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粒体供给机及使用了它的粉粒体供给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49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粉粒体供给机及使用它的粉粒体供给机设备。该粉粒体供给机具备转动件和导引部,转动件具有旋转轴、呈放射状安装于该旋转轴上的多个板状叶片以及与该多个板状叶片交叉安装到板状叶片上的两个侧板,且由该两个侧板及所述多个板状叶片形成多个箱形凹部;导引部朝向该转动件侧呈前端较细的圆锥状并配置于所述转动件上方,用于将粉体以及/或者粒体导引到所述转动件的凹部。该粉粒体供给机由于不设置沿转动件外形包围转动件的外罩,所以不会产生粉粒体的粘附、变形或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粉粒体供给机及使用它的粉粒体供给机设备。
技术介绍
使用粉粒体供给机来从漏斗向处理装置每次供给一定量的粉体及/或粒体。图1是展示了现有粉粒体供给机的旋转式进料器的图。图1中展示了两个剖面,图1中左侧为从可看到转动件3旋转样式的正面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1中右侧为从侧面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1中所示的旋转式进料器,由于其构造简单小巧,具有某种程度的密闭构造而用途广泛。再有,作为与粉粒体供给机有关的在先文献可举出,例如,特开2001-315962号公报、特开2001-341848号公报。图1所示的旋转式进料器是通过将马达1所产生的旋转动力经由齿轮机构2传递到转动件3使转动件3旋转,将图1中的上方的漏斗中所储存的粉粒体4供给到位于图1中下方(未图示出)的处理装置的机器。在转动件3中设有多个槽形凹部5,通过转动件3进行旋转而将从图1中的上方落入到凹部5内的粉粒体4排出到图1中的下方。因此,在图1所示的旋转式进料器中,转动件3的旋转速度与粉粒体4的排出流量大体上成比例关系。在图1中所示的现有旋转式进料器中,转动件3的叶片前端6和外罩7之间粘有粉粒体4,这容易产生妨碍转动件3流畅地旋转的问题(参照图1的左侧)。而且,还会产生粉粒体4被压碎等而遭到破坏的问题。再有,在转动件3的叶片的两个侧端8与外罩9之间也存在此类粉粒体4的粘附和破坏的问题。因此,在粉粒体4流动性较差及粘附性较强的情况下,亦或不允许变形的情况下,不适于用图1中所示的旋转式进料器来进行该粉粒体的供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现有粉粒体供给机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粉粒体粘附及难以压坏粉粒体的粉粒体供给机。研究结果根据以下所说明的方法可实现上述目的。即,首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粒体供给机,其具备转动件和导引部,转动件具有旋转轴、呈放射状安装于该旋转轴上的多个板状叶片以及与该多个板状叶片交叉安装到板状叶片上的两个侧板,且由该两个侧板及所述多个板状叶片形成多个箱形凹部;导引部朝向该转动件侧呈前端较细的圆锥状并配置于所述转动件上方,用于将粉体以及/或者粒体导引到所述转动件的凹部,并且不设置沿转动件外形包围转动件的外罩(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粉粒体供给机)。在两个侧板间设置用于增强的侧板也可以。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粒体供给机,其具备转动件和导引部,转动件具有旋转轴和呈放射状安装于该旋转轴上的多个板状叶片,且由该多个板状叶片形成多个槽形凹部;导引部朝向该转动件侧呈前端较细的圆锥状并配置于所述转动件上方,用于将粉体以及/或者粒体导引到所述转动件的凹部,并且不设置沿转动件外形包围转动件的外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粉粒体供给机)。再有,在本说明书中,在仅提到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时(除了侧板是构成要件的样式)指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粉粒体供给机和第二粉粒体供给机两方。在侧板为构成要件的样式中,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指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粉粒体供给机。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较理想的样式是,具备支撑上述导引部及转动件的外罩,该外罩具有直筒部,且以与转动件叶片之间形成预定间隔的方式由直筒部将转动件与外部隔断。在该情况下,上述预定间隔较理想的是大于等于粒体直径的1/2。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粉粒体供给机具备转动件,该转动件具有用于形成箱形凹部且呈放射状安装的多个叶片以及沿与该叶片相交的方向被固定于旋转轴或叶片上的两个侧板,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粉粒体供给机具备有用于形成箱形凹部且以放射状安装的多个叶片的转动件,本专利技术(第一及第二)的粉粒体供给机均具备配置于转动件之上并将粉粒体(例如从漏斗)导引到转动件凹部的导引部。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可以有安装了(支撑)导引部的外罩,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叶片前端与外罩之间或叶片侧部与外罩之间设置足够的间隔,或者除去与叶片前端及叶片侧端相对部分的外罩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配备有多个转动件,其中相邻的两个转动件可采用的配置样式有互相之间其叶片与对方的叶片重叠,或叶片前端与对方的叶片前端正好接触,亦或叶片前端与对方叶片前端之间空出预定的间隙。