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4184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0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外壳,具有内腔:活塞,设置在内腔中,活塞将内腔分隔成分离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第一电磁部件,固定连接在活塞上;第二电磁部件,设置在内腔内;第二电磁部件通过与第一电磁部件对应设置,并驱动第一电磁部件远离或者靠近第二电磁部件,以带动活塞往复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活塞回程时处于不做工状态,导致压缩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使用的压缩机一般为传统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该压缩机工作原理是通过额外电机提供动力源,通过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带动活塞往返运动,这种压缩机的活塞在处于工作行程状态时做功,而活塞回程时处于不做功状态,导致其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活塞回程时处于不做工状态,导致压缩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外壳,具有内腔;活塞,设置在内腔中,活塞将内腔分隔成分离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第一电磁部件,固定连接在活塞上;第二电磁部件,设置在内腔内;第二电磁部件与第一电磁部件对应设置,并驱动第一电磁部件远离或者靠近第二电磁部件,以带动活塞往复运动。进一步地,第二电磁部件设置在第一压缩腔中,压缩机还包括第三电磁部件,第三电磁部件设置在第二压缩腔中。进一步地,第二电磁部件位于第一压缩腔远离活塞的一端,第三电磁部件位于第二压缩腔远离活塞的一端。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设置在第一压缩腔中,第一挡板与内腔的侧壁围成第一密闭空间,第二电磁部件位于第一密闭空间内;第二挡板,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二压缩腔中,第二挡板与内腔的侧壁围成第二密闭空间,第三电磁部件位于第二密闭空间内。进一步地,第一电磁部件包括第一电磁块和第二电磁块,第一电磁块连接在活塞朝向第一压缩腔的侧壁上,第二电磁块连接在活塞朝向第二压缩腔的侧壁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内腔中的导向柱,导向柱沿活塞往复运动的方向延伸设置,活塞滑动套设在导向柱上。进一步地,第一电磁部件、第二电磁部件以及第三电磁部件均为电磁铁。进一步地,压缩机的外壳上具有:第一进气阀门和第二进气阀门,压缩机的吸气管通过第一进气阀门与第一压缩腔连通,压缩机的吸气管通过第二进气阀门与第二压缩腔连通;第一出气阀门和第二出气阀门,压缩机的排气管通过第一出气阀门与第一压缩腔连通,压缩机的排气管通过第二出气阀门与第二压缩腔连通。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阀门和第二进气阀门为单向阀,第一进气阀门和第二进气阀门的单向导通方向为由吸气管流向内腔。进一步地,第一出气阀门和第二出气阀门为单向阀,第一出气阀门和第二出气阀门的单向导通方向为由内腔流向排气管。进一步地,外壳呈筒状,活塞沿外壳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中,在压缩机工作时将第一电磁部件和第二电磁部件通入电流,利用第一电磁部件和第二电磁部件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力驱动第一电磁部件移动,以带动活塞往复运动。当第一电磁部件和第二电磁部件通入反向电流时,两个电磁部件产生的电磁力为异性时,电磁力相互吸引,第一电磁部件朝向第二电磁部件运动;当第一电磁部件和第二电磁部件通入同向电流时,两个电磁部件产生的电磁力为同性时,电磁力相互排斥,第一电磁部件远离第二电磁部件运动;通过调节通入第一电磁部件和第二电磁部件的电流,控制活塞往复运动,由于本专利技术压缩机通过活塞分隔出两个用于压缩气体的压缩腔,可以由图1中看出,在活塞往复运动时,分别压缩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内的气体,这样就使活塞在往复运动时均处于做工状态,消除了活塞在压缩回程中不做工的情况,这样就有效地提升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而且,通过本压缩机这种电磁部件驱动的结构可以为这种活塞往复运动均做工提供了实现的结构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压缩机的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