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变色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2153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致变色玻璃,其包括基片,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形成于该基片上的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包含多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致变色玻璃具有易于提高产品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尤其是一种可对光线进行调节的热致变色玻璃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节能日益受到重视,能源的合理利用、节能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取得很大的进展。在这种背景下,80年代前期有研究者提出将电致变色材料应用于建筑物、汽车、飞机等节能采光系统中,形成了能动态调节太阳福射能透过率的热致变色玻璃“智能窗”(Smart window)。近年来,热致变色玻璃的研究及应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有的热致变色玻璃一般包括基片及形成于基片上的电加热层与变色层。变色层通常是由二氧化钒(V02)来形成。然而,在现有的热致变色玻璃中,变色层厚度较高且是由一次镀膜形成或高温后处理。而采用一次成膜或者高温后处理,二氧化钒容易出现柱状晶粒,晶粒长大,膜层结构及应力不可控,影响产品质量;且不适于柔性基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易于提高产品质量的热致变色玻璃。—种热致变色玻璃,其包括基片,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形成于该基片上的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包含多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每层纳米晶薄膜的厚度为5nm~30nmo每层纳米晶薄膜的厚度为5nm~10nm。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吸热层,该吸热层位于该基片与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之间。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吸热层,该吸热层位于该基片的两侧。 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吸热层,该吸热层位于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的两侧。该吸热层厚度为5nm~100nm。该吸热层厚度为10nm~50nm。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电加热层,该电加热层位于该基片与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之间。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增透层,该增透层位于该基片外表面或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的外表面。上述热致变色玻璃的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包含多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每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都可以得到适应的结构和应力控制,从而易于避免晶粒过大及应力不可控的问题,进而提高热致变色玻璃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致变色玻璃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热致变色玻璃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热致变色玻璃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致变色玻璃10,其包括基片11、及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13。其中,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13包含多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131。由于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13包含多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131。因此,每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131都可以得到适应的结构和应力控制,从而易于避免晶粒过大及应力不可控的问题,进而提高热致变色玻璃10产品的质量;并易于用在不同的基片11上。在本实施例中,每层二氧化银纳米晶薄膜131的厚度可为5nm~30nm,优选为5nm~10nm。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131可以是纯二氧化钒,W掺杂二氧化钒,Mo掺杂二氧化钒,Ta掺杂二氧化钒,Nb掺杂二氧化钒,Ru掺杂二氧化钒,Ir掺杂二氧化钒,Os掺杂二氧化钒,A1掺杂二氧化钒,Ga掺杂二氧化钒,Fe掺杂二氧化钒,Cr掺杂二氧化钒,Ge掺杂二氧化钒,F掺杂二氧化钒。在制备过程中,可在预热基片11,首先生长无定型纳米薄膜,然后后处理形成纳米晶薄膜。详细来说,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片11低温加热除气,基片11预热;步骤2,镀膜沉积二氧化钒,在欠氧化或富氧状态沉积镀膜;步骤3,氧化或还原处理,根据步骤2控制工艺参数,控制氧化钒中钒的价态,形成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13 ;重复上述步骤2及步骤3 ;最后得到多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13。其中,基材11可为玻璃或者高分子透明材料。其中高分材料的耐热不低于200°C。基片11预热的温度可为100°C _300°C,预热时间可为20min-60min。镀膜时,可采用钒基靶材,例如纯钒靶材、钒合金靶材及相应氧化物靶材;气氛可以是氧气-氩气或者氧气-二氧化碳-氩气;镀膜的方式可以是磁控溅射、蒸发镀膜、离子镀膜或者化学镀膜。氧化后处理是:通氧气氛,加热或不加热进行氧化处理;或者采用氧离子源氧化处理。还原后处理是:通氢气氛或者碳氢气氛,加热进行还原处理;或用含Η或C气氛离子源还原处理。请参见图2,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热致变色玻璃20,其与热致变色玻璃10相似,其不同点在于,热致变色玻璃20还包含吸热层22。吸热层22位于基片21与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23之间。吸热层22的厚度可为5nm~100nm,优选为10nm~50nmo上述热致变色玻璃20包含吸热层22,其可用于直接将吸收太阳光并转换成热能,从而可让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23达到相应的相变温度,方便热致变色玻璃20的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吸热层22可以位于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23的两侧或者位于基片21的两侧。此外,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吸热层还可以由电加热层来代替。并且,为增加光的透过率,上述热致变色玻璃还可包括增透层,该增透层可位于该基片外表面或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的外表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热致变色玻璃,其包括基片,其特征在于: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形成于该基片上的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包含多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玻璃,其特征是:每层纳米晶薄膜的厚度为5nm~30nmo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致变色玻璃,其特征是:每层纳米晶薄膜的厚度为5nm?10nm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玻璃,其特征是: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吸热层,该吸热层位于该基片与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玻璃,其特征是: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吸热层,该吸热层位于该基片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玻璃,其特征是: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吸热层,该吸热层位于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致变色玻璃,其特征是:该吸热层厚度为5nm?100nmo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致变色玻璃,其特征是:该吸热层厚度为10nm~50n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玻璃,其特征是: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电加热层,该电加热层位于该基片与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玻璃,其特征是: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增透层,该增透层位于该基片外表面或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的外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热致变色玻璃,其包括基片,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形成于该基片上的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包含多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本技术的热致变色玻璃具有易于提高产品质量的优点。【IPC分类】C03C17/23【公开号】CN204958726【申请号】CN201520713875【专利技术人】崔平生, 曾小绵, 黄江涛, 吕宜超 【申请人】中国南玻集团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致变色玻璃,其包括基片,其特征在于:该热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形成于该基片上的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该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包含多层二氧化钒纳米晶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平生曾小绵黄江涛吕宜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