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护套,其包括:缓冲体,包括:两块外侧板和缓冲组件;护套体,包括:第一护套组件和第二护套组件,所述第一护套组件具有第一套壁和垂直连接于第一套壁的底边的第一套板,所述第一套壁的顶边与其中一块所述外侧板的顶边之间连接有一第一过渡单元;所述第二护套组件具有第二套壁和垂直连接于第二套壁的底边的第二套板,所述第二套壁的顶边与另一块所述外侧板的顶边之间连接有一第二过渡单元,所述第二套板覆盖并压设于所述第一套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冲性能好,成型工序简单,工作效率高,人工成本低;产品在物流运输和仓储时可展平存放,大大地节约运输和存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护套。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缓冲护套一般采用泡沫加工而成。然而,该缓冲护套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空间浪费严重且不环保,难于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缓冲护套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以及不环保等缺陷,提供一种缓冲护套。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种缓冲护套,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缓冲体,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两块外侧板和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两块所述外侧板的底边之间;护套体,包括:第一护套组件和第二护套组件,所述第一护套组件具有第一套壁和垂直连接于第一套壁的底边的第一套板,所述第一套壁的顶边与其中一块所述外侧板的顶边之间连接有一第一过渡单元;所述第二护套组件具有第二套壁和垂直连接于第二套壁的底边的第二套板,所述第二套壁的顶边与另一块所述外侧板的顶边之间连接有一第二过渡单元,所述第二套板覆盖并压设于所述第一套板;所述第一套壁、第一套板、第二套壁和第二套板形成具有护套空间的一结构体,所述结构体卡设于所述缓冲组件并位于两块所述外侧板之间。较佳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沿所述缓冲护套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缓冲单元,每一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包括分别从两块外侧板的底边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突出部和连接于两个第一突出部之间并相互平行设置的两块第一缓冲板,每一所述第一缓冲板具有用于卡设所述结构体的第一卡槽。较佳地,每一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一加强板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突出部,每一所述第一加强板垂直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缓冲板并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缓冲板的连接处形成有一第一折线,且每一所述第一加强板贴靠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和外侧板并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连接处形成有一第二折线。较佳地,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沿所述外侧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缓冲单元和第三缓冲单元,每一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与第三缓冲单元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单元包括分别从两块外侧板的底边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二突出部和连接于两个第二突出部之间的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具有用于卡设所述结构体的第二卡槽,且所述第二缓冲板抵靠于所述第二套板的一端;所述第三缓冲单元包括分别从两块外侧板的底边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三突出部和连接于两个第三突出部之间的第三缓冲板,所述第三缓冲板具有用于卡设所述结构体的第三卡槽,且所述第三缓冲板抵靠于所述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的一端,所述第三卡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卡槽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较佳地,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二加强板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突出部,每一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缓冲板并与所述第二缓冲板的连接处形成有一第三折线,且每一所述第二加强板贴靠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突出部和外侧板并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连接处形成有一第四折线。较佳地,所述第三缓冲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三加强板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三突出部,每一所述第三加强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缓冲板并与所述第三缓冲板的连接处形成有一第五折线,且每一所述第三加强板贴靠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三突出部和外侧板并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的连接处形成有一第六折线。较佳地,所述第一套壁包括沿所述缓冲护套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且在所述缓冲护套的宽度方向上从内至外依次为所述第四壁板、第一壁板、第二壁板和第三壁板,所述第一套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壁板、第二壁板、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的底边;所述第一过渡单元包括沿所述缓冲护套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渡板、第二过渡板、第三过渡板和第四过渡板,且所述第一过渡板、第二过渡板、第三过渡板和第四过渡板的一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壁板、第二壁板、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的顶边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板、第二过渡板、第三过渡板和第四过渡板的另一侧边均与所述外侧板的顶边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二套壁包括沿所述缓冲护套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五壁板、第六壁板和第七壁板,在所述缓冲护套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五壁板位于所述第七壁板的内侧,且所述第七壁板位于所述第六壁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套板连接于所述第五壁板、第六壁板和第七壁板的底边;所述第二过渡单元包括沿所述缓冲护套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五过渡板、第六过渡板和第七过渡板,且所述第五过渡板、第六过渡板和第七过渡板的一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五壁板、第六壁板和第七壁板的顶边连接,所述第五过渡板、第六过渡板和第七过渡板的另一侧边均与所述外侧板的顶边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壁板、第五壁板、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之间围绕形成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第—^扣部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四壁板、第七壁板、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之间围绕形成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卡设于所述第三卡槽内。较佳地,所述缓冲护套的材质为牛皮纸瓦楞纸板。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该缓冲护套采用一体化结构,缓冲性能好,简化了其成型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2)产品在物流运输和仓储时可展平存放,大大地节约运输和存储空间,大幅度降低了物流和仓储成本;(3)材料采用环保牛皮纸瓦楞纸板,外形美观又不失环保节约;(4)彻底改变了市场同等功能产品的结构复杂、笨重、低效、成本高、不环保的现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缓冲护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缓冲护套的另一位置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缓冲护套展开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连续的直线表示切刀线,点画线表示正折线,虚线表示反折线。附图标记说明:缓冲体:1外侧板:11第一缓冲单元:12第一突出部:121第一缓冲板:122 第一卡槽:123第一加强板:124第一折线:125 第二折线:126第二缓冲单元:13第二突出部:131 第二缓冲板:132第二卡槽:133第二加强板:134 第三折线:135第四折线:136第三缓冲单元:14 第三突出部:141第三缓冲板:142第三卡槽:143 第三加强板:144第五折线:145第六折线:H6第一护套组件:21第一套板:211 第一壁板:212第二壁板:213第三壁板:214 第四壁板:215第二护套组件:22第二套板:221 第五壁板:222第六壁板:223第七壁板:224第一^^扣部:23第二卡扣部:24第一过渡单元:3第一过渡板:31 第二过渡板:32第三过渡板:33第四过渡板:34第二过渡单元:4第五过渡板:41 第六过渡板:42第七过渡板: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3示出了一种缓冲护套,其包括:缓冲体1和护套体。缓冲体1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两块外侧板11和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两块外侧板11的底边之间。其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缓冲体,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两块外侧板和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两块所述外侧板的底边之间;护套体,包括:第一护套组件和第二护套组件,所述第一护套组件具有第一套壁和垂直连接于第一套壁的底边的第一套板,所述第一套壁的顶边与其中一块所述外侧板的顶边之间连接有一第一过渡单元;所述第二护套组件具有第二套壁和垂直连接于第二套壁的底边的第二套板,所述第二套壁的顶边与另一块所述外侧板的顶边之间连接有一第二过渡单元,所述第二套板覆盖并压设于所述第一套板;所述第一套壁、第一套板、第二套壁和第二套板形成具有护套空间的一结构体,所述结构体卡设于所述缓冲组件并位于两块所述外侧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卓瑞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