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挤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4499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共挤机头,将原来过渡段的哈夫结构改成几块板叠加的形式,化整为零。每块板的质量比哈夫结构轻了很多,拆装很方便,也很安全,可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横截面呈两端粗中间细的流道,并结合流道宽度沿着物料流动方向逐渐变大的设计,可有效引导物料从中间向两边流动,防止物料在中间集中,导致板材不均匀、变形,特别适合于塑料型材门板等大型板材的挤压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挤压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型材门板用共挤机头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异型材制品应用范围的扩大,相应的异型材挤出机头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挤出机头是挤出成型的关键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塑料熔体分布于流道中,以使物料以均匀的速度从机头中挤出,形成所需要的端面形状和尺寸的制品。流道设计是挤出机头设计的关键,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挤出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其中门板型材因其具有重量轻、安装方便、防水、防蛀等优点,并且耐污染、易清洗,有隔音隔热的良好性能和装饰性,使得塑料门板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新工艺中加入阻燃材料,使其能够离火即灭,使用更为安全。同时对型材尺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门板的宽度从10mm—1200mm不等。由于熔融物料从挤出机出来后绝大部分集中在中间,随着宽度的增加,保证两侧和中间料流均匀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目前普遍的共挤机头结构是哈夫式的,这种结构的拼接精度要求高,如果拼接有缝或者有死角,就会出现糊料现象,导致废品率的升高。由于板材挤出时的压力很大,采用此种结构很容易导致模具变形,影响产品尺寸。而且外形笨重,不利于拆装、维修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料流均匀、产品尺寸均匀的共挤机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挤机头,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叠的模体、第一过渡板、第二过渡板、第三过渡板、第四过渡板、第五过渡板,模体中间设置有物料入口,第一过渡板、第二过渡板、第三过渡板、第四过渡板、第五过渡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呈倒置的锥形结构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物料入口与第一流道相互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共挤机头,将原来过渡段的哈夫结构改成几块板叠加的形式,化整为零。每块板的质量比哈夫结构轻了很多,拆装很方便,也很安全,可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横截面呈两端粗中间细的流道,并结合倒置的锥形结构的流道,可有效引导物料从中间向两边流动,防止物料在中间集中,导致板材不均匀、变形,特别适合于塑料型材门板等大型板材的挤压成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共挤机头的正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过渡板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过渡板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过渡板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过渡板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过渡板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过渡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所示,结合图2-图7,本专利技术的共挤机头,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叠的模体1、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第五过渡板6,模体I中间设置有物料入口 11,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第五过渡板6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呈倒置的锥形结构的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31、第三流道41、第四流道51、第五流道61,物料入口 11与第一流道21相互连通。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第五过渡板6中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分流筋22、第二分流筋32、第三分流筋42、第四分流筋52、第五分流筋62,所述第一分流筋22、第二分流筋32、第三分流筋42、第四分流筋52与第五分流筋62沿着物料流动方向的各端面相互抵持,且所述第一分流筋22、第二分流筋32、第三分流筋42和第四分流筋52分别沿流道高度方向贯穿所在流道。如此,所述流道中间贯穿的分流筋一方面可引导物料从中间向两边流动,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支撑所述板块,防止模具变形。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分流筋42、第四分流筋52与第五分流筋62上分别设置有沿流道宽度方向依次错开排布的第六分流筋43、第七分流筋53与第八分流筋63。如此,所述错开排布的分流筋可进一步引导物料从中间向两边流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模体I与第一过渡板2相互铆接,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与第三过渡板4相互铆接,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与第五过渡板6相互铆接。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第五过渡板6厚度分别为50mm至110mm。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叠的模体(1)、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第五过渡板¢),模体(1)中间设置有物料入口(11),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第五过渡板(6)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呈倒置的锥形结构的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31)、第三流道(41)、第四流道(51)、第五流道(61),物料入口(11)与第一流道(21)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第五过渡板¢)中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分流筋(22)、第二分流筋(32)、第三分流筋(42)、第四分流筋(52)、第五分流筋(62),所述第一分流筋(22)、第二分流筋(32)、第三分流筋(42)、第四分流筋(52)与第五分流筋(62)沿着物料流动方向的各端面相互抵持,且所述第一分流筋(22)、第二分流筋(32)、第三分流筋(42)和第四分流筋(52)分别沿流道高度方向贯穿所在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流筋(42)、第四分流筋(52)与第五分流筋¢2)上分别设置有沿流道宽度方向依次错开排布的第六分流筋(43)、第七分流筋(53)与第八分流筋(6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1)与第一过渡板(2)相互铆接,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与第三过渡板(4)相互铆接,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与第五过渡板(6)相互铆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第三过渡板⑷、第四过渡板(5)、第五过渡板(6)厚度分别为50mm至110mm。【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共挤机头,将原来过渡段的哈夫结构改成几块板叠加的形式,化整为零。每块板的质量比哈夫结构轻了很多,拆装很方便,也很安全,可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横截面呈两端粗中间细的流道,并结合流道宽度沿着物料流动方向逐渐变大的设计,可有效引导物料从中间向两边流动,防止物料在中间集中,导致板材不均匀、变形,特别适合于塑料型材门板等大型板材的挤压成型。【IPC分类】B29C47/12【公开号】CN105252737【申请号】CN201510675808【专利技术人】胡拥军, 吕文强, 万春芬 【申请人】黄石市通达塑料模具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叠的模体(1)、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第五过渡板(6),模体(1)中间设置有物料入口(11),第一过渡板(2)、第二过渡板(3)、第三过渡板(4)、第四过渡板(5)、第五过渡板(6)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呈倒置的锥形结构的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31)、第三流道(41)、第四流道(51)、第五流道(61),物料入口(11)与第一流道(21)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拥军吕文强万春芬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市通达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