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淑清专利>正文

会车防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3186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会车防眩器,分为控制器和防眩器两部分,防眩器主要由固定座,受控器和防眩屏组成,三者顺序连接。在受控器内设有防眩屏驱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控制与驱动电路和原动机或控制与驱动电路,原动机和传动机构组成,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对应连接,其输出端与原动机相连,防眩屏由防眩板和固定夹或支架组成,防眩板采用透明塑料板制作,在防眩板上有一带斜侧边的防眩区,防眩器是控制器的信号接收及执行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对防眩屏的控制,使透过防眩区的会车灯光强度在眼睛的承受范围内,己方行车视线在防眩区斜侧边的下面,从而有效解决了会车强光对驾驶员的干扰,且不影响正常行驶,保障了会车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防眩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夜晚会车使用的防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车用防眩产品主要有司机偏光眼镜,日夜两用优视镜,晶望夜视宝。司机偏光眼镜可以减少眩光对人眼的刺激,但由于偏光眼镜的透光率较低,夜间行车时不能使用。如中国专利号为201120240928.9名为可拆换护驾双宝优视镜的专利,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卡座,旋转支架,日光镜和夜光镜组成,夜光镜所采用的黄色镜片可以增强视觉效果,但不能有效减少会车眩光对驾驶员的影响,所以对会车防眩基本没有效果。晶望夜视宝主要由底座,光电控制及驱动电路和变光屏组成,该产品利用光电传感器捕捉会车灯光信号,通过控制及驱动电路使变光屏中的高分子转向,从而改变光线传播方向,在会车过程中,其变光屏由透明转变为半透明状,这种情况会挡住驾驶员的视线,形成短时间的视觉盲区,防眩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会车防眩与驾驶视线的矛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会车防眩器,该会车防眩器不仅可以有效滤掉对面来车的车灯眩光,而且可以保证己方行车视线不受影响。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由控制器和防眩器组成,防眩器主要由固定座,受控器和防眩屏构成,三者顺序连接。在受控器中设有防眩屏驱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控制与驱动电路和原动机或控制与驱动电路,原动机和传动机构组成。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对应连接,输出端与原动机相连。所诉防眩屏由防眩板和固定夹或支架构成,防眩板采用透明塑料板制作,在防眩板上有一带斜侧边的防眩区。防眩器是控制器的信号接收及执行机构。所诉在受控器中,驱动装置的原动机为减速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直线电机或电磁铁中的一种。传动机构主要由皮带,齿轮,链条,涡轮蜗杆和曲轴连杆中的一种或几种传动机构组合而成。所诉防眩板的主体形状为多边形,防眩区可通过在防眩板上贴膜,染色或镀膜制作;防眩区可以独立做为防眩板使用。在防眩区,以其斜侧边与上边的交点为起点,沿上边向里有2个凸起。所诉防眩板优先选用PC(聚碳酸酯),PMMA(亚克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R-39(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透明PU(聚氨酯),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1,4-环己烷二甲醇脂),透明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丙烯晴共聚物),PVC(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P(聚丙烯),J.D系列树脂(聚醚砜衍生共聚物),SAN(苯乙烯/丙烯晴共聚物),mCOC(茂金属环烯烃共聚物),PES(聚醚砜),PS(聚苯乙烯),PA(聚酰胺纤维),BS(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TPX(聚4-甲基-1-戊烯),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MS(端硅烷基聚醚预聚体),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R(聚芳脂),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脂),F3(聚三氟氯乙烯),CN(赛璐珞,硝酸纤维素)或CA(醋酸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透明塑料板。所诉防眩器的固定座通过吸盘,卡夹,卡扣或螺栓与车体连接固定。所诉固定座与受控器之间通过紧固连接装置或采用一体塑造的方式连接。所诉防眩屏安装在原动机的输出轴或传动机构的输出连接件上。所诉在控制器上设有固定夹。所诉控制器与防眩器之间采用无线电或有线通信的手动控制方式或光电一体的自动控制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器,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控制防眩屏的起落。当会车时,控制器向防眩器发出信号,防眩屏落下,使只有穿过防眩区的会车灯光才可能进入驾驶员的眼中,且透过防眩区的灯光强度在人眼的承受范围内,己方行车视线在防眩区斜侧边的下面,故不会形成视觉盲区,也不会影响己方行车视线。