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锅,包括锅罩、锅体和驱动机构,所述锅体套装于所述锅罩内,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锅罩上,还包括承接环组和齿圈;所述承接环组包括内转动环、外固定环和滚动体;所述滚动体均匀布置于所述内转动环和所述外固定环之间;所述外固定环与所述锅罩固接,所述内转动环与所述锅体固接,所述齿圈与所述内转动环固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齿圈相配合,并且带动齿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内转动环和所述锅体一同自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锅体的拆装方便,并可以实现烹饪时锅体的自动旋转翻炒动作,同时在锅体底部对锅体进行加热,烹饪加热均匀、运转平稳,并且噪声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旋转的烹饪锅。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烹饪设备逐渐涌现,特别是在宾馆、饭店和酒家之类的餐饮行业,各种智能大型烹饪设备应运而生。例如申请号为201410194625.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烹饪机等,这种烹饪机的锅体一般比较大,可以一次性烹饪较大份量的菜肴,而且锅体在炒菜过程中可以转动,以此来保证锅体的整体受热均匀。该锅体自转的具体结构为:锅体与锅架套接,该锅体的转动通过在锅体上设置齿轮圈,并且在锅架上设驱动齿轮与齿轮圈啮合,由电机带动驱动齿轮旋转,从而依次带动齿轮圈、锅体旋转。由此可见,该烹饪机中通过电机和驱动齿轮与该齿轮圈啮合从而带动锅体旋转,但是由于锅体大而笨重,经过长期的转动工作,容易发生晃动或松动,噪声大,且直接影响锅体旋转的效果,造成锅内菜肴的受热不均匀。另外,该烹饪机中的锅体与齿轮圈直接设置在一起,不便于锅体的拆卸更换:当需要更换锅体,必须依次将锅架、齿轮圈拆卸下来,才能取出锅体;同样,再次安装锅体的过程也比较复杂和繁琐,并且齿轮圈经过频繁的拆装,难以保证其与驱动齿轮的啮合精度,使得锅体在旋转过程中不够平稳。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烹饪锅,来克服现有技术中,锅体的旋转容易受到传动机构中的零部件配合精度差的影响,存在噪声大、运转不稳定的缺陷;以及锅体与带动其旋转的传动机构之间不方便拆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运转稳定、噪音小且拆装方便的旋转式烹饪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锅,包括锅罩、锅体和驱动机构,所述锅体套装于所述锅罩内,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锅罩上,还包括承接环组和齿圈;所述承接环组包括内转动环、外固定环和滚动体;所述滚动体均匀布置于所述内转动环和所述外固定环之间;所述外固定环与所述锅罩固接,所述内转动环与所述锅体固接,所述齿圈与所述内转动环固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齿圈相配合,并且带动齿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内转动环和所述锅体一同自转。进一步地,所述承接环组为两组,并且两组所述承接环组间隔设置,所述齿圈夹装于两组所述承接环组中的两个内转动环之间,有利于齿圈的稳固。进一步地,两组所述承接环组中的两个外固定环通过中间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转动环与所述锅体的锅口直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接;或者所述内转动环与所述锅体之间设有锅具转盘,所述锅具转盘一端与所述内转动环固接,另一端设有若干个定位块,所述内转动环通过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锅体的锅口固接。进一步地,所述锅罩的前端设有限位挡圈,所述限位挡圈与所述锅罩的前端相配合,将所述承接环组和所述齿圈收纳于所述锅罩内。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所述锅罩固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锅体的锅口朝上,并且所述锅罩和所述锅体均相对所述机架垂直设置或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滚动体为圆球、圆柱滚子、圆锥滚子、滚针之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底部设有加热盘,且所述加热盘固定于所述锅罩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盘和所述锅体底部贴近所述加热盘部分均呈球面状,两者的形状相配合,使得锅体底部的加热面积最大化,提高热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盘是电磁加热、或电阻加热、或红外加热、或燃气加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烹饪锅,设有承接环组有利于支撑整个锅体和传递动力,结构重心稳,使得锅体在旋转过程中平稳性好、不会因为锅体的旋转而产生重心超负荷而出现晃动,有利于整个锅体在旋转时受热均匀,且结构紧凑、噪声小。