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中小功率LED高功率因素驱动电路可以广泛的应用到LED应用领域中,通过消隐信号摄取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和第二恒流单元的通断,进而使得LED灯珠串的工作电流与输入交流电源电压的相位趋于同步,LED灯珠串的功率因素得到有效提高,PF值大于0.9;第一恒流单元与第二恒流单元为脉冲恒流单元,使得LED灯珠串为间歇性工作状态,与以往的连续性工作状态相比,减少了温度累加,降低了LED灯具的温度,延长了灯具使用寿命;分路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与第二恒流单元,独立脉冲驱动两组LED灯珠串发光,实现两路光分相叠加,提高了LED灯具的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L邸驱动
,具体设及一种实现分路脉冲恒流驱动中小功 率LED灯珠串,并有效提高LED灯珠串功率因素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LED光源作为新一代光源,正在迅猛发展。L邸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它 可W直接把电转化为光,其具有耗能少、适用性强、稳定性高、响应时间短研关特性好)、对 环境无污染、多色发光、显色性能好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新光源。[000引在LED灯具中,驱动电路的性能、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中小功率的LED灯具,既要 求低成本、低价格,又提出很多技术要求。L邸灯具由L邸灯珠、驱动电路和外壳=部分组 成,L邸灯珠是该领域前沿产业,随着技术发展,其技术与价格趋于透明和稳定;外壳是机 械结构,对LED灯具的性能影响不大。故决定LED灯具质量、性能的主要部分是驱动LED灯 珠发光的驱动电路。由于受灯具外壳尺寸的限制,要求必须采用体积较小的驱动。目前中 小功率的LED灯具的驱动有阻容降压式、隔离恒流式、非隔离恒流式等;阻容降压式驱动结 构简单、低成本、功率因数低于0. 5,功率随输入电压波动大;隔离恒流式、非隔离恒流式驱 动目前是主流,但是,功率因数小于0. 7。功率因素代表着灯具输出有功功率的能力,功率因 素低,说明LED灯具的电利用率低,线路的供电损失大。 近年来,中小功率的L邸灯具的市场需求很大,市场广阔,然而目前中小功率的 L邸灯具存在功率因素低、发热量高、光效低等严重问题,极大的制约了中小功率的L邸灯 具的发展。 因此急需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 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分路脉冲恒流驱动中小功率L邸灯珠串,并 有效提高LED灯珠串功率因素的驱动电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运样实现的,包括桥式整流单元、基准电压单元、消隐信号摄 取单元、分路控制单元W及第一恒流单元和第二恒流单元,所述桥式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 别与基准电压单元和消隐信号摄取单元相连接,所述基准电压单元分别与消隐信号摄取单 元、分路控制单元W及第一恒流单元和第二恒流单元相连接,所述消隐信号摄取单元与分 路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分路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恒流单元和第二恒流单元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中小功率L邸高功率因素驱动电路可W广泛 的应用到L邸应用领域中,通过消隐信号摄取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和第二恒流单元的通 断,进而使得LED灯珠串的工作电流与输入交流电源电压的相位趋于同步,LED灯珠串的 功率因素得到有效提高,PF值大于0. 9 ;第一恒流单元与第二恒流单元为脉冲恒流单元,使 得L邸灯珠串为间歇性工作状态,与W往的连续性工作状态相比,减少了溫度累加,降低了 L邸灯具的溫度,延长了灯具使用寿命;分路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与第二恒流单元, 独立脉冲驱动两组L邸灯珠串发光,实现两路光分相叠加,提高了L邸灯具的光效。【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中小功率LED高功率因素驱动电路的总体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小功率LED高功率因素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小功率LED高功率因素驱动电路封装后的引脚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中小功率LED高功率因素驱动电路的具体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得W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 型加W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图1给出了本技术的总体原理示意图,在本技术中,包括桥式整流单元 1、基准电压单元2、消隐信号摄取单元3、分路控制单元4W及第一恒流单元5和第二恒流 单元6,所述桥式整流单元1的输出端分别与基准电压单元2和消隐信号摄取单元3相连 接,所述基准电压单元2分别与消隐信号摄取单元3、分路控制单元4W及第一恒流单元5 和第二恒流单元6相连接,所述消隐信号摄取单元3与分路控制单元4相连接,所述分路控 制单元4分别与第一恒流单元5和第二恒流单元6相连接。 图2为本技术中小功率LED高功率因素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根 据图2所示,所述中小功率L邸高功率因素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为:桥式整流器Dl的 输入端正极与输入端负极之间外接交流电源AC220V,桥式整流器Dl的输出端正极依次串 接电阻R19、电阻R20后与二极管D7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与电阻R14的 一端、电解电容C6的正极、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PNP型S极管Ql的发射极相 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阳极、W及电容巧的一端相连接;桥式整流器 Dl的输出端正极还与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W及 电阻R1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运算放大器IC6A的正输入端相连接,所 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6A的负输入端、W及二极管D4的阳极相连接,所述 二极管D4的阴极与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6A的输出端与NPN型S 极管Q4的基极、W及NPN型S极管Q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NPN型S极 管Q2的基极、W及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NPN型S极管Q2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4后 与PNP型S极管Ql的基极相连接,所述PNP型S极管Ql的集电极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 R7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W及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 器IC6BA的正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6BA的输出端串接电阻R8后与MOS管Tl 的栅极相连接,所述MOS管Tl的源极与运算放大器IC6BA的负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7 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6CA的正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6CA的输出端串接电 阻R9后与MOS管T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MOS管T2的源极与运算放大器IC6CA的负输入 端相连接;14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ICl的CIN引脚连接电阻R13的一端,所述14位二进 制串行计数器ICl的COUT引脚连接电容C4的一端,所述14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ICl的 COlTT引脚连接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 一端相连接,所述14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ICl的Q4引脚分别与双D触发器IC4AA、IC4BA、I巧AA、I巧BA的时钟引脚CK相连接,所述14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ICl的Q7引脚与化hnson 计数器IC2的RST引脚相连接;所述Johnson计数器IC2的榮裝議接引脚与Johnson计数器 IC2的Q2引脚相连接,所述化hnson计数器IC2的QO引脚分别与二输入端施密特触发器 IC3AA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接,所述二输入端施密特触发器IC3AA的输出引脚与二极管D6 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与二输入端施密特触发器IC3BA的两个输入引脚 相连接,所述二输入端施密特触发器IC3BA的输出引脚与双D触发器IC4AA的数据输入引 脚D、W及NPN型S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所述双D触发器IC4AA的原码输出引脚Q与双D 触发器IC4BA的数据输入引脚D相连接,所述双D触发器IC4BA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小功率LED高功率因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式整流单元(1)、基准电压单元(2)、消隐信号摄取单元(3)、分路控制单元(4)以及第一恒流单元(5)和第二恒流单元(6),所述桥式整流单元(1)的输出端分别与基准电压单元(2)和消隐信号摄取单元(3)相连接,所述基准电压单元(2)分别与消隐信号摄取单元(3)、分路控制单元(4)以及第一恒流单元(5)和第二恒流单元(6)相连接,所述消隐信号摄取单元(3)与分路控制单元(4)相连接,所述分路控制单元(4)分别与第一恒流单元(5)和第二恒流单元(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日昌隆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