4焊接连接,进入其中的具有一定大小的极粉与金属微粒等杂质,会很容易在沉淀箱6与常开手动球阀4内沉淀下来,很难再受到新进电解液流的动影响而悬浮在注液箱内。从而,停留在注液箱内电解液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电池在注液箱内完成注液后,注液箱开始回液,注液箱I与沉淀箱6内的电解液会经过过滤装置3过滤,通过过滤装置接头8进入回液管道7内,再经过电磁阀与管道流回储液罐,返回储液罐内的电解液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注液箱I下一次进液时的电解液质量。过滤装置3为圆柱状,直径8cm,高13cm,内部为304不锈钢焊接支架,外部包裹着200目数的过滤网,过滤网包裹衔接处采用焊接工艺焊接密封。尺寸超出过滤网目数规格的极粉与金属微粒等杂质无法通过滤网,会在沉淀箱6与常开手动球阀4内沉淀下来,可定时通过手动球阀5排放沉淀物。这种倒吸式注液机结构可以完全过滤掉倒吸式注液机内电解液中混入的具有一定大小的极粉与金属微粒等杂质,结构简单、清洗方便、占用空间小,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起到保障注液箱与储液罐内电解液质量的作用,降低电池自放电率、爆炸率等具有重大实践意义。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包括注液箱(1)、网孔钢板(2)、过滤装置(3)、常开手动球阀(4)、常闭手动球阀(5)、沉淀箱(6)、回液管道(7)、过滤装置接头(8)、进液管道(9)和进液缓冲装置(10),其特征在于注液箱(1)底部与沉淀箱(6)顶部焊接连接,二者衔接的空间处采用一块网孔钢板(2)与注液箱(1)底部口处间隙配合连接;常开手动球阀(4 ) 一端与沉淀箱(6 )底部连接,常开手动球阀(4 )另一端与常闭手动球阀(5 )螺纹间隙配合连接;回液管道(7) —端与沉淀箱(6)侧面焊接连接,同时与过滤装置接头(8) —端过盈配合连接,过滤装置(3)通过与过滤装置接头(8)另一端连接,固定在沉淀箱¢)内部;进液管道(9 ) 一端与进液缓冲装置(10 )通过间隙配合连接,同时与注液箱(1)焊接连接,进液缓冲装置(10)被螺钉固定在注液箱(1)内侧壁。【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传统的倒吸式注液机的进液与回液使用同一根管道,在进液口与回液口处采用一块网孔钢板隔离过滤,过滤功效有限,无法将混入电解液中尺寸相对较小的极粉与金属微粒等杂质过滤掉。本技术涉及的注液机结构,进液与回液采用独立管道,同时在回液管道口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倒吸式注液机结构,包括注液箱(1)、网孔钢板(2)、过滤装置(3)、常开手动球阀(4)、常闭手动球阀(5)、沉淀箱(6)、回液管道(7)、过滤装置接头(8)、进液管道(9)和进液缓冲装置(10),其特征在于注液箱(1)底部与沉淀箱(6)顶部焊接连接,二者衔接的空间处采用一块网孔钢板(2)与注液箱(1)底部口处间隙配合连接;常开手动球阀(4)一端与沉淀箱(6)底部连接,常开手动球阀(4)另一端与常闭手动球阀(5)螺纹间隙配合连接;回液管道(7)一端与沉淀箱(6)侧面焊接连接,同时与过滤装置接头(8)一端过盈配合连接,过滤装置(3)通过与过滤装置接头(8)另一端连接,固定在沉淀箱(6)内部;进液管道(9)一端与进液缓冲装置(10)通过间隙配合连接,同时与注液箱(1)焊接连接,进液缓冲装置(10)被螺钉固定在注液箱(1)内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令蔡锦章李春雷郭密林海军徐鲲周耀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