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联阻尼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控简便、运行可靠的阻尼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接地变压器、控制器、消弧线圈、有载开关和阻尼电阻。接地变压器的一次侧与输电系统的母线连接,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与消弧线圈一次侧的一次线圈的一端连接,一次线圈的另一端与零电势点连接,消弧线圈二次侧的二次线圈与阻尼电阻并联连接,消弧线圈与阻尼电阻之间还设置有熔断器,一次线圈上设置有分接抽头,分接抽头通过有载开关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连接,电互感器的一次侧与输电系统的母线连接。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取至与母线连接的电压互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联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消弧线圈跟踪补偿成套装置,目前已是人们公知和熟悉的电力系统安全保护产品,是中压供电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效灭弧及抑制谐振过电压的有效设备。在自动跟踪消弧线圈中,调节精度较高,残流较小,使系统接近谐振点运行,但不可避免的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现象,这是不允许出现的。为了解决该矛盾,调匝式消弧线圈通常直接串联阻尼电阻,从而增大电网阻尼率,使得电网正常运行时串联谐振过电压小于额定相电压值的15%,但是这种串联结构连接复杂,占用空间大,市场上大多厂家阻尼电阻投切方式单一,技术还很不成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控简便、运行可靠的并联阻尼装置。本技术并联阻尼装置,其中,包括接地变压器、控制器、消弧线圈和阻尼电阻,接地变压器的一次侧与输电系统的母线连接,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与消弧线圈一次侧的一次线圈的一端连接,一次线圈的另一端与零电势点连接,消弧线圈二次侧的二次线圈与阻尼电阻并联连接,消弧线圈与阻尼电阻之间还设置有熔断器和阻尼电阻投切装置,阻尼电阻投切装置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一次线圈上设置有分接抽头,分接抽头与有载开关的一端连接,有载开关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连接,电互感器的一次侧与输电系统的母线连接。本技术并联阻尼装置,其中所述接地变压器与母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断路器。本技术并联阻尼装置,其中所述接地变压器与消弧线圈之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第一导线上设置有单相隔离开关,在单相隔离开关与接地变压器之间的第一导线上引出第二导线,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零电势点连接,在第二导线上设置有过电压保护器。本技术并联阻尼装置,其中所述输电系统的母线与电压互感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断路器。本技术并联阻尼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本技术并联阻尼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在消弧线圈的二次线圈上并联有阻尼电阻,代替了在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中串联电阻的连接方式,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而且在消弧线圈与阻尼电阻之间还设置有熔断器,一旦阻尼电阻不能及时退出,熔断器将自动熔断,从而保证阻尼电阻从电路中顺利切除,避免了阻尼电阻被烧毁的情况出现。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上还设置有分接抽头,分接抽头与有载开关的一端连接,有载开关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有载开关,从而调节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上的分接抽头连接位置,从而对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接入电路中的大小进行控制,设计巧妙,控制更加方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并联阻尼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并联阻尼装置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并联阻尼装置的电路结构图,包括接地变压器2、电压互感器3、控制器6、消弧装置和阻尼电阻R。消弧装置又包括消弧线圈和有载开关KG,消弧线圈又包括一次线圈N1和二次线圈N2,一次线圈N1和二次线圈N2分别设置在消弧线圈的一次侧和二次侧。接地变压器2和电压互感器3的一次侧分别通过线缆与输电系统的母线1连接,在接地变压器2与母线1之间的线缆上设置有第一断路器4,在电压互感器3与母线1之间的线缆上设置有第二断路器5,电压互感器5的二次侧与控制器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母线1上的电压经过电压互感器3进行转变后为控制器6进行提供动作信号。接地变压器2的中性点N通过第一导线与消弧装置的进线端连接,第一导线上设置有单向隔离开关G,在单相隔离开关G与接地变压器2之间的第一导线上引出第二导线,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零电势点GND连接,在第二导线上设置有过电压保护器MOV。