会车结束后,防眩器再次收到控制器发出的信号,防眩屏复位,恢复正常行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器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器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会车防眩器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器仰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会车防眩器立体示意图。图1,2中1.固定座,2.受控器,3.防眩屏,101.吸盘,102.电池盒盖,103.电源开关,104.电源插口,105.螺母,201.上盖,202.下壳,203.减速电机,204.驱动电路,301.防眩板,302.固定夹。图3中401.上盖,402.下壳,403.按键,404.弹簧,405.下夹板,406.轴,407.电路板,408.电池。图4中1.固定座,2.受控器,3.防眩屏,101.吸盘,102.电池盒盖,103.电源开关,104.电源插口,105.鹅颈管,106.光电传感器,107.光电控制电路,201.上盖,202.下壳,203.步进电机,204.驱动电路,301.防眩板,302.固定夹。图5中1.固定座,2.受控器,3.防眩屏,4.日间视镜,101.伸缩卡夹,102.固定座上盖,103.固定座下壳,104.双极多控开关,105.电源插口,201.受控器上盖,202.减速电机,203.齿轮,204.驱动电路,205.转动轴,206.同步带,207.电池,301.防眩板,302.伸缩支架,401.日视镜片,402.支架。图6中401.上盖,402.下壳,403.按键,404.卡夹,405.电路板,406.电池图7中1.固定座,2.受控器,3.防眩屏,4.控制器,101.底座,102.螺栓,201.紧固螺丝,202.上盖,203.壳体,204.电源插口,205.电源开关,206.驱动电路,207.电池,208.电磁铁,209.偏心轮,210.连杆,211.连杆,212.螺钉,213.固定管,214.平衡弹簧,301.防眩板,302.固定夹,401.出风口固定夹。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在图1,图2中,会车防眩器的防眩器包括固定座1,受控器2和防眩屏3。固定座1一端为吸盘101,另一端有一球头安在受控器2的连接管内,外面通过螺母105紧固连接;防眩屏3固定在减速电机203的输出轴上。所诉在固定座1主体内设有电池盒,电池盒盖102在固定座1的上面,电源开关103,电源插口104设置在固定座1上,驱动电路204的输入端与电源对应连接,优选的电池可用锂电池。所诉受控器2的外壳包括上盖201和下壳202,减速电机203和驱动电路204安在受控器2内,所诉减速电机203与驱动电路204的输出端连接。所诉防眩屏3由固定夹302和防眩板301组成,防眩板的主体形状为直角梯形,并且以其斜侧边与上边的交点为起点,沿上边向里有2个凸起,在此实施例中整个防眩板都是防眩区,防眩板301斜侧边的另一侧安在固定夹302的卡扣内,固定夹302固定在减速电机203的输出轴上。图3是所诉控制器4的示意图,上盖401的左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会车防眩器,包括底座和防眩屏,其特征在于:由控制器和防眩器两部分组成,防眩器主要由固定座,受控器和防眩屏组成,三者顺序连接,所诉在受控器内设有防眩屏驱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控制与驱动电路和原动机或控制与驱动电路,原动机和传动机构组成,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对应连接,其输出端与原动机相连,所诉防眩屏由防眩板和固定夹或支架组成,防眩板采用透明塑料板制作,在防眩板上有一带斜侧边的防眩区,所诉防眩器是控制器的信号接收及执行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会车防眩器,包括底座和防眩屏,其特征在于:
由控制器和防眩器两部分组成,防眩器主要由固定座,受控器和防眩屏组
成,三者顺序连接,所诉在受控器内设有防眩屏驱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控制
与驱动电路和原动机或控制与驱动电路,原动机和传动机构组成,驱动电路的
输入端与电源对应连接,其输出端与原动机相连,所诉防眩屏由防眩板和固定
夹或支架组成,防眩板采用透明塑料板制作,在防眩板上有一带斜侧边的防眩
区,所诉防眩器是控制器的信号接收及执行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诉的一种会车防眩器,其特征在于:在受控器内,驱
动装置的原动机为减速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直线电机或电磁铁中的一
种,传动机构主要由皮带,齿轮,链条,涡轮蜗杆和曲轴连杆中的一种或几种
传动机构组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诉的一种会车防眩器,其特征在于:防眩板的主体形
状为多边形,防眩板上的防眩区可通过在防眩板上贴膜,染色或镀膜制作,防眩
区可以独立做为防眩板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诉的一种会车防眩器,其特征在于:在防眩区上,以
防眩区的斜侧边和上边的交点为起点,沿上边向里有两个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诉的一种会车防眩器,其特征在于:所诉防眩板
优先选用PC(聚碳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R-39(烯丙基二甘醇
碳酸酯),透明PU(聚氨酯),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1,4-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清曹君玲
申请(专利权)人:刘淑清曹君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