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小林功儿专利>正文

用于对弦乐器进行加振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4414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11:47
提供一种能够将弦乐器(1)用作扬声器的弦乐器的加振装置(20)。为了将安装有振动产生器(50)的基座构件(22)经由振动传递构件(26)的作用点部(24)按压于弦乐器(1)的琴桥(13),在基座构件(22)上设置有与弦乐器(1)的弦(9)的上表面抵接的支点构件(30)、以及与弦(9)的下表面抵接的动力点构件(38)。为了对振动传递构件(26)朝向琴桥(13)施力,使用凸轮机构(40)将动力点构件(38)按压于弦(9)的下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弦乐器进行加振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于能够将弦乐器用作扬声器的用途的弦乐器的加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用于使乐器自动演奏的各种装置。八音盒是典型的装置,近年来根据电子存储的乐谱数据进行自动演奏的形式的自动钢琴广泛普及。虽然也尝试了使弦乐器自动演奏,但为了拨弦而需要机器人这种复杂的机构,在现状下无法容易地实用化。另一方面,公知弦乐器的稳定处理(seasoning)、老化处理(aging)。若长期不使用弦乐器,则无法发出所期望的音色,为了使弦乐器维持良好的状态而以规定的频度演奏弦乐器,将其称作稳定处理。对于刚制造出的弦乐器,也无法发出所期望的音色,将弦乐器演奏一段时间而进行足够的老化处理后,转交给购买弦乐器的人。从时间角度出发,稳定处理、老化处理较为繁琐,因此提出了通过特别的动力加振器使弦乐器的弦振动,从而得到与稳定处理、老化处理相同的效果的方式。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经由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小提琴的琴桥上琴桥架将振动产生器安装于小提琴,由此对小提琴进行加振的结构。另外,还公开了通过将振动产生器夹在吉他的主体板与弦之间而用于对吉他进行加振的结构。然而,由于振动产生器与乐器之间的结合力弱,因此,虽然能够进行低功率(power)的加振,但在进行将弦乐器用作扬声器这种高功率的加振的情况下,振动产生器产生颤振,无法期待良好的鸣动,并且甚至担心在使用中振动产生器脱落。因此,考虑通过对弦乐器本身进行加工而将振动产生器牢固地固定在弦乐器上,但为此会损坏弦乐器原本的作为乐器的状态,因此无法发出所期望的音色、或外观受到损害,因此失去了作为乐器的价值。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对小提琴本身进行加工而将小提琴用作扬声器的方式,但由于在小提琴的主体的内部装入加振器,因此需要在制造小提琴时进行,实际上无法作为通常的小提琴进行处理。另外,虽然可以考虑对现有的小提琴进行改造,装入加振器,但在多数情况下无法接受对高价的小提琴进行这样的改造。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厅公表专利公报2009-505137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厅公表专利公报2011-35851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能够将弦乐器用作扬声器的弦乐器的加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弦乐器的加振装置,该弦乐器的加振装置无需对弦乐器施加大幅度或永久的加工就能够牢固地安装于弦乐器,以便能够将弦乐器用作扬声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上述课题通过提供用于对具备琴桥(13)的弦乐器(1)进行加振的装置(20、100)而解决,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构件(22、102),其具备要与所述琴桥(13)抵接的作用点部(24、156);以及振动产生器(50、140),其安装于所述基座构件(22、102),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所述基座构件(22、102)具有:支点部(30、120),其与所述弦乐器(1)的至少一根弦(9)的上表面卡合;施力点部(38、130),其在所述作用点部(24、156)与所述支点部(30,120)的中间位置与所述至少一根弦9的下表面卡合;以及用于使所述支点部(30、120)以及所述施力点部(38、130)的至少一者向对所述作用点部(24、156)朝向所述琴桥(13)施力的方向位移的机构(40、132)。通过这样做,加振装置(20、100)在支点部(30、120)以及施力点部(38、130)与弦(9)卡合,在作用点部(24、156)处与琴桥(13)卡合,从而避开弦乐器(1)的主体板等容易破损的部分,仅在高强度的部分进行卡合,能够以足够强的力将作用点部(24、156)按压于琴桥(13),能够使弦乐器大音量且高音质地鸣动。