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包括固定触点、可动接触构件和电磁装置。电磁装置包括线圈架、线圈、可动铁芯、第一电枢、第二电枢和铁磁构件。第一电枢具有第一孔,可动铁芯的第一端部被插入配合到第一孔。第二电枢具有第二孔,可动铁芯的第二端部被插入配合到第二孔。线圈架具有在一对第一侧片的面对表面中的每个上形成的第一肋和在一对第二侧片的面对表面中的每个上形成的第二肋。第一电枢置于一对第一侧片的第一肋之间,并且第二电枢置于一对第二侧片的第二肋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包括电磁装置的继电器。
技术介绍
关于这种继电器,已知例如远程控制继电器(见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2011-249137 号)。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2011-249137号中公开的远程控制继电器中,存在容纳在外壳中的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具有通过对线圈的供电而往复移动的柱塞和用于响应于柱塞的往复移动而切换接触部的通/断的打开/关闭机构。电磁装置包括线圈、线圈线圈架、柱塞、两个电枢、轭、残余板、两个永磁体以及两个附加轭。线圈线圈架具有线圈围绕其缠绕的柱形管体,设置在管体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的板形凸缘,以及在与管体相反的方向上从凸缘中的每个的两个边缘突出的侧片。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2011-249137号中公开的远程控制继电器在以下方面是不利的,即,由于两个侧片和沿着所述线圈线圈架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所述电枢之间的大摩擦力,设置在从线圈线圈架的凸缘在相同的方向上突出的两个侧片之间的电枢难以平稳地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磁装置的操作稳定性的继电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固定触点;可动接触构件;和电磁装置。可动接触构件响应于电磁装置的操作而在接触固定触点的第一位置和与固定触点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电磁装置包括线圈架、线圈、可动铁芯、第一电枢、第二电枢和铁磁构件。线圈架包括:线圈围绕其缠绕的管体、穿过管体的可动铁芯;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从管体的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向外突出;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从管体的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向外突出;一对第一侧片,所述一对第一侧片从第一凸缘的垂直于管体的轴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在与管体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和一对第二侧片,所述一对第二侧片从所述第二凸缘的垂直于管体的轴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在与管体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可动铁芯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在二者之间的中间部,并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垂直于管体的轴向方向的横截面面积小于中间部的垂直于管体的轴向方向的横截面面积。第一电枢具有第一孔,可动铁芯的第一端部插入配合到所述第一孔。第二电枢具有第二孔,可动铁芯的第二端部插入配合到所述第二孔。铁磁构件具有包围线圈架、线圈、第一电枢和第二电枢的矩形框架形状,所述铁磁构件具有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可动铁芯的第一端部的突出过第一电枢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插入孔,可动铁芯的第二端部的突出过第二电枢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二插入孔。线圈架具有在所述一对第一侧片的面对表面中的每个上沿着管体的轴向方向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肋以及在所述一对第二侧片的面对表面中的每个上沿着管体的轴向方向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肋。第一电枢置于所述一对第一侧片的第一肋之间,并且第二电枢置于所述一对第二侧片的第二肋之间。通过这种构造,能够提高电磁装置的操作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仅仅通过示例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限制的方式描绘根据本教导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2是在盖被移除的状态下,当可动接触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继电器的示意性前视图。图3是在盖被移除的状态下,当可动接触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继电器的示意性前视图。图4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5和图6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7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线圈架的示意性透视图。图8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A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左侧视图。图9B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右侧视图。图10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转换电路的电路图。图11是对比示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2A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第一变体的左侧视图。图12B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第一变体的右侧视图。图13A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第二变体的左侧视图。图13B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第二变体的右侧视图。图14A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第三变体的左侧视图。