压缩机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外壳;11、第一压缩腔;12、第二压缩腔;13、内腔;20、活塞;30、第一电磁部件;31、第一电磁块;32、第二电磁块;40、第二电磁部件;50、第三电磁部件;61、第一挡板;62、第二挡板;70、导向柱;81、第一进气阀门;82、第二进气阀门;83、第一出气阀门;84、第二出气阀门;91、吸气管;92、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压缩机,特别适用于空调器中,对气体进行压缩,本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外壳10、活塞20、第一电磁部件30以及第二电磁部件40,外壳10具有内腔13,活塞20设置在内腔13中,活塞20将内腔13分隔成分离的第一压缩腔11和第二压缩腔12,第一电磁部件30固定连接在活塞20上,第二电磁部件40设置在内腔13内。第二电磁部件40与第一电磁部件30对应设置,并驱动第一电磁部件30远离或者靠近第二电磁部件40,以带动活塞20往复运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中,在压缩机工作时将第一电磁部件和第二电磁部件40通入电流,利用第一电磁部件30和第二电磁部件4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力驱动第一电磁部件30移动,以带动活塞往复运动。当第一电磁部件30和第二电磁部件40通入反向电流时,两个电磁部件产生的电磁力为异性时,电磁力相互吸引,第一电磁部件30朝向第二电磁部件40运动;当第一电磁部件30和第二电磁部件40通入同向电流时,两个电磁部件产生的电磁力为同性时,电磁力相互排斥,第一电磁部件30远离第二电磁部件40运动;通过调节通入第一电磁部件30和第二电磁部件40的电流,控制活塞往复运动,由于本专利技术压缩机通过活塞分隔出两个用于压缩气体的压缩腔,可以由图1中看出,在活塞往复运动时,分别压缩第一压缩腔11和第二压缩腔12内的气体,这样就使活塞在往复运动时均处于做工状态,消除了活塞在压缩回程中不做工的情况,这样就有效地提升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而且,通过本压缩机这种电磁部件驱动的结构可以为这种活塞往复运动均做工提供了实现的结构保障。第二电磁部件40可以设置在第一压缩腔11中,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压缩腔12中,这两种结构均可以实现驱动第一电磁部件30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第二电磁部件40设置在第一压缩腔11中,压缩机还设置有第三电磁部件50,第三电磁部件50设置在第二压缩腔12中。设置在第二压缩腔12中的第三电磁部件50是为了配合第二电磁部件40,共同驱动第一电磁部件30运动,第三电磁部件50注入电流后产生的电磁力与第二电磁部件40的相反,第三电磁部件50与第一电磁部件30之间产生的电磁相互力,与第二电磁部件40产生的电磁相互力方向相同。为了保证活塞在第一压缩腔11和第二压缩腔12压缩空气的体积,因此,第二电磁部件40位于第一压缩腔11远离活塞20的一端,第三电磁部件50位于第二压缩腔12远离活塞20的一端。这样第二电磁部件40和第三电磁部件50不会影响到活塞压缩空气,保证了压缩腔的体积足够大,满足压缩机应有的压缩量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第一电磁部件30的驱动效果,第一电磁部件30设置有第一电磁块31和第二电磁块32,第一电磁块31连接在活塞20朝向第一压缩腔11的侧壁上,第二电磁块32连接在活塞20朝向第二压缩腔12的侧壁上。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内腔13中的导向柱70,导向柱70沿活塞20往复运动的方向延伸设置,活塞20滑动套设在导向柱70上。结合图1所示,对具有如上结构的压缩机进行介绍,压缩机活塞运动的工作原理如下其中,以图1显示的左右方向进行说明:1、当第一电磁块31和第二电磁部件40通入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具有内腔(13);活塞(20),设置在所述内腔(13)中,所述活塞(20)将所述内腔(13)分隔成分离的第一压缩腔(11)和第二压缩腔(12);第一电磁部件(30),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20)上;第二电磁部件(40),设置在所述内腔(13)内;所述第二电磁部件(40)与所述第一电磁部件(30)对应设置,并驱动所述第一电磁部件(30)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第二电磁部件(40),以带动所述活塞(20)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成芳廖翠波施正兴安杰周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