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塔脱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5250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塔脱硫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脱硫塔上部设置相互独立的前循环脱硫区和后循环脱硫区;前循环脱硫区、前循环泵与浆液池共同形成前循环脱硫系统;后循环脱硫区、后循环泵与浆液池共同形成后循环脱硫系统,前循环脱硫系统与后循环脱硫系统共用一个浆液池,以此实现在一个脱硫塔内形成相对独立的双循环脱硫系统,烟气的脱硫由双循环脱硫系统共同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保证了较高的脱硫效率,又降低了浆液循环量和系统能耗,并且脱硫塔整体布置还降低了脱硫塔高度,简化了双循环脱硫的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合于燃烧高硫煤产生的烟气脱硫,脱硫效率可达到99%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烟气脱硫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单塔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最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 一 2011)的S02排放限值提高较大,一般要求在100mg/N m3以内,局部地方要求50mg/Nm3。目前的单循环脱硫塔系统主要运行在中低硫煤地区,完全能满足排放要求。对部分高硫煤地区,要求脱硫效率达到98%以上,甚至要求99%以上才能满足排放要求,利用单循环脱硫塔系统要满足排放要求,脱硫塔将会非常高,能耗也比较高,有时就不得不将一个脱硫塔分成两个脱硫塔串联运行,但是两个脱硫塔串联占地、投资非常大,不利于高效经济运行;并且传统的脱硫塔中供烟气流动的通道较短,浆液与烟气之间相互作用的时间较短,脱硫不彻底,不利于环保。因此,在国家要求的最新排放标准下,非常有必要开发高效低能耗的脱硫技术,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给人类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塔脱硫系统,能在满足脱硫效率的同时,降低系统能耗,节约投资、占地,又达到国家要求的最新排放标准,脱硫效果好,利于环保。本技术的单塔脱硫系统,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的上部为相互分隔的顺流塔和逆流塔,顺流塔上设有烟气入口,逆流塔上设有烟气出口,脱硫塔的下部为浆液池,所述浆液池上方为连通顺流塔和逆流塔的烟气通道,所述顺流塔内设置前循环脱硫区,逆流塔内设置后循环脱硫区,所述顺流塔内壁对应前循环脱硫区以及逆流塔内壁对应后循环脱硫区均设有竖向螺旋导流叶片,所述前循环脱硫区通过前循环栗与浆液池连通,后循环脱硫区通过后循环栗与浆液池连通;进一步,所述顺流塔内前循环脱硫区上部设有干湿界面冲洗系统,所述逆流塔内后循环脱硫区上部设有除雾器;进一步,所述浆液池还连通有氧化空气系统;进一步,所述浆液池还连通有脱硫剂补充系统;进一步,所述浆液池还连通有排浆系统;进一步,所述浆液池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搅拌器;进一步,所述脱硫塔为U型塔或其他形似的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脱硫塔内同时设置相互独立的前循环脱硫区和后循环脱硫区,前循环脱硫区、前循环栗与浆液池共同形成前循环脱硫系统;后循环脱硫区、后循环栗与浆液池共同形成后循环脱硫系统;前循环脱硫系统与后循环脱硫系统共用一个浆液池,以此实现在一个脱硫塔内形成相对独立的双循环脱硫系统,烟气的脱硫由双循环脱硫系统共同完成。本技术的单塔脱硫系统相对独立运行,既保证了较高的脱硫效率,又降低了浆液循环量和系统能耗,并且脱硫塔整体布置还降低了脱硫塔高度,简化了双循环脱硫的系统,节约了投资;本技术特别适合于燃烧高硫煤产生的烟气脱硫,脱硫效率可达到99%以上,脱硫效果好,利于环保。相对于常规的脱硫系统,本技术的单塔脱硫系统采用U型塔设计,有助于气液两相的充分接触和混合,停留时间更长,脱硫效果更好。