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吸空燃油箱以及装载机,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防吸空燃油箱包括燃油箱主体、隔油板和围板,燃油箱主体有储油腔、出油口和进油口,出油口处连通有出油管道,出油管道的进油端位于燃油箱主体内;隔油板安装在燃油箱主体内,用于将燃油箱主体分隔形成两个连通的空腔,隔油板的底部贴合在燃油箱的底板上,其顶部与燃油箱主体的顶板间隔设置;围板安装在燃油箱主体内,且围板位于隔油板与出油口之间;围板围成储油的腔室,围板用于防止燃油箱主体内的油朝向隔油板流动;围板上具有开口,腔室通过开口连通储油腔,出油管道的进油端位于腔室内。装载机包括该防吸空燃油箱。工作时,发动机不易吸入空气而熄火,使用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吸空燃油箱以及装载机。
技术介绍
目前,装载机或者其他工程机械所用的传统的燃油箱一般安装在整机后方、后车架下面,吸油钢管固定在燃油箱侧面或者顶面插入燃油箱内部,当车辆突然起步或者短距离爬陡坡时,燃油会流向燃油箱的后端,即使燃油箱内部仍有1/2及以上的燃油量,吸油钢管也可能因无法吸到燃油,从而吸入空气,导致发动机熄火;当车辆倾斜作业时,燃油会流向侧面,也会导致吸空发生,造成发动机熄火,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性。也有的燃油箱加装吸油球装置,即吸油座安装在燃油箱顶部,用柔性软管与吸油球连接,在爬坡或者侧倾作业时,吸油球在重力作用下在油箱内部摆动,始终处于燃油箱最低位置,此种设计需要去除燃油箱内部的隔板,以免给吸油球足够摆动空间,但车辆频繁起步、停车会导致油液来回冲击,对燃油箱造成损害,而且这种结构可靠性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吸空燃油箱,以改善现有技术的车辆在爬坡过程中吸油钢管容易吸入燃油箱内的气体而造成发动机熄火的情况。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装载机,以改善现有的装载机在爬坡过程中吸油钢管容易吸入燃油箱内的气体而造成发动机熄火的情况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吸空燃油箱,包括燃油箱主体,所述燃油箱主体包括壳体以及所述壳体围成的储油腔,所述壳体上具有出油口以及进油口,所述出油口以及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储油腔;所述进油口处盖装有油盖,所述出油口处连通有出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的进油端位于所述燃油箱主体内;所述防吸空燃油箱还包括隔油板,所述隔油板安装在所述燃油箱主体内,用于将所述燃油箱主体分隔形成两个连通的空腔,所述隔油板的板面与所述燃油箱主体的底板相倾斜,所述隔油板的底部贴合在所述燃油箱主体的底板上,其顶部与所述燃油箱主体的顶板间隔设置;所述防吸空燃油箱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安装在所述燃油箱主体内,且所述围板位于所述隔油板与所述出油口之间;所述围板围成储油的腔室,所述围板用于防止所述燃油箱主体内的油朝向所述隔油板流动;所述围板上具有开口,所述腔室通过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储油腔,所述出油管道的进油端位于所述腔室内。优选的,所述围板包括第一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所述两个第二侧板均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上,所述第二侧板的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侧面贴合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侧板贴合在所述壳体上的侧面具有贴合部以及缺口,所述贴合部贴合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缺口与所述壳体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两个第二侧板均垂直于所述燃油箱主体的底板。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板上具有安装槽,所述两个第二侧板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优选的,所述贴合部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出油管道的进油端的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分别垂直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的高度不高于所述隔油板的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两个第二侧板均为矩形板。优选的,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位置。优选的,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载机,包括上述的防吸空燃油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吸空燃油箱,该防吸空燃油箱的结构简单可靠,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同时,该防吸空燃油箱安装在车辆上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吸油钢管不易出现吸入气体的情况,进而不易造成发动机熄火,车辆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具体如下:该防吸空燃油箱包括燃油箱主体,燃油箱主体具有储油腔,燃油箱主体内还设置有隔油板,隔油板有效防止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油的晃动造成的燃油箱主体的损坏,即,在车辆行驶时,油在储油腔内相应的晃动,由于隔油板的存在,油冲击在隔油板上后,减小了油的冲击力,进而保护了燃油箱主体的壳体,燃油箱的使用寿命长。在车辆行驶时,例如,车辆上坡时,油朝向燃油箱的后部流动,倾斜到一定程度后,出油管道的进油端暴露在空气中,进而导致发动机吸入气体而熄火。因此,为了改善上述情况,在所述燃油箱主体内设置围板,围板在燃油箱主体内形成一个独立的储油腔室,车辆上坡时,在围板的功能作用下,将一部分油储存在围板围成的腔室内,保证了出油管道的进油端不会暴露在气体中,发动机能够吸入油,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该装载机安装有上述的防吸空燃油箱,因此,该装载机具有上述防吸空燃油箱的所有优点,该装载机的运行更加平稳可靠,便于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吸空燃油箱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吸空燃油箱的上坡时的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吸空燃油箱的围板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吸空燃油箱的左转时的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吸空燃油箱的右转时的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装载机的结构图。附图标记汇总:燃油箱主体100,隔油板200,围板300,进油口 101,出油口 102,出油管道103,开口 104,进油端105,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缺口 203,贴合部204。【具体实施方式】目前,装载机或者其他工程机械所用的传统的燃油箱一般安装在整机后方、后车架下面,吸油钢管固定在燃油箱侧面或者顶面插入燃油箱内部,当车辆突然起步或者短距离爬陡坡时,燃油会流向燃油箱的后端,即使燃油箱内部仍有1/2及以上的燃油量,吸油钢管也可能因无法吸到燃油,从而吸入空气,导致发动机熄火。鉴于此,本技术的设计者设计了一种防吸空燃油箱以及装载机,该防吸空燃油箱的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该防吸空燃油箱在使用过程中,燃油箱主体内的油在车辆倾斜时,不会全部流动到倾斜的一侧,部分燃油被围板围成的腔室储存起来,而出油管道的进油端位于该腔室内,保证了发动机能够吸入燃油,进而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运行。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吸空燃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箱主体,所述燃油箱主体包括壳体以及所述壳体围成的储油腔,所述壳体上具有出油口以及进油口,所述出油口以及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储油腔;所述进油口处盖装有油盖,所述出油口处连通有出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的进油端位于所述燃油箱主体内;所述防吸空燃油箱还包括隔油板,所述隔油板安装在所述燃油箱主体内,用于将所述燃油箱主体分隔形成两个连通的空腔,所述隔油板的板面与所述燃油箱主体的底板相倾斜,所述隔油板的底部贴合在所述燃油箱主体的底板上,其顶部与所述燃油箱主体的顶板间隔设置;所述防吸空燃油箱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安装在所述燃油箱主体内,且所述围板位于所述隔油板与所述出油口之间;所述围板围成储油的腔室,所述围板用于防止所述燃油箱主体内的油朝向所述隔油板流动;所述围板上具有开口,所述腔室通过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储油腔,所述出油管道的进油端位于所述腔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涛,张厚岭,李滨,秦瑞川,孙敏,
申请(专利权)人:英轩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