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柱形活性炭改善河湖水质的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的柱形活性炭(1),若干固定绳(3)穿入若干所述柱形活性炭(1)后依次平行固定在圆环支架(2)上并形成圆形的活性炭面,所述圆环支架(2)上固定有配重(5)和若干悬浮球(4)。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柱形活性炭改善河湖水质的装置及方法,受水温水质水量的影响较小,材料易得,成本低,可在四季推广使用、吸附面积大、占用面积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易于移动、不会影响航船通行及卡在河湖角落中、并且浮游生物会依附其生长,便于后期打捞处置,再加上大大减少了光照时间,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藻类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水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流入江河与湖泊,加之农业面源与城市面源污染的存在,使湖泊、江河中的氮、磷等营养盐不断积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加速发展。我国大多数湖泊为平原型或高原型淡水湖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富营养化。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防治的技术途径一是消减水体污染物尤其是营养盐含量,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将营养程度降低到贫营养状态;二是打破水华藻类快速生长繁殖的环境,克制藻细胞繁殖速度,降低藻细胞密度,抑制藻细胞聚集和水华发生。藻类需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维持自身生长、繁殖。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最适的波长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基础。所以适当的遮光可以降低藻类浓度。从各项技术的主要作用过程看,又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与综合法4类。(I)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水体中的污染物,或通过物理过程营造抑藻环境的技术方法,如物理吸附技术。(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分离回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或通过化学过程创造抑藻灭藻条件的技术方法,如化学除磷技术。(3)生物法:利用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水体与底泥中呈溶解状、胶体状的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或通过生物过程创造除藻条件的技术方法,如水生植被恢复技术。(4)综合法: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作用,使水体与底泥中呈溶解状胶体状与悬浮状的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或通过物理、化学与生物的综合过程创造除藻条件的技术方法,如生态湿地技术。虽说化学法除磷效率较高,但由于成本较高,有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使用受到限制。生物法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但是冬季河湖内水生植物面临冻结死亡的可能,受水温季节影响大。而综合法处理河湖如生态湿地技术更是占地面积大,不易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柱形活性炭物理吸附水体污染物的装置,该装置吸附面积大、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易于移动、不会影响航船通行及卡在河湖角落中、并且浮游生物会依附其生长,便于后期打捞处置,再加上大大减少了光照时间,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藻类的生长;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吸附面积大的用柱形活性炭改善河湖水质的装置;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柱形活性炭物理吸附水体污染物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柱形活性炭改善河湖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的柱形活性炭,若干固定绳穿入若干所述柱形活性炭后依次平行固定在圆环支架上并形成圆形的活性炭面,所述圆环支架上固定有配重和若干悬浮球。所述固定绳包括麻绳。所述圆环支架包括不锈钢圆环。所述悬浮球均勾分布于所述圆环支架上,所述悬浮球的个数为至少4个。所述配重包括杉木笼,所述杉木笼内设置有石粒。所述杉木笼由杉木条制成。所述活性炭面的层数为至少2层,每层之间由所述固定绳连接。所述石粒包括砾石和/或卵石。—种用柱形活性炭改善河湖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空心的柱形活性炭穿在固定绳上形成长短不一的链条,再将所述链条密集地固定在圆环支架上形成活性炭面;圆环支架上均匀分布有配重和若干悬浮球;所述活性炭面的层数为至少1层。将柱形活性炭穿在麻绳上,形成长短不同的链状,再将其密集地固定在不锈钢圆环上,形成活性炭面,将其放入待处理的污水中,利用柱形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各种污染物质。活性炭面上配有四个悬浮球,可帮助活性炭面浮在水面上。当需要活性炭面悬浮水中时,则可通过活性炭面下配重实现。若所处理污水污染物质浓度较大,可将多个活性炭面用麻绳固定,做多层活性炭面,减少占地面积。所述配重为杉木条做成的箱笼,根据活性炭面重量在里面加砾石或卵石以实现活性炭面悬浮于水面。配重由杉木笼与石粒组成,根据活性炭面重量调节石粒的重量以实现活性炭面悬浮于水中。所述柱形活性炭为均匀的空心柱形活性炭,即增大吸附比表面积,又易装卸。圆环支架为圆环,一方面能减少占地面积,另一方面能让活性炭面更加自由的移动,不影响航船通行,同时易于从河湖角落中移动出来。本专利技术属于物理吸附技术。因活性炭自身的特点,该活性炭面受水温水质水量的影响较小,材料易得,成本低,可在四季推广使用。活性炭面上的悬浮球保证了活性炭面漂浮于水面,利用水流和风使活性炭面移动,增加柱形活性炭与待处理物质接触的机会。圆环支架为圆环,一来减少占地面积,二来能让活性炭面更加自由的移动,不影响航船通行,同时易于从河湖角落中移动出来。因该活性炭面会长时间的漂浮于待处理的水中,浮游生物会依附生长,便于后期打捞处置,再加上大大减少了光照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藻类的生长。该方法经济高效,处理效果明显,方便清洁和维护,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受水温水质水量的影响较小,材料易得,成本低,可在四季推广使用、吸附面积大、占用面积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易于移动、不会影响航船通行及卡在河湖角落中、并且浮游生物会依附其生长,便于后期打捞处置,再加上大大减少了光照时间,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藻类生长。该方法经济高效,处理效果明显,方便清洁和维护,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悬浮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配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柱形活性炭改善河湖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的柱形活性炭1,若干固定绳3穿入若干所述柱形活性炭I后依次平行固定在圆环支架2上并形成圆形的活性炭面,所述圆环支架2上固定有配重5和若干悬浮球4。所述固定绳3包括麻绳。所述圆环支架2包括不锈钢圆环。所述悬浮球4均匀分布于所述圆环支架2上,所述悬浮球4的个数为4个。所述配重5包括杉木笼,所述杉木笼内设置有石粒6。所述杉木笼由杉木条7制成。所述活性炭面的层数为至少2层,每层之间由所述固定绳3连接。所述石粒6包括砾石和/或卵石。—种用柱形活性炭改善河湖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空心的柱形活性炭I穿在固定绳3上形成长短不一的链条,再将所述链条密集地固定在圆环支架2上形成活性炭面;圆环支架2上均匀分布有配重5和若干悬浮球4 ;所述活性炭面的层数为至少I层。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流程:将柱形活性炭I穿在麻绳上,形成长短不同的链状,再将其密集地固定在铁丝圆环上,形成活性炭面;组装好的活性炭面置于营养化的河湖中,在水流和风的作用下移动,增加柱形活性炭I与待处理物质接触的机会。一段时间后,将其打捞清洗,去除依附生长的浮游生物,可再生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用柱形活性炭改善河湖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的柱形活性炭(1),若干固定绳(3)穿入若干所述柱形活性炭(1)后依次平行固定在圆环支架(2)上并形成圆形的活性炭面,所述圆环支架(2)上固定有配重(5)和若干悬浮球(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柱形活性炭改善河湖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柱形活性炭改善河湖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的柱形活性炭(1),若干固定绳(3)穿入若干所述柱形活性炭(1)后依次平行固定在圆环支架(2)上并形成圆形的活性炭面,所述圆环支架(2)上固定有配重(5)和若干悬浮球(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珠,吴云海,范翼昂,方鹏,沙海涛,姹丽根,朱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