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装置,包含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电源输出部。第一主体包含第一电极及第一磁吸单元,第一电极暴露于第一主体的表面,第一磁吸单元设置于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包含第二磁吸单元及电路板,第二磁吸单元及电路板设置于第二主体内。电源输出部设置于第二主体。当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夹置多个电池时,第一电极、电池及电路板构成电性回路且透过电源输出部提供电源至电子装置。第一及第二主体可透过第一及第二磁吸单元相互吸附而收合,因此相较于移动电源,此充电装置更为轻薄短小,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充电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使用电池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诸如手机或平板的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但耗电量也随之提升。因此越来越多人随身携带移动电源,以于无法使用充电器时,仍可替电子产品充电。但移动电源的容量越大,重量越重。此外,充电时不能携带。因此,仍需求一种方便使用且轻薄短小的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其可透过电池供电,因此相较于移动电源需花费时间充电,本技术的充电装置在使用上较为方便。此外,本技术的充电装置在尚未安装电池时,二个主体可透过磁吸单元相互吸附而收合,因此相较于移动电源,本技术的充电装置更为轻薄短小,便于携带。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含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电源输出部。第一主体包含第一电极及第一磁吸单元,第一电极暴露于第一主体的表面,第一磁吸单元设置于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包含第二磁吸单元及电路板,第二磁吸单元及电路板设置于第二主体内。电源输出部设置于第二主体。当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夹置多个电池时,第一电极、电池及电路板构成电性回路且透过电源输出部提供电源至电子装置。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一主体具有第一卡合部凸出或凹入第一主体的表面,第二主体具有第二卡合部对应第—^合部,以与第—^合部相互卡合。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一电极包含二个部分彼此分离,第二电极包含三个部分彼此分尚,第一电极的二个部分及第二电极的三个部分用以串联这些电池。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一电极包含二个部分彼此分离,第二电极包含二个部分彼此分离,第一电极的二个部分及第二电极的二个部分用以将这些电池串联为多个电池组,以及将这些电池组并联。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二磁吸单元设置于电路板的一表面。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充电装置还包含电源转换模块耦接电路板。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电源输出部包含连接线及转接头,转接头透过连接线连接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具有插槽用以容置转接头。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二主体还包含盖板,盖板具有开口对准电池其中的一的正极,开口的围绕面积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正极的接触面积,并小于电池的负极的接触面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二主体还包含第二电极曝露于第二主体的表面,第二磁吸单元设置于电路板与第二电极之间。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二主体还包含第二电极曝露于第二主体的表面,电路板设置于第二磁吸单元与第二电极之间。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含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电源输出部。第一主体包含第一导电磁吸单元,第一导电磁吸单元暴露于第一主体的表面。第二主体包含第二导电磁吸单元及电路板,第二导电磁吸单元暴露于第二主体的表面,电路板设置于第二主体内。电源输出部设置于第二主体。当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夹置多个电池时,第一导电磁吸单元、电池及电路板构成电性回路且透过电源输出部提供电源至电子装置。【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充电装置的爆炸图;图3绘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爆炸图;图4绘示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爆炸图;图5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电池的配置示意图;图6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其可透过电池供电,因此相较于移动电源需花费时间充电,本技术的充电装置在使用上较为方便。此外,本技术的充电装置在尚未安装电池时,二个主体可透过磁吸单元相互吸附而收合,因此相较于移动电源,本技术的充电装置更为轻薄短小,便于携带。图1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充电装置10包含第一主体100、第二主体200及电源输出部300。图2绘示图1的充电装置10的爆炸图。如图2所示,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夹置二个电池B1、B2时,可构成电性回路,再透过电源输出部300提供电源至一电子装置。电池B1、B2可例如为碱性电池、干性电池、充电电池或其他种类的电池。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或其他合适的电子装置。请参照图2,第一主体100包含第一电极110及第一磁吸单元12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0除了包含第一电极110及第一磁吸单元120之外,还包含壳体140及盖板150。第一电极110用以串联二个电池B1、B2。第一电极110暴露于第一主体100的表面S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0为可导电的金属或合金片,例如铁片。第一磁吸单元120可吸附第一电极110。第一磁吸单元120亦可吸附电池Bl、B2的电极。第一磁吸单元120设置于第一主体10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单元120包含一或多个磁铁。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磁吸单元120包含一个磁铁,此磁铁用以吸附电池B1的正极及电池B2的负极,避免在充电过程中,电池B1、B2脱离充电装置10。壳体140及盖板150围置出一空间,以容纳第一电极110及第一磁吸单元120。盖板150面对二个电池Bl、B2。壳体140及盖板150可为绝缘材质,例如塑胶材质。在一实施例中,盖板150具有开口 150a。电池Bl的正极及电池B2的负极透过开口 150a接触第一电极110。请继续参照图2,第二主体200面对第一主体100,且第二主体200包含第二磁吸单元220及电路板23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体200除了包含第二磁吸单元220及电路板230之外,还包含第二电极210、壳体240及盖板250。第二电极210曝露于第二主体200的表面S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10为可导电的金属或合金片,例如铁片。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210包含二个部分2101、2103彼此分离。电池B1的负极透过开口 250a接触第二电极210的部分2101。电池B2的正极透过开口 250b接触第二电极210的部分2103。第二磁吸单元220用以吸附第一磁吸单元120,以在没有安装电池时,第二磁吸单元220与第一磁吸单元120相互吸附而收合成图1所示的结构。第二磁吸单元220设置于第二主体200内。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吸单元220包含一或多个磁铁。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磁吸单元220包含二个磁铁,此二个磁铁用以分别吸附电池B1的负极及电池B2的正极,以避免在充电过程中,电池Bl、B2脱离充电装置10。电路板230设置于第二主体200内。第一电极110、电池B1、B2及电路板230构成电性回路。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30包含二组接脚2302,第二电极210的二个部分2101、2103分别透过这二组接脚2302耦接电路板230。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30包含焊点(未绘示),接脚2302透过焊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主体,包含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一磁吸单元,该第一电极暴露于该第一主体的一表面,该第一磁吸单元设置于该第一主体;一第二主体,包含一第二磁吸单元及一电路板,该第二磁吸单元及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二主体内;以及一电源输出部,设置于该第二主体,其中当该第一主体与该第二主体夹置多个电池时,该第一电极、所述电池及该电路板构成一电性回路,且透过该电源输出部提供一电源至一电子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璋,
申请(专利权)人:力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