在该情况下,上述预定间隙较理想的是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粒体直径的5倍。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可配置成使用(例如)两个转动件,并使两个转动件的叶片前端与对方的叶片接触,或设有一定的间隙,亦可配置成前端具有与对方叶片某种程度重叠的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可采用具备多个上述导引部的样式。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较理想的是上述导引部的转动件侧的前端向前转侧弯曲。而且,在具有侧板的样式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粉粒体供给机),上述导引部的转动件侧的前端较理想的是向转动件的侧板侧弯曲。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较理想的是导引部中设有向前转侧弯曲的前端或向侧板侧弯曲的前端。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还可采用上述外罩上配备有可测量该外罩和由该外罩支撑的导引部以及转动件重量的测力传感器的样式。其次,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一个或多个上述任意任一个粉粒体供给机和容纳该粉粒体供给机的外箱的粉粒体供给机设备。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设备使用多台一连式、二连式的双连式粉粒体供给机。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设备较理想的是还在外箱上配备有滑轨,粉粒体供给机装载于该滑轨上,通过滑轨的移动可将粉粒体供给机从外箱拉出到外部。即,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设备具备清洁或检查时而将内部拉出的构成。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设备较理想的是还在外箱上配备有测力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是配置于例如储存粉粒体的漏斗和处理粉粒体的粉粒体处理装置之间,从例如漏斗向粉粒体处理装置供给粉粒体的粉粒体供给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将粉体以及/或者粒体表示为粉粒体。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粉粒体供给机具备用于将粉粒体导引到转动件凹部的导引部,且在转动件中通过在多个板状叶片的旁边设置两个侧板形成容纳粉粒体的多个箱形凹部。对此,现有技术的图1所示的旋转式进料器的凹部为槽形,且被设计成沿转动件外形(形状)包围转动件。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通过具有上述构成,即使不设置沿转动件外形包围转动件的外罩,也可通过转动件的旋转而以凹部为单位接收并排出粉粒体。由于不存在沿转动件外形包围转动件的外罩,所以可防止粉粒体的粘附且粉粒体不会被压坏。在图1所示的现有旋转式进料器中,由于转动件被容纳于沿转动件的形状而形成的外罩中,且转动件中不存在侧板,所以粉粒体易于被夹在转动件(叶片)和外罩之间,且易于出现粘附和破坏,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可避免此类问题。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除了箱形凹部,可对流动性差的粉粒体使用槽形凹部。在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中,虽然可采用配备了外罩的样式,但是该外罩支撑导引部及转动件,并不是如现有旋转式进料器那样沿转动件外形包围转动件。该外罩较理想的是具有直筒部,并与转动件叶片之间形成预定间隔,且由直筒部容纳转动件。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通过具有此类结构而可以在将粉粒体投入到例如漏斗中,且从该漏斗通过导引部使其进入转动件凹部,并由转动件旋转以凹部为单位将其排出的时间内,使粉粒体经过转动件(叶片)和外罩之间的机会极少。因此,可防止粉粒体的粘附,并使粉粒体难以被压坏。可避免粉粒体被夹于转动件(叶片)和外罩之间且发生粘附的问题。配备有本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机的外罩的样式,换言之,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粒体供给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动件和导引部,    转动件,具有旋转轴、呈放射状安装于该旋转轴上的多个板状叶片以及与该多个板状叶片交叉安装到板状叶片上的两个侧板,且由该两个侧板及所述多个板状叶片形成多个箱形凹部;    导引部,朝向该转动件侧呈前端较细的圆锥状并配置于所述转动件上方,用于将粉体以及/或者粒体导引到所述转动件的凹部,    不设置沿转动件外形包围转动件的外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金之助
申请(专利权)人:三协电子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