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路托运车,包括顶部架、底部架、支撑杆和转向轮,支撑杆固定在顶部架和底部架之间,转向轮固定在底部架的下方,顶部架包括第一圆杆横梁和夹持组件;底部架包括第二圆杆横梁、定位柱组件、可伸缩的纵向杆和加强横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管路托运车通过设置夹持组件,该夹持组件可以相对第一圆杆横梁转动,而且夹紧带的缠绕半径可以随着排气管的管径调整,以及通过设置定位柱组件可以相对于第二圆杆横梁转动,另外底部架的纵向杆可以调整长度,由此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管路托运车可以根据排气管的走向自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从而不仅改善排气管的固定效果,而且适应了多种类型的排气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管路的转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管路托运车。
技术介绍
排气系统是燃料汽车上的一个重要的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排放发动机工作所排出的废气,同时使排出的废气污染减小,噪音减小。一般由排气歧管,排气管,催化转换器,排气温度传感器,汽车消声器和排气尾管等组成。车型不同,排气系统的布置、走向、排气管路的长短、排气管路的粗细均会不同。在生产线装车时,排气管、汽车消声器、排气尾管均是通过管路托运车进行托运到相应工位进行装配的。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路托运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管路托运车托运排气管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管路托运车100包括顶部架110、底部架120、支撑杆130和转向轮140。其中,支撑杆130支撑在顶部架110和底部架120之间,转向轮140固定在底部架120的下方。顶部架110上设置有挂销112和链条111,底部架120上设置有定位柱121。当转运排气管200时,将排气管200的下端套在定位柱121上,从而使排气管200的下端得到固定。利用链条111缠绕在排气管200的上端,缠绕后将链条111的末端挂在挂销112上,从而使排气管200的上端得到固定。在转向轮140的带动下,即可以对排气管200进行转运。现有技术中的管路托运车通过链条固定排气管,其固定效果不佳,而且该管路托运车托运的排气管类型单一,仅适用于一种固定尺寸的排气管,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路托运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改善排气管的固定效果,并能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排气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托运车,包括顶部架、底部架、支撑杆和转向轮,所述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架和所述底部架之间,所述转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架的下方,其中,所述顶部架包括第一圆杆横梁和夹持组件;所述底部架包括第二圆杆横梁、用于对排气管下端进行定位的定位柱组件、可伸缩的纵向杆和加强横梁;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转筒,所述转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圆杆横梁上;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转筒的外壁面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用于夹持排气管上端的夹紧带,所述夹紧带与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夹紧带夹持排气管之后,将所述夹紧带的两端卡紧的卡夹;所述定位柱组件包括:圆筒,所述圆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圆杆横梁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圆筒的外壁面固定连接;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杆包括:外部套管和内部套管,所述内部套管套设在所述外部套管内,所述外部套管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均设置有第一顶紧螺栓,所述第一顶紧螺栓顶在所述内部套管上;所述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部套管上。如上所述的管路托运车,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底部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加强横梁上。如上所述的管路托运车,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备用转向轮,所述备用转向轮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的下方,且所述备用转向轮与所述加强板螺纹连接。如上所述的管路托运车,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套设在所述下杆内;所述下杆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均设置有第二顶紧螺栓,所述第二顶紧螺栓顶在所述上杆的外壁上。如上所述的管路托运车,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杆和所述下杆均为方形杆。如上所述的管路托运车,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内部套管和所述外部套管均为方形管。本技术提供的管路托运车通过设置夹持组件,该夹持组件可以相对第一圆杆横梁转动,而且夹紧带的缠绕半径可以随着排气管的管径调整,以及通过设置定位柱组件可以相对于第二圆杆横梁转动,另外底部架的纵向杆可以调整长度,由此使本技术提供的管路托运车可以根据排气管的走向自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从而不仅改善排气管的固定效果,而且适应了多种类型的排气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路托运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管路托运车托运排气管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夹持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夹持组件的装配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夹持组件的装配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夹持组件的卡夹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夹持组件的卡夹结构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支撑杆的结构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定位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定位柱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定位柱组件的装配分解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底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备用转向轮与加强板的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图1-2 中:100-管路托运车110-顶部架111-链条112-挂销120-底部架121-定位柱130-支撑杆140-转向轮200-排气管图3-10 中:300-管路托运车310-顶部架311-第一圆杆横梁312-夹持组件313-转筒314-第一支撑板315-支撑柱316-夹紧带317-卡夹318-轴承319-套筒3110-螺栓3111-卡板3112-第二支撑板3113-上压紧板3114-下压紧板3115-通孔3116-第一销轴3117-第二销轴3118-锯齿3119-销轴固定块3120-第一挡圈320-底部架321-定位柱组件3211-圆筒3212-第三支撑板3213-定位柱3214-橡胶保护套322-第二圆杆横梁323-第二挡圈324-加强横梁325-加强板326-备用转向轮327-轮轴328-紧固螺母329-纵向杆3291-内部套管3292-外部套管330-支撑杆331-上杆332-下杆3321-第一螺纹孔333-第一顶紧螺栓334-调节螺母340-转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托运车300,用于托运管路,本技术实施例以托运汽车排气管为例,该管路托运车300包括顶部架310、底部架320、支撑杆330和转向轮340。其中,支撑杆330固定设置在顶部架310和底部架320之间,转向轮340固定设置在底部架320的下方,底部架320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柱组件321,用于对排气管的下端进行定位。顶部架310和底部架320均可以是利用现有技术中的钢材焊接形成,顶部架310包括第一圆杆横梁311,底部架320也包括横梁,定位柱组件321可以设置在底部架320横梁上。顶部架310还包括夹持组件31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托运车中夹持组件312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路托运车,包括顶部架、底部架、支撑杆和转向轮,所述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架和所述底部架之间,所述转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架包括第一圆杆横梁和夹持组件;所述底部架包括第二圆杆横梁、用于对排气管下端进行定位的定位柱组件、可伸缩的纵向杆和加强横梁;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转筒,所述转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圆杆横梁上;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转筒的外壁面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用于夹持排气管上端的夹紧带,所述夹紧带与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夹紧带夹持排气管之后,将所述夹紧带的两端卡紧的卡夹;所述定位柱组件包括:圆筒,所述圆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圆杆横梁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圆筒的外壁面固定连接;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杆包括:外部套管和内部套管,所述内部套管套设在所述外部套管内,所述外部套管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均设置有第二顶紧螺栓,所述第二顶紧螺栓顶在所述内部套管上;所述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部套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龙,葛士显,周磊,张奇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