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415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的壳体盖板、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蜗轮和上轴承总成,所述输入轴依次穿过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后,通过所述蜗轮与所述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车辆运行于各种路面上时,路面冲击导致蜗轮在壳体内相对运动,在壳体盖板和上轴承总成之间设置的弹性元件,能够抑制蜗轮的窜动,避免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相关
,特别是一种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
技术介绍
电动转向系统根据速度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来感知整车的运动状态。依据感知到的参数信息,由ECU驱动电机提供实时的转向辅助。低速情况下提供柔性便利的转向助力,高速情况下提供平顺稳定的转向助力,紧急状况下允许快速的转向操作予以回应。此系统能够更好地依据驾驶员转向意愿要求,调节电机工作,实现最佳转向状态。通常在现有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驱动单元中,由于路面冲击或助力输出的波动导致蜗轮系窜动,进而使有相对运动的零件间相互碰撞产生振动异响;这一问题会在粗糙不平路面和反复快速转向时更加恶劣,会缩短电动转向驱动单元寿命以及降低驾驶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蜗轮容易产生振动异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种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的壳体盖板、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蜗轮和上轴承总成,所述输入轴依次穿过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后,通过所述蜗轮与所述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之间设有弹性元件。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的接触表面通过注塑件连接。优选地,所述注塑件由聚甲醛注塑制成。进一步的,所述上轴承总成包括上轴承和支撑盘,所述支撑盘设有容纳所述输入轴通过的通孔,所述上轴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盘和所述壳体盖板之间。更进一步的,所述上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支撑盘过盈配合,所述上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入轴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上轴承为球轴承。进一步的,还包括下轴承,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下轴承后,通过所述蜗轮与输入轴连接,所述上轴承总成和所述下轴承分别位于所述蜗轮两侧。更进一步的,所述下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过盈配合,所述下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出轴间隙配合。本技术使得车辆运行于各种路面上时,路面冲击导致蜗轮在壳体内相对运动,在壳体盖板和上轴承总成之间设置的弹性元件,能够抑制蜗轮的窜动,避免产生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轴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 一壳体; 2—壳体盖板;3—输入轴;4 一输出轴; 5—支撑盘;6—上轴承;7一下轴承; 8—蜗轮;9一弹性兀件;10一蜗杆;11一上轴承总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1、与所述壳体1连接固定的壳体盖板2、输入轴3和输出轴4,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蜗轮8和上轴承总成11,所述输入轴3依次穿过所述壳体盖板2和所述上轴承总成11后,通过所述蜗轮8与所述输出轴4连接,在所述壳体盖板2和所述上轴承总成11之间设有弹性元件9。壳体盖板2与壳体1连接固定后,壳体盖板2压缩弹性元件9,形成预紧力,从而保证蜗轮8在蜗杆10带动运行时不会产生窜动。使得车辆运行于各种路面上时,路面冲击导致蜗轮在壳体内相对运动,蜗轮预紧机构,特别是弹性元件9,能够抑制蜗轮8的窜动,避免产生噪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9与所述壳体盖板2和所述上轴承总成11的接触表面通过注塑件连接。本实施例,能够防止接触部位产生噪音。优选地,所述注塑件由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Ρ0Μ)注塑制成。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轴承总成11包括上轴承6和支撑盘5,所述支撑盘5设有容纳所述输入轴3通过的通孔,所述上轴承6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弹性元件9安装在所述支撑盘5和所述壳体盖板2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轴承6的外圈与所述支撑盘5过盈配合,所述上轴承6的内圈与所述输入轴3过盈配合。本实施例减小轴承与输出轴的间隙,防止产生噪音。优选地,所述上轴承6为球轴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下轴承7,所述输出轴4穿过所述下轴承7后,通过所述蜗轮8与输入轴3连接,所述上轴承总成11和所述下轴承7分别位于蜗轮8两侧。本实施例扩大了轴承之间的距离,使轴承的支撑更稳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轴承7的外圈与所述壳体1过盈配合,所述下轴承7的内圈与所述输出轴4间隙配合。本实施例方便生产线装配。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一种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的壳体盖板、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蜗轮和上轴承总成,所述输入轴依次穿过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后,通过所述蜗轮与所述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之间设有弹性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的接触表面通过注塑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由聚甲醛注塑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总成包括上轴承和支撑盘,所述支撑盘设有容纳所述输入轴通过的通孔,所述上轴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盘和所述壳体盖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支撑盘过盈配合,所述上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出轴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为球轴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轴承,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下轴承后,通过所述蜗轮与输入轴连接,所述上轴承总成和所述下轴承分别位于所述蜗轮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过盈配合,所述下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出轴间隙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的壳体盖板、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蜗轮和上轴承总成,所述输入轴依次穿过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后,通过所述蜗轮与所述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本技术使得车辆运行于各种路面上时,路面冲击导致蜗轮在壳体内相对运动,在壳体盖板和上轴承总成之间设置的弹性元件,能够抑制蜗轮的窜动,避免产生噪音。【IPC分类】B62D5/04, B62D3/04【公开号】CN204978819【申请号】CN201520655060【专利技术人】王辉, 刘嵘, 顾云青 【申请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转向驱动单元的蜗轮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的壳体盖板、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蜗轮和上轴承总成,所述输入轴依次穿过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后,通过所述蜗轮与所述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壳体盖板和所述上轴承总成之间设有弹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刘嵘顾云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