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4050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水岸护坡自下而上分割为水生植物抑藻区、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和近水休闲赏景区;水生植物抑藻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的深水区,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80厘米至常水位线以上35厘米的区域,该区域内采取生态砌块错位堆砌,并种植湿生草本;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位于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上方至高水位线的区域,采用生态砖错位构砌;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位于高水位线上方至护坡水平延伸起点的区域,种植攀缘灌木进行垂直绿化点缀;近水休闲赏景区为护坡顶端水平延伸区域,采用高大乔木和时令花草的园林布置供游人休闲观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属于水利护坡构建

技术介绍
水岸是介于陆地与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是一重要的生态交错区,是连接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枢纽,其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通道;②通过水岸植被可以减缓水流冲刷,减少护坡侵蚀,维持堤岸稳定;③过滤、渗透、吸收、滞留和沉积污染物,提高河湖水质,维持水生态平衡;④为各种水体生物提供养分和空间,保持物种多样性稳定。因此,水岸护坡对维持水体质量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快速的城市化,人类往往忽视水岸护坡的功能及其重要性。水利工程的质量过多地考虑护坡的稳定性,而没有顾及其应有生态结构,水岸带应有的生态功能不复存在,这往往是我国局部水体恶化、质量下降、生物锐减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适应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提出一种生态、环保、美观、高效益的水岸护坡构建方法。通过该结构的应用,不仅可以确保水岸护坡安全,而且可以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永续的生存空间,实现水岸护坡的生态、美观、高效、多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水岸护坡自下而上分割为水生植物抑藻区、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和近水休闲赏景区;其中,所述的水生植物抑藻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的深水区,种植抑藻功能强的大型挺水植物;所述的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80厘米至常水位线以上35厘米的区域,该区域内采取生态砌块错位堆砌,并通过种植湿生草本,为两栖类动物构建一个干湿交替的栖息地;所述的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位于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上方至高水位线的区域,采用生态砖错位构砌从而确保护坡稳固同时为水生软体动物创造一个疏松多孔的泥质生境;所述的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位于高水位线上方至护坡水平延伸起点的区域,种植攀缘灌木进行垂直绿化点缀;所述的近水休闲赏景区为护坡顶端水平延伸区域,采用高大乔木和时令花草的园林布置供游人休闲观光。其中,所述大型挺水植物为花叶芦竹、再力花、水葱和东方香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种植方式采取宽幅密植。其中,所述的生态砌块为八边体,每一块生态砌块的中央为空,错位堆砌后,生态砌块中央填充粘土,并种植湿生草本。其中,所述的湿生草本为荻、粉背苔草和千屈菜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每穴种植2~3株。其中,所述的生态砖为长方体,中央留孔。其中,所述的攀缘灌木为络石、忍冬和常春藤中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其中,所述的近水休闲赏景区包括景观护栏、园林护堤路,并应用高大乔木和时令花草的园林布置供游人休闲观光。其中,所述的景观护栏紧邻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其中,所述的高大乔木为北美红枫、银杏、乌桕、含笑、榉树和水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所述的时令花草为矮牵牛、葱兰、非洲堇、四季秋海棠、鸢尾和马齿苋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其核心是摒弃以往水利工程中一味地追求堤防稳固,而忽视水岸各种水生生物生存空间的片面作法。将生态系统学理论引入水利工程,通过引用不同功能的绿色植物,并配合恰当的工程措施模拟自然生境,从而创造出一种有利于水生动植物定居的水岸护坡结构。该结构可有效地克服当前河流及淡水湖泊护坡硬质化过高、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繁衍定居的弊端,在护坡稳固的前提下为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创造出一个微环境,促进水岸带物种多样性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护坡结构设计断面示意图。图2为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生态砌块结构图,其中a为俯视方向,b为主视方向。图3为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生态砌块构砌方法构砌示意图。图4为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生态砖结构图图,其中a为俯视方向,b为主视方向。图5为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生态砖构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自下而上分割为水生植物抑藻区、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和近水休闲赏景区5个部分。其中,所述的水生植物抑藻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的深水区,种植抑藻功能强的大型挺水植物7;所述大型挺水植物7为花叶芦竹、再力花、水葱和东方香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种植方式采取宽幅密植,密度控制在80~100株/平方米。所述的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80厘米至常水位线以上35厘米的区域,该区域内采取生态砌块6错位堆砌,并通过种植湿生草本,为两栖类动物构建一个干湿交替的栖息地;所述的生态砌块为八边体,如图2所示,生态砌块6加工外边长18厘米,内边长16厘米,厚度12厘米。每一块生态砌块的中央为空,错位堆砌(如图3所示)后,生态砌块中央填充粘土,并种植湿生草本。所述的湿生草本为荻、粉背苔草和千屈菜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每穴种植2~3株。所述的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位于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上方至高水位线的区域,自常水位线以上35厘米开始铺设生态砖5,采用生态砖5错位构砌(如图5所示)从而确保护坡稳固同时为水生软体动物创造一个疏松多孔的泥质生境;所述的生态砖如图4所示,为长方体,中央留孔,生态砖5加工尺寸为长24厘米,宽16厘米,厚8厘米,中孔直径5厘米。所述的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位于高水位线上方至护坡水平延伸起点的区域,种植攀缘灌木3进行垂直绿化点缀;所述的攀缘灌木3为络石、忍冬和常春藤中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下部对接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上部紧邻景观护栏2。所述的近水休闲赏景区为护坡顶端水平延伸区域,采用高大乔木1和时令花草8的园林布置供游人休闲观光。所述的近水休闲赏景区包括景观护栏2、园林护堤路4。所述的景观护栏2紧邻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所述的高大乔木为北美红枫、银杏、乌桕、含笑、榉树和水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时令花草为矮牵牛、葱兰、非洲堇、四季秋海棠、鸢尾和马齿苋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景观护栏2材质为花岗岩,制作规格为25厘米×25厘米×145厘米,顶端穿孔,以连接纤维绳索,供游人扶手休闲观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水岸护坡自下而上分割为水生植物抑藻区、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和近水休闲赏景区;其中,所述的水生植物抑藻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的深水区,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所述的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80厘米至常水位线以上35厘米的区域,该区域内采取生态砌块错位堆砌,并通过种植湿生草本,为两栖类动物构建一个干湿交替的栖息地;所述的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位于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上方至高水位线的区域,采用生态砖错位构砌从而确保护坡稳固同时为水生软体动物创造一个疏松多孔的泥质生境;所述的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位于高水位线上方至护坡水平延伸起点的区域,种植攀缘灌木进行垂直绿化点缀;所述的近水休闲赏景区为护坡顶端水平延伸区域,采用高大乔木和时令花草的园林布置供游人休闲观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水岸护坡自下而上分割为水生植物抑藻区、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和近水休闲赏景区;其中,所述的水生植物抑藻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的深水区,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所述的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80厘米至常水位线以上35厘米的区域,该区域内采取生态砌块错位堆砌,并通过种植湿生草本,为两栖类动物构建一个干湿交替的栖息地;所述的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位于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上方至高水位线的区域,采用生态砖错位构砌从而确保护坡稳固同时为水生软体动物创造一个疏松多孔的泥质生境;所述的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位于高水位线上方,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上部紧邻景观护栏,种植攀缘灌木进行垂直绿化点缀;所述的近水休闲赏景区为护坡顶端水平延伸区域,采用高大乔木和时令花草的园林布置供游人休闲观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挺水植物为花叶芦竹、再力花、水葱和东方香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种植方式采取宽幅密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李冬林丁晶晶万欣张亚楠江浩王火何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