琴桥(13)是指限定弦(9)的末端且固定于主体板等的构件。琴桥(13)有时也称作琴马,根据乐器的不同,其呼称有时不同。因此,在权利要求书以及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的记载中,“琴桥”这一用语能够与目的相符地解释为广义地表示用于限定弦的有效的末端的构件。这里,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作用点部(24、156)、所述施力点部(38、130)以及所述支点部(30、120)沿着所述弦(9)的延伸方向配置。通常,所述振动产生器(50、140)以及所述作用点部(24、156)设置在所述基座构件(22、102)的一端,所述支点部(30、120)设置在所述基座构件(22、102)的另一端。在所述基座构件(22、102)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施力点部(38、130)向上方抬起的凸轮机构,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作用点部(24、156)按压于琴桥(13)。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作用点部(24、156)由唯一的一个突起部、或者例如相对于中心左右对称地设置的两个突起部构成。在任一情况下,均能够与成为对象的乐器的琴桥(13)的形状相应的将加振装置(20、100)稳定地支承于乐器。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入如下方式,S卩,所述施力点部(38、130)形成为与至少两根弦(9)卡合的棒构件或者钩状,所述施力点部(38、130)的棒构件在相对于连结所述作用点部(24、156)以及所述支点部(30、120)的两中心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入如下方式,即,该棒构件被支承为能够在相对于乐器接近或者远离的方向上位移。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入如下方式,即,所述支点部(30、120)形成为与至少两根弦(9)卡合的棒构件,所述支点部(30、120)的棒构件在相对于连结所述作用点部(24、156)以及所述支点部(30、120)的两中心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基座构件(22)还包括定位部(28),所述定位部(28)设置在所述作用点部(24)的附近,以便从所述支点部(30)的方向沿着所述弦(9)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琴桥(13)相碰,通过使加振装置(20)沿着弦(9)滑动,能够容易并且准确地进行加振装置(20)的轴线方向的定位。为了能够再生宽阔音域的声音,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振动产生器包括高音用振动产生器以及低音用振动产生器这两个振动产生器(50A、50B),所述高音用振动产生器以及所述低音用振动产生器配置在连结所述作用点部(24)以及所述支点部(30)的两中心部的轴线的两侧。在这种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基座构件(22)包括分支为二的分支部分(22A、22B),在两个所述分支部分(22A、22B)上分别配置有所述高音用振动产生器(50A)以及所述低音用振动产生器(50B),并且在两个所述分支部分(22A、22B)上分别配置有所述作用点部(24)。此外,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在所述振动产生器(140)的振动传递构件(152)与所述基座构件(102)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振动传递构件(152)与所述基座构件(102)之间的振动隔绝的第一振动隔绝构件(108)。在该情况下,振动传递构件(152)通过第一振动隔绝构件(108)以振动隔绝状态安装于基座构件(102),从而抑制了振动传递构件(152)的机械振动传递至基座构件(102)的情况。由此,抑制了振动传递构件(152)的机械振动经由基座构件(102)通过支点部(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对弦乐器进行加振的装置,所述弦乐器具备琴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构件,其具备要与所述琴桥抵接的作用点部;以及振动产生器,其安装于所述基座构件,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所述基座构件具有:支点部,其与所述弦乐器的至少一根弦的上表面卡合;施力点部,其在所述作用点部与所述支点部的中间位置与至少一根所述弦的下表面卡合;以及用于使所述支点部以及所述施力点部的至少一者向对所述作用点部朝向所述琴桥施力的方向位移的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功儿
申请(专利权)人:小林功儿小林正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