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防危岩的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2466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9:48
一种用于预防危岩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倒拉筒,所述插头插入卡钳于倒拉筒的内部实现两者的连接;倒拉筒与母体岩体通过浆液锚固连接;所述插头为“铅笔”状主体,主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倒钩槽和若干倒钩,插头倒钩槽为长方体凹槽,其长度与倒钩的长度一致;倒钩通过栓钉铰接于倒钩槽边侧,同时由可伸缩装置弹性支撑。所述插头倒拉筒形状为矩形柱体,内部为空心圆柱体,与插头外径相适应,用于插头1的插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危岩防护,作为岩体防护的锚固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作为锚固单元,用于绳索与岩体之间的固定,可实现快速组装并且形成加固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危岩防护

技术介绍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其中山地、高原等地区占总面积的78%,其余为平原地区。我国西藏、甘肃、新疆、云南、重庆等西部地区,公路沿线、矿山及城镇区域内存在上亿个具有严重安全隐患的危岩体。危岩体具有的突发性失稳崩落、裂隙发育不可测、与母体岩体连接稳定性差等特点,是导致重大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巨大。例如,2002年10月,湖北省咸丰县境内的高乐山镇泡木园村老沟溪一长约100m、高120m,体积约2.5万m3的危岩体大面积顺层下滑,造成12人死亡,7人受伤,10人下落不明的重大灾害事故;2009年6月5日,重庆武隆鸡尾山发生岩体崩塌,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30余人;2015年3月19日,广西桂林市叠彩山发生危岩崩塌,造成7人死亡、25人不同程度受伤。可见,危岩体一旦发生崩塌灾害,将会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交通运营等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危岩加固技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能否有效地预防或加固危岩,是保障危岩所在地区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头联动式锚固装置,本技术可作为锚固单元,用于绳索与岩体之间的固定,可实现快速组装并且形成加固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工程量小、性能可靠、稳固效果好等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用于预防危岩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1、倒拉筒2,所述插头1插入卡钳于倒拉筒2的内部实现两者的连接;倒拉筒2与母体岩体8通过浆液5锚固连接;所述插头1为“铅笔”状主体,主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倒钩槽10和若干倒钩9,插头倒钩槽10为长方体凹槽,其长度与倒钩9的长度一致;倒钩9通过栓钉12铰接于倒钩槽10边侧,同时由可伸缩装置11弹性支撑。所述可伸缩装置11,其结构为:包括伸缩弹簧25、弹簧套筒26,伸缩弹簧25置于弹簧套筒26内。弹簧套筒26分为上下两级套筒,上级套筒的形状为锲形,下级套筒的形状为圆柱体。下级套筒与插头倒钩槽10下部的小孔套接,周边点焊连接。上级套筒下端与下级套筒套接,上级套筒内部顶端与伸缩弹簧点焊连接。上级套筒外部顶端与倒钩9接触。所述插头倒拉筒形状2为矩形柱体,内部为空心圆柱体27,与插头1外径相适应,用于插头1的插人;其内部均匀布置有若干倒钩卡钳槽13、预留四个贯穿钢筋孔14、四根贯穿钢筋15,所述倒钩槽13为锲形凹槽;插头倒拉筒2预留钢筋贯穿孔14,用于将钢筋15贯通其内,使得钢筋15与插头倒拉筒2连接成一体,钢筋插头倒拉筒2的钢筋15和插头1的尖端圆锥体18同时与母体岩体8通过浆液5连接。钢筋15通过焊接帽16与插头倒拉筒2固定。本技术中的插头1的圆柱体尾端可拧入带有螺纹的绳索,即可作为防护绳索的锚固部件,用于形成防护网。本技术可应用于危岩防护,作为岩体防护的锚固部件。本技术可作为锚固单元,用于绳索与岩体之间的固定,可实现快速组装并且形成加固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工程量小、性能可靠、稳固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插头大样图。图2为本技术的插头倒钩与插头的连接图。图3为本技术的插头倒拉筒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插头倒拉筒的平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插头与插头倒拉筒连接图。图6为本技术的插头倒拉筒与岩体连接图。