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仇汉诚专利>正文

一种微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557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导管,包括导管座和与导管座连接的管身,管身包括管身本体和设置在管身本体远离导管座一端的尖管段,尖管段远离管身本体一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的外径,且尖管段的内径大于导丝的外径尖管段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使尖管段径向向外裂开的裂口。应用时,当支架进入到尖管段时,会对尖管段的内腔腔壁施加作用力,使裂口发生破裂,尖管段径向向外裂开,从而将支架送出,同时由于尖管段的远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的外径,尖管段的远端与狭窄病变之间的尺寸相差较大,在尖管段远端的导引下微导管较易穿过狭窄病变;故该微导管能够在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介入手术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经血管内治疗血管狭窄的主要方法为支架成形术,该技术需要将一根微导管先穿过狭窄病变到达病变部位远端,再通过微导管内腔递送支架。现有支架成形术所使用的微导管因为病变部位的特殊性,不可以太粗,在外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一般都将微导管设计成薄壁大腔结构,并将微导管内腔尽可能做大,而且为了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远端释放,需要微导管远端的内腔也尽可能得大,所以微导管远端只能选择为与其他部位相平齐的圆柱管状。但是,该微导管的圆柱管状远端的外径与狭窄病变之间的尺寸相差较小,在微导管远端的导引下微导管较难穿过狭窄病变,手术难度较大。综上所述,如何在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以降低手术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导管,以实现在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以降低手术难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微导管,包括导管座和与所述导管座连接的管身,所述管身包括管身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管身本体远离所述导管座一端的尖管段,所述尖管段远离所述管身本体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管身本体的外径,且所述尖管段的内径大于导丝的外径,所述尖管段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尖管段径向向外裂开的裂口。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裂口为2-10个,沿所述尖管段的径向均匀分布,且所述裂口沿所述尖管段的母线方向延伸。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尖管段为自靠近所述管身本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管身本体的一端渐缩的锥形管段。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管身本体的内径为0.42-1.67mm,外径为0.55-1.85mm ;所述管身的长度为120_190cm。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锥形管段的内径为0.38-1.58mm,长度为l_5mm。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微导管的示标设置在所述管身本体靠近所述尖管段的一端,且所述示标的外径为0.49-1.76mm,长度为0.2-lmm ;所述示标为铂示标、铂合金示标、金示标、镍钛合金示标或不锈钢示标,通过焊接或热恪的方式与所述管身本体连接。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管身本体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聚四氟乙烯层,所述中间层为钢丝网层、螺旋弹簧层或由钢丝网与螺旋弹簧混合而成,所述外层为尼龙层、嵌段聚酰胺的尼龙弹性体层或聚氨酯层。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尖管段为高分子软管,通过焊接或热熔方式与所述管身本体相连。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钢丝网层由直径为0.01-0.1mm的不锈钢丝、钨丝或镍钛合金丝构成;所述螺旋弹簧层由直径0.01-0.1mm的不锈钢丝、钨丝或镍钛合金丝绕制而成,螺距为 0.012-0.13mm,外径为 0.54-1.76mm。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管身与所述导管座之间还设置有应变释放套管。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微导管包括导管座和与导管座连接的管身,管身包括管身本体和设置在管身本体远离导管座一端(即管身本体的远端)的尖管段,尖管段远离管身本体一端(即尖管段的远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的外径,且尖管段的内径大于导丝的外径,即导丝穿过尖管段时,裂口不会开裂,尖管段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使尖管段径向向外裂开的裂口。本技术中,管身本体具有供支架和导丝穿过的内腔,由于尖管段的远端外径小于管身本体外径,受壁厚的限制,尖管段远端的内径会小于管身本体的内径,所以当能够通过管身本体内腔但无法通过尖管段远端的内腔的支架进入到尖管段时,会对尖管段的内腔壁施加作用力,使裂口发生破裂,尖管段径向向外裂开,从而将支架送出。综上可知,本技术尖管段设置的裂口能够避免发生因管腔内径较小而导致支架无法释放的情况,同时,由于尖管段的远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的外径,即尖管段的远端较细,所以尖管段的远端与狭窄病变之间的尺寸相差较大,在尖管段远端的导引下微导管较易穿过狭窄病变;故本技术提供的微导管能够在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此外,在尖管段远端的导引下,本技术可以在外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实现在管身本体设置成“薄壁大腔”的前提下,即保证微导管过狭窄部位的能力,又不影响支架的释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尖管段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裂口撕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尖管段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裂口撕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尖管段的内腔穿过导丝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尖管段的内腔穿过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导管,能够在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以降低手术难度。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导管包括导管座3和与导管座3连接的管身1,即管身1的近端连接导管座3 ;管身1包括管身本体12和设置在管身本体12远离导管座3 —端(即管身本体12的远端)的尖管段11,尖管段11远离管身本体12 —端(即尖管段11的远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12的外径,且尖管段11的内径大于导丝01的外径,即导丝01穿过尖管段时,裂口不会开裂,尖管段11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使尖管段11径向向外裂开的裂口 13。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尖管段11上预留的裂口 13,当微导管内通过的支架02直径不超过尖管段11内径时,裂口 13无破裂,尖管段11结构完整;当通过的支架02直径超过尖管段11内径或支架02有支撑力作用在尖管段11内腔腔壁时,裂口 13破裂,支架02即可送出。本技术中,管身本体12具有供支架02和导丝01穿过的内腔,由于尖管段11的远端外径小于管身本体12外径,受壁厚的限制,尖管段11远端的内径会小于管身本体12的内径,所以当能够通过管身本体12内腔但无法通过尖管段11远端的内腔的支架02进入到尖管段11时,会对尖管段11的内腔壁施加作用力,使裂口 13发生破裂,尖管段11径向向外裂开,从而将支架02送出。综上可知,本技术尖管段11设置的裂口 13能够避免发生因管腔内径较小而导致支架02无法释放的情况,同时,由于尖管段11的远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12的外径,即尖管段11的远端较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导管,包括导管座(3)和与所述导管座(3)连接的管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1)包括管身本体(12)和设置在所述管身本体(12)远离所述导管座(3)一端的尖管段(11),所述尖管段(11)远离所述管身本体(12)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管身本体(12)的外径,且所述尖管段(11)的内径大于导丝(01)的外径,所述尖管段(11)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尖管段(11)径向向外裂开的裂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汉诚匡华任雪帅
申请(专利权)人:仇汉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