消弧装置的出线端与零电势点GND连接,消弧装置的进线端与出线端之间连接有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N1,消弧线圈的二次线圈N2与阻尼电阻R并联连接,在消弧线圈的二次线圈N2与阻尼电阻R之间还设置有熔断器RD和阻尼电阻投切装置VS,阻尼电阻投切装置VS的控制端与控制器6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通过控制器6对阻尼电阻投切装置VS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在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N1上还设置有分接抽头,分接抽头与控制器6之间设置有有载开关KG,分接抽头与有载开关KG的一端连接,有载开关KG的另一端与控制器6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6通过控制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有载开关KG连接分接抽头在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N1上的位置,从而对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N1接入电路中的大小进行控制。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控制器6为PLC控制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第一断路器4、第二断路器5、单相隔离开关G和有载开关KG都闭合,消弧装置和控制器6投入输电系统中进行工作。当输电系统正常工作时,阻尼电阻R与二次线圈N2并联连接,从而增大了输电系统的阻尼率,使得输电系统正常运行时串联谐振过电压小于额定相电压;当输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控制器6控制阻尼电阻投切装置VS断开退出阻尼电阻R,一旦阻尼电阻R不能及时退出,熔断器RD自动熔断,从而保证阻尼电阻R从电路中顺利切除,输电系统的阻尼率减小,从而使消弧线圈实现全补偿。在控制过程中还可通过控制器6控制与有载开关KG连接的分接抽头在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N1上的位置,改变一次线圈N1接入电路中的大小,从而控制二次线圈N2的大小。本技术并联阻尼装置,在消弧线圈的二次线圈N2上并联有阻尼电阻R,代替了在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N1中串联电阻的连接方式,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而且在消弧线圈与阻尼电阻R之间还设置有熔断器RD,一旦阻尼电阻R不能及时退出,熔断器RD将自动熔断,从而保证阻尼电阻R从电路中顺利切除,避免了阻尼电阻R被烧毁的情况出现。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N1上还设置有分接抽头,分接抽头与有载开关KG的一端连接,有载开关KG的另一端与控制器6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6通过控制有载开关KG,从而调节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N1上的分接抽头连接位置,从而对消弧线圈的一次线圈N1接入电路中的大小进行控制,设计巧妙,控制更加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操控简便、运行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并联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变压器(2)、控制器(6)、消弧线圈和阻尼电阻(R),接地变压器(2)的一次侧与输电系统的母线(1)连接,接地变压器(2)的中性点(N)与消弧线圈一次侧的一次线圈(N1)的一端连接,一次线圈(N1)的另一端与零电势点(GND)连接,消弧线圈二次侧的二次线圈(N2)与阻尼电阻(R)并联连接,消弧线圈与阻尼电阻(R)之间还设置有熔断器(RD)和阻尼电阻投切装置(VS),阻尼电阻投切装置(VS)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一次线圈(N1)上设置有分接抽头,分接抽头与有载开关(KG)的一端连接,有载开关(KG)的另一端与控制器(6)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6)的信号输入端与电压互感器(3)的二次侧连接,电互感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联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变压器(2)、控制器(6)、消弧线圈和阻尼电阻(R),接地变压器(2)的一次侧与输电系统的母线(1)连接,接地变压器(2)的中性点(N)与消弧线圈一次侧的一次线圈(N1)的一端连接,一次线圈(N1)的另一端与零电势点(GND)连接,消弧线圈二次侧的二次线圈(N2)与阻尼电阻(R)并联连接,消弧线圈与阻尼电阻(R)之间还设置有熔断器(RD)和阻尼电阻投切装置(VS),阻尼电阻投切装置(VS)的控制端与控制器(6)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一次线圈(N1)上设置有分接抽头,分接抽头与有载开关(KG)的一端连接,有载开关(KG)的另一端与控制器(6)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6)的信号输入端与电压互感器(3)的二次侧连接,电互感器(3)的一次侧与输电系统的母线(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爱东,叶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东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