图7为本技术的网绳、插头、插头倒拉筒、岩体相互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可伸缩装置的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每个锚固单元包括插头1、倒拉筒2,所述插头1插入卡钳于倒拉筒2的内部实现两者的连接;倒拉筒2与母体岩体8通过浆液5锚固连接;所述插头1为“铅笔”状主体,主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倒钩槽10和若干倒钩9,插头倒钩槽10为长方体凹槽,其长度与倒钩9的长度一致;倒钩9通过栓钉12铰接于倒钩槽10边侧,同时由可伸缩装置11弹性支撑。所述可伸缩装置11,其结构为:包括伸缩弹簧25、弹簧套筒26,伸缩弹簧25置于弹簧套筒26内。弹簧套筒26分为上下两级套筒,上级套筒的形状为锲形,下级套筒的形状为圆柱体。下级套筒与插头倒钩槽10下部的小孔套接,周边点焊连接。上级套筒下端与下级套筒套接,上级套筒内部顶端与伸缩弹簧点焊连接。上级套筒外部顶端与倒钩9接触。所述插头倒拉筒形状2为矩形柱体,内部为空心圆柱体27,与插头1外径相适应,用于插头1的插人;其内部均匀布置有若干倒钩卡钳槽13、预留四个贯穿钢筋孔14、四根贯穿钢筋15,所述倒钩槽13为锲形凹槽;插头倒拉筒2预留钢筋贯穿孔14,用于将钢筋15贯通其内,使得钢筋15与插头倒拉筒2连接成一体,钢筋插头倒拉筒2的钢筋15和插头1的尖端圆锥体18同时与母体岩体8通过浆液5连接。钢筋15通过焊接帽16与插头倒拉筒2固定。插头倒拉筒2设置4个通长圆孔14,钢筋15穿过圆孔14后,与插头1通过焊接帽16的方式固定连接。插头倒拉筒2连接母体岩体8时,事先对周边岩体钻取一定直径的长孔,然后将浆液4注入岩体孔内,接着将插头倒拉筒2末端的钢筋插15入母体岩体8孔内,待混浆液凝结完毕时,插头倒拉筒2与母体岩体8连接完毕。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的插头与插头倒拉筒连接图。将插头1插进插头倒拉同2中;L.、圆柱孔27内,在这一插入方向中,插头1的倒钩9实现了向下收缩的功能,当倒钩9到达插头倒拉筒2内部的倒钩槽13时,插头的倒钩9实现向上升起的功能。当插头倒钩9与插头倒拉筒2内部卡槽13位置一一对应后,两者实现连接。如图6所示,图6为本技术的插头倒拉筒2与岩体连接图插头倒拉筒2通过贯穿钢筋15以及插头1头部尖端18,它们与浆液5的粘结作用实现与周边岩体8的连接。所述插头倒钩槽10为长方体凹槽,与倒钩9的长度一致,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倒钩9收缩入内。插头倒钩槽10下部有一个直径< 3cm,深度< 2cm的孔,设计目的是设置可伸缩装置11。所述焊接帽16为普通焊接工艺焊接而成。焊接帽16将钢筋15通过焊接与插头倒拉筒2连接。所述插头倒拉筒非卡槽部分17为插头倒拉筒2内部圆柱体表面,设计的目的是在插头1运动时,在倒钩9上实施压力。所述插头尖端18为圆锥体,长度小于等于10cm。图7为本技术的网绳3、插头1、插头倒拉筒2、母体岩体8相互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可伸缩装置的剖视放大图可伸缩装置11包括伸缩弹簧25、弹簧套筒26。伸缩弹簧25长度< 2mm,弹簧直径< 1cm,焊接于插头1的倒钩槽10下部小孔底部正中,伸缩弹簧25为不锈钢材质,抗侧移能力强。弹簧套筒26分为上下2级套筒,均为有较强抗弯性能的合金材质。上级套筒直径< 2cm,高度< 3cm,形状为锲形,下级套筒直径< 3cm,高度< 2cm,形状为圆柱体。下级套筒与插头1的倒钩槽10下部的小孔套接,周边点焊连接,小孔直径不超过下级套筒直径1mm。上级套筒下端与下级套筒套接,上级套筒内部顶端与伸缩弹簧25点焊连接。上级套筒外部顶端与倒钩9接触。倒钩9形状为锲形,倒钩9长度< 5cm,倒钩9材料为新型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预防危岩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1)、倒拉筒(2),所述插头(1)插入卡钳于倒拉筒(2)的内部实现两者的连接;倒拉筒(2)与母体岩体(8)通过浆液(5)锚固连接;所述插头(1为)“铅笔”状主体,主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倒钩槽(10)和若干倒钩(9),插头倒钩槽(10)为长方体凹槽,其长度与倒钩(9)的长度一致;倒钩(9)通过栓钉(12)铰接于倒钩槽(10)边侧,同时由可伸缩装置(11)弹性支撑;所述可伸缩装置(11),其结构为:包括伸缩弹簧(25)、弹簧套筒(26),伸缩弹簧(25)置于弹簧套筒(26)内;弹簧套筒(26)分为上下两级套筒,上级套筒的形状为锲形,下级套筒的形状为圆柱体;下级套筒与插头倒钩槽(10)下部的小孔套接,周边点焊连接;上级套筒下端与下级套筒套接,上级套筒内部顶端与伸缩弹簧点焊连接;上级套筒外部顶端与倒钩(9)接触;所述插头倒拉筒形状(2)为矩形柱体,内部为空心圆柱体(27),与插头(1)外径相适应,用于插头(1)的插人;其内部均匀布置有若干倒钩卡钳槽(13)、预留四个贯穿钢筋孔(14)、四根贯穿钢筋(15),所述倒钩槽(13)为锲形凹槽;插头倒拉筒(2)预留钢筋贯穿孔(14),用于将钢筋(15)贯通其内,使得钢筋(15)与插头倒拉筒(2)连接成一体,钢筋插头倒拉筒(2)的钢筋(15)和插头(1)的尖端圆锥体(18)同时与母体岩体(8)通过浆液(5)连接;钢筋(15)通过焊接帽(16)与插头倒拉筒(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战友杨海兵邹宝平李超桑军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