图14B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电磁装置的第三变体的右侧视图。图15是包括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的负载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16是用于说明包括根据该实施例的继电器的负载控制系统的传输信号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8、图9A、图9B和图10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继电器I。继电器I包括固定触点2、可动接触构件3和电磁装置4。响应于电磁装置4的操作,可动接触构件3在接触固定触点2的第一位置(见图2)和与固定触点2分离的第二位置(见图3)之间移动。如图4至图6所示,电磁装置4具有线圈架41、线圈42、可动铁芯43、第一电枢44a、第二电枢44b和铁磁构件45。线圈架41具有管体41a,线圈42围绕所述管体41a缠绕并且可动铁芯43穿过所述管体41a。而且,线圈架41具有第一凸缘41b和第二凸缘41c,所述第一凸缘4Ib从管体4Ia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4Iaa向外突出,所述第二凸缘41c从管体41a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二端部41ab向外突出。线圈架41具有一对第一侧片41d,所述一对第一侧片41d从第一凸缘41b的在垂直于管体41a的轴向方向的宽度方向(图9A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在与管体41a相反的方向上突出。而且,线圈架41具有一对第二侧片41e,所述一对第二侧片41e从第二凸缘41c的在垂直于管体41a的轴向方向的宽度方向(图9B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在与管体41a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在可动铁芯43中,第一端部43a和第二端部43b在垂直于管体41a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的横截面面积小于中间部43的在垂直于管体41a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的横截面面积。第一电枢44a具有第一孔44aa,可动铁芯43的第一端部43a压配合到所述第一孔44aa。第二电枢44b具有第二孔44bb,可动铁芯43的第二端部43b压配合到所述第二孔 44bbο铁磁构件45具有包围线圈架41、线圈42、第一电枢44a和第二电枢44b的矩形框架形状。铁磁构件45具有第一插入孔455 (见图5),可动铁芯43的第一端部43a的突出过第一电枢44a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插入孔455。而且,铁磁构件45具有第二插入孔456 (见图5),可动铁芯43的第二端部43b的突出过第二电枢44b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二插入孔456。线圈架41具有:第一肋41f,所述第一肋在所述一对第一侧片41d的面对表面上形成以沿着管体41a的轴向方向延伸;和第二肋41g,所述第二肋41g在所述一对第二侧片41e的面对表面上形成以沿着管体41a的轴向方向延伸。第一电枢44a置于一对第一侧片41d的第一肋41f之间。第二电枢44b置于一对第二侧片41e的第二肋41g之间。因此,继电器I能够提高电磁装置4的操作稳定性。继电器I优选包括用于容纳固定触点2、可动接触构件3、电磁装置4等的外壳10。继电器I优选还包括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和一对第三端子7。固定触点2电连接到第一端子5。可动接触构件3电连接到第二端子6。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包括:固定触点;可动接触构件;和电磁装置,其中所述可动接触构件响应于所述电磁装置的操作而在接触所述固定触点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电磁装置包括线圈架、线圈、可动铁芯、第一电枢、第二电枢和铁磁构件,其中所述线圈架包括:管体,所述线圈围绕所述管体缠绕,所述可动铁芯穿过所述管体;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从所述管体的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向外突出;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从所述管体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向外突出;一对第一侧片,所述一对第一侧片从所述第一凸缘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在与所述管体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其中所述第一凸缘的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管体的所述轴向方向;和一对第二侧片,所述一对第二侧片从所述第二凸缘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在与所述管体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其中所述第二凸缘的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管体的所述轴向方向,其中所述可动铁芯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垂直于所述管体的所述轴向方向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中间部的垂直于所述管体的所述轴向方向的横截面面积,其中所述第一电枢具有第一孔,所述可动铁芯的所述第一端部被插入配合到所述第一孔,其中所述第二电枢具有第二孔,所述可动铁芯的所述第二端部被插入配合到所述第二孔,其中所述铁磁构件具有:包围所述线圈架、所述线圈、所述第一电枢和所述第二电枢的矩形框架形状;第一插入孔,所述可动铁芯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突出过所述第一电枢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所述可动铁芯的所述第二端部的突出过所述第二电枢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二插入孔,其中所述线圈架具有在所述一对第一侧片的面对表面中的每个上沿着所述管体的所述轴向方向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肋以及在所述一对第二侧片的面对表面中的每个上沿着所述管体的所述轴向方向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肋,其中所述第一电枢置于所述一对第一侧片的所述第一肋之间,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电枢置于所述一对第二侧片的所述第二肋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知明,今井崇文,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