常规的脱硫系统的脱硫浆液质量浓度为15%左右,采用单塔脱硫系统,脱硫浆液质量浓度为20%?25%,浓度提高,相对于两个脱硫塔串联,浆液池体积相对较小,节省投资造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单塔脱硫系统,包括脱硫塔14,所述脱硫塔14的上部为相互分隔的顺流塔2和逆流塔4,顺流塔2上设有烟气入口,逆流塔4上设有烟气出口,脱硫塔14的下部为浆液池9,所述浆液池9上方为连通顺流塔2和逆流塔4的烟气通道16,所述顺流塔2内设置前循环脱硫区15,逆流塔4内设置后循环脱硫区6,所述顺流塔2内壁对应前循环脱硫区15以及逆流塔4内壁对应后循环脱硫区6均设有竖向螺旋导流叶片17,所述前循环脱硫区15通过前循环栗12与浆液池9连通,后循环脱硫区6通过后循环栗7与浆液池9连通,前循环脱硫区15、前循环栗12与浆液池9共同形成前循环脱硫系统;后循环脱硫区6、后循环栗7与浆液池9共同形成后循环脱硫系统;前循环脱硫系统与后循环脱硫系统共用一个浆液池9,在一个脱硫塔14内形成相对独立的双循环脱硫系统,烟气的脱硫由双循环脱硫系统共同完成,但是双循环脱硫系统相对独立运行,传统的脱硫塔中供烟气流动的通道较短,浆液与烟气之间相互作用的时间较短,脱硫不彻底,不利于环保,本实施例在前循环脱硫区15和后循环脱硫区6均设置的竖向螺旋导流叶片17,竖向螺旋导流叶片17的径向内侧边沿处于竖向螺旋导流叶片17的轴线处,即竖向螺旋导流叶片17的轴线位置并非中空设置,保证烟气沿竖向螺旋导流叶片17螺旋流动,增大烟气流动路径的长度,延长浆液与烟气之间相互作用的时间,进一步提高脱硫效果,利于环保,同时竖向螺旋状的叶片结构不影响浆液的回流,保证系统稳定循环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顺流塔2内前循环脱硫区15上部设有干湿界面冲洗系统1,所述逆流塔4内后循环脱硫区6上部设有除雾器3。本实施例中,所述浆液池9还连通有氧化空气系统13,氧化空气系统13的氧化空气布风口可以是茅枪,也可以是平插等其它形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浆液池9还连通有脱硫剂补充系统5,脱硫剂补充系统5用于向浆液池9内补充适量脱硫剂。本实施例中,所述浆液池9还连通有排浆系统11,排浆系统11能有效的将浆液池9内形成的结晶硫酸盐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浆液池9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搅拌器(图中分别为搅拌器10和搅拌器8);搅拌器的搅拌方式可以是叶轮搅拌,也可以是扰流搅拌等其它搅拌方式;搅拌器主要功能是防止沉淀,加强氧化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脱硫塔14为U型塔或其他形似的塔,脱硫塔14的结构优选U型方塔,但也可以是U型圆塔或U型方圆塔等各种可能的组合或变形方式。本技术中,除雾器3可以是平板或人字型固定式板式除雾器3,也可以是湿式电除尘器或固定式板式除雾器3与湿式电除尘器的组合等其它形式;前循环脱硫区15和后循环脱硫区6的吸收形式优选液柱(或液幕)吸收,但也可以是喷淋+液柱(或液幕)或喷淋+喷淋吸收等各种可能的形式。使用本技术的单塔脱硫系统的脱硫工艺,原烟气从烟气入口进入脱硫塔14,经干湿界面冲洗系统1后进入前循环脱硫区15,然后在前循环脱硫区15内被前循环栗12提供的脱硫浆液吸收脱除S02,脱硫浆液吸收S02后落入浆液池9内;经前循环脱硫区15处理后的净烟气从浆液池9上方的烟气通道16进入后循环脱硫区6,然后在后循环脱硫区6内被后循环栗7提供的脱硫浆液进一步吸收脱除S02,脱硫浆液吸收S02后落入浆液池9内,经后循环脱硫区6处理后的净烟气进入除雾器3除雾除尘后,从烟气出口排出脱硫塔14。吸收S02后落入浆液池9内的脱硫浆液由氧化空气系统13提供氧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硫酸盐并结晶。脱硫剂补充系统5将脱硫剂补充至浆液池9内(脱硫剂补充可以是以浆液形式补充,也可以是以粉体等其它形式补充),同时浆液池9内的结晶硫酸盐经排浆系统11排出后进行处理。如循环中和氧化池7内的脱硫楽液PH值为5?6,有利于硫酸盐结晶,且提尚脱硫效率,减少液气比;浆液池9内的脱硫浆液质量浓度为20 %?25 % ;所述脱硫浆液由钙基或镁基脱硫剂制成。本技术中,烟气的脱硫由双循环脱硫系统共同完成,双循环脱硫系统相对独立运行,既保证了较高的脱硫效率,又降低了浆液循环量和系统能耗,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塔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的上部为相互分隔的顺流塔和逆流塔,顺流塔上设有烟气入口,逆流塔上设有烟气出口,脱硫塔的下部为浆液池;所述浆液池上方为连通顺流塔和逆流塔的烟气通道,所述顺流塔内设置有前循环脱硫区,逆流塔内设置有后循环脱硫区,所述顺流塔内壁对应前循环脱硫区以及逆流塔内壁对应后循环脱硫区均设有竖向螺旋导流叶片,竖向螺旋导流叶片的径向内侧边沿处于竖向螺旋导流叶片的轴线处,所述前循环脱硫区通过前循环泵与浆液池连通,后循环脱硫区通过后循环泵与浆液池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兴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远达烟气治理特许经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