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2107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孔换热器,包括壳体围设成的换热腔、安装在换热腔内的换热单元和设置在换热单元上的集流板,壳体顶端连接冷流体入口,壳体底端连接热流体入口,换热单元为前后两侧开口的中空矩形框,换热单元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和竖向排列的矩形换热板,若干个矩形换热板交叉设置与所述换热单元形成若干个矩形栅格状的集流室,换热单元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矩形集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换热板上设置微孔,利用微泡碰撞破裂的形式增大了冷热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流体的换热效果,导热和耐腐蚀性能好,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接接触式热交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微孔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技术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结构设计不合理,温差较大的两种流体在这种结构的换热器中流动速度较大,两种流体接触的时间较短,从而导致换热效果较差,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流时间长、换热效果好的微孔换热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孔换热器,包括壳体围设成的换热腔、安装在换热腔内的换热单元和设置在换热单元上的集流板,所述壳体顶端连接冷流体入口,所述壳体底端连接热流体入口,所述换热单元为前后两侧开口的中空矩形框,所述换热单元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和竖向排列的矩形换热板,若干个矩形换热板交叉设置与所述换热单元形成若干个矩形栅格状的集流室,所述换热单元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矩形集流板。进一步的,每个换热板的厚度为0.008-0.01mm,每个换热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微孔,微孔的直径为0.01-0.02mm。进一步的,每个换热板上微孔分布的密度值为500-2500个/ cm2。进一步的,两个集流板上均设置有流体温度感应器。进一步的,换热板和集流板的材料均为石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换热板上设置微孔,上下入口进入的冷热流体经过微孔能够减缓流体的速度,其次,流体经过交叉设置的换热板上的微孔形成大量的微泡,实现了流体在上下左右4个方向上的流动,不仅增加了两种流体在集流室的对流程度和时间,还利用微泡碰撞破裂产生的动量增加了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热流体的换热效果;而且,集流板上的流体温度感应器保证了集流板上流体温度的一致性,导热和耐腐蚀性能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换热腔,3、换热单元,4、冷流体入口,5、热流体入口,6、换热板,7、集流室,8、集流板,601、微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微孔换热器,包括壳体1围设成的换热腔2、安装在换热腔2内的换热单元3和设置在换热单元3上的集流板8,壳体1顶端连接冷流体入口 4,壳体1底端连接热流体入口 5,换热单元3为前后两侧开口的中空矩形框,换热单元3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和竖向排列的矩形换热板6,若干个矩形换热板6交叉设置与换热单元3形成若干个矩形栅格状的集流室7,换热单元3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矩形集流板8。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流体形成微泡的效率,每个换热板6的厚度为0.008-0.01mm,每个换热板6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微孔601,微孔601的直径为0.01-0.02mm,上下入口进入的冷热流体经过微孔601能够减缓流体的速度,而且流体经过交叉设置的换热板6上的微孔601形成大量的微泡,实现了流体在上下左右4个方向上的流动。进一步的,为了增大冷热流体形成的微泡破裂时的接触面积,每个换热板6上微孔601分布的密度值为500-2500个/ cm2,密布的微孔601不仅增加了两种流体在集流室7的对流程度和时间,还利用微泡碰撞破裂产生的动量增加了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热流体的换热效果。进一步的,两个集流板8上均设置有流体温度感应器,保证了集流板8上流体温度的一致性。进一步的,为了提尚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换热板和集流板的材料均为石墨,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导热和耐腐蚀性能,而且石墨的延展性较好,有利于微孔的加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换热板上设置微孔,利用微泡碰撞破裂的形式增大了冷热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流体的换热效果,导热和耐腐蚀性能好,实用性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微孔换热器,包括壳体围设成的换热腔、安装在换热腔内的换热单元和设置在换热单元上的集流板,所述壳体顶端连接冷流体入口,所述壳体底端连接热流体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为前后两侧开口的中空矩形框,所述换热单元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和竖向排列的矩形换热板,若干个矩形换热板交叉设置与所述换热单元形成若干个矩形栅格状的集流室,所述换热单元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矩形集流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换热板的厚度为0.008-0.01mm,每个换热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微孔,微孔的直径为0.01-0.02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换热板上微孔分布的密度值为 500-2500 个/c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集流板上均设置有流体温度感应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板和集流板的材料均为石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孔换热器,包括壳体围设成的换热腔、安装在换热腔内的换热单元和设置在换热单元上的集流板,壳体顶端连接冷流体入口,壳体底端连接热流体入口,换热单元为前后两侧开口的中空矩形框,换热单元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和竖向排列的矩形换热板,若干个矩形换热板交叉设置与所述换热单元形成若干个矩形栅格状的集流室,换热单元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矩形集流板。本技术换热板上设置微孔,利用微泡碰撞破裂的形式增大了冷热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流体的换热效果,导热和耐腐蚀性能好,实用性强。【IPC分类】F28F21/02, F28F27/00, F28D9/00, F28F3/00【公开号】CN204963624【申请号】CN201520608370【专利技术人】姚松年, 黄晓东 【申请人】南通山剑石墨设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孔换热器,包括壳体围设成的换热腔、安装在换热腔内的换热单元和设置在换热单元上的集流板,所述壳体顶端连接冷流体入口,所述壳体底端连接热流体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为前后两侧开口的中空矩形框,所述换热单元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和竖向排列的矩形换热板,若干个矩形换热板交叉设置与所述换热单元形成若干个矩形栅格状的集流室,所述换热单元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矩形集流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松年黄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山剑石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