本技术所提供的烹饪锅,通过驱动机构与齿圈相配合,并且加上承接环组的支撑和传动作用,使得驱动机构在驱动时仅需较小的扭矩就能够驱动大而笨重的锅体旋转,节省能源,并且提高本烹饪锅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技术所提供的烹饪锅,通过齿圈与承接环组的内转动环的固接,齿圈不与锅体直接接触,更加方便锅体的拆装,使得锅体拆卸时可以直接从锅罩前端取出而不用拆卸齿圈和承接环组等传动零部件,同时也避免了频繁地拆装齿圈和承接环组而影响了驱动机构与齿圈的配合精度。本技术所提供的烹饪锅,通过在内转动环与锅体之间设有锅具转盘,且锅具转盘设有若干个定位块,通过这些定位块可以实现了锅体安装时快速定位安装与固定。本技术所提供的烹饪锅,通过限位挡圈与锅罩的前端相配合,将承接环组和齿圈收纳于锅罩内,有利于把转动的内转动环、齿圈和锅体的前部结构相隔开,防止杂物进入传动零部件内而影响传动效果;同时该限位挡圈可以对承接环组进行限位,增加整体结构的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烹饪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烹饪锅剖面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烹饪锅中的承接环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烹饪锅中的承接环组与齿圈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结构与锅具转盘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结构与锅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烹饪锅的整机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锅罩;2:驱动机构;3:锅体;4:齿圈;5:限位挡圈;6:锅具转盘;7:承接环组;8:加热盘;9:机架;11:第一环状凸起板;12:第二环状凸起板;21:电机;22:电机齿轮;23:支撑板;211:动力输出轴;31:锅口; 51:定位块;511:盲孔;52:环状部;71:外固定环;72:内转动环;73:滚动体;74:中间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通过如下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下述实施方式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任何在本技术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和变化,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烹饪锅包括锅罩1、锅体3和驱动机构2,锅罩1的作用主要在于支撑整个锅体3,具体地,锅体3套装于锅罩1内,驱动机构2安装于锅罩1外壁的上方,用于驱动锅体3自转。本实施例中,锅体3为具有一球形腔体及开口的特殊锅具,且带有翻边的锅口 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锅体3也可呈圆坛子形、桶形或其他形状。而锅罩1呈圆柱形的筒体状,当然,锅罩1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矩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其它形状。具体地,本技术的烹饪锅还包括承接环组7和齿圈4,该承接环组7用于支撑整个锅体3并传递使锅体3旋转的动力。参见附图3,具体地,该承接环组7包括内转动环72、外固定环71和滚动体73,其中,滚动体73均匀布置于内转动环72、外固定环71之间,本实施例中,滚动体73为圆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滚动体73还可以是圆柱滚子、圆锥滚子、滚针之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地,内转动环72与滚动体73相对应的面、外固定环71与滚动体73相对应的面均设有与滚动体73相适配的凹槽,即滚动体73均布于内转动环72与外固定环71之间,并通过内转动环72上的凹槽与外固定环71上的凹槽限定位置,当内转动环72相对于外固定环71转动时,滚动体73于凹槽内滚动以减少内转动环72和外固定环71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地提高其转动的平稳性。具体地,内转动环72和齿圈4上通过打孔攻丝,利用螺钉将内转动环72和齿圈4连接固定。外固定环71与锅体3的前端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锅,包括锅罩、锅体和驱动机构,所述锅体套装于所述锅罩内,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锅罩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接环组和齿圈;所述承接环组包括内转动环、外固定环和滚动体;所述滚动体均匀布置于所述内转动环和所述外固定环之间;所述外固定环与所述锅罩固接,所述内转动环与所述锅体固接,所述齿圈与所述内转动环固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齿圈相配合,并且带动齿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内转动环和所述锅体一同自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东,胡世芳,肖强,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