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束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15163 阅读:6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束调节装置,调节杆一端接轮边支架,另一端通过前束调节机构与副车架连接。前束调节机构包括凸轮底座、偏心轴和两圆盘,凸轮底座与副车架刚性固定,凸轮底座上设有调节孔,偏心轴从调节孔中穿过,该调节杆另一端穿进凸轮底座内与偏心轴连接;圆盘位于调节孔外并对称且偏心地安装在偏心轴上以与偏心轴同步转动;在偏心轴上位于一圆盘外设有锁紧螺母,偏心轴上位于另一圆盘外设有限位螺母;在凸轮底座上设有与两圆盘对应的两限位机构,以使圆盘只能在各自限位机构内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偏心轴结构,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对车辆前束值的调节,调节到位后能够可靠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前束调节装置,用于车辆前束调节并防止车辆前束调节到位后出现松动,属于车辆四轮定位

技术介绍
为保证汽车稳定的直线行驶,应使转向轮具有自动回正作用,即当转向轮在偶然遇到外力(如碰到石块)作用发生偏转时,在外力消失后能立即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的位置。这种回正作用是由转向轮的定位参数来保证实现的。前轮前束就是这些定位参数中的一种。为了消除车轮外倾带来的不良后果,在安装车轮时,使汽车两前轮的中心面不平行,两轮前边缘距离小于后边缘距离,两者的距离之差即为前轮前束。在车辆设计阶段,研发团队对四轮定位参数的设定皆相当严谨,以确保其设计合理性,进而保证车辆底盘性能。虽然如此,但由于控制车辆四轮定位参数的零部件设计欠合理,则在车辆使用过程中,零部件易产生松动,而造成四轮定位参数发生超差变化,最终使车辆产生系列问题。如车辆四轮定位参数之一的前束调节,目前多用螺纹式前束调节杆调节,即调节杆由两段构成,两段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并可改变调节杆整体长度,调节到位后,再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即可。该调节机构由于行驶过程中轮胎的反复颠簸,锁紧螺母容易松动,从而使前束容易松动,进而产生前束超差,最终导致轮胎磨损加剧、轮胎失效、撞车事故,甚至人员伤亡的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调节到位后能够可靠保持的汽车前束调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汽车前束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调节杆一端通过球绞机构接车辆制动器总成上的轮边支架,调节杆另一端通过前束调节机构与副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调节机构包括凸轮底座、偏心轴和两圆盘,凸轮底座与副车架刚性固定,凸轮底座上设有调节孔,偏心轴从调节孔中穿过,该调节杆另一端穿进凸轮底座内与偏心轴连接;圆盘位于调节孔外并对称且偏心地安装在偏心轴上以与偏心轴同步转动;在偏心轴上位于一圆盘外设有锁紧螺母,偏心轴上位于另一圆盘外设有限位螺母;在凸轮底座上设有与两圆盘对应的两限位机构,以使圆盘只能在各自限位机构内转动。凸轮底座上的调节孔大小应满足偏心轴转动需要。同时调节杆穿进凸轮底座内与偏心轴连接时,凸轮底座同样应具有宽裕的空间以使调节杆运动过程中不与凸轮底座发生干涉。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由两平行的限位板构成,两限位板之间的间距与圆盘直径对应。该限位机构结构简单,对圆盘限位可靠,通过限位机构,就将圆盘的转动转变为偏心轴的偏心转动。在限位螺母所在侧的圆盘上设有调节用插孔。本技术通过增设偏心轴结构,从而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调节杆与凸轮底座连接位置的改变,由此通过调节杆将车辆轮胎往外推或者往里拉,从而改变前束大小,以实现对车辆前束值的调节。本技术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调节到位后能够可靠保持。【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1俯视图。图3-图1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和图3,从图上可以看出,本技术汽车前束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1,调节杆1 一端通过球绞机构6接车辆制动器总成上的轮边支架,调节杆1另一端通过前束调节机构与副车架连接。所述前束调节机构包括凸轮底座3、偏心轴2和两圆盘4,凸轮底座与副车架刚性固定,凸轮底座3上设有调节孔,偏心轴2从调节孔中穿过,该调节杆1另一端穿进凸轮底座内与偏心轴2中部可转动连接。圆盘4位于调节孔外并对称且偏心地安装在偏心轴2上以使圆盘可与偏心轴同步转动,即偏心轴的两端不是与圆盘圆心连接,而是偏离圆盘圆心一定距离。在偏心轴2上位于一圆盘外设有锁紧螺母5,偏心轴2上位于另一圆盘外设有限位螺母7。在凸轮底座上设有与两圆盘对应的两限位机构,以使圆盘只能在各自限位机构内转动,从而使偏心轴发生偏心运动。凸轮底座上的调节孔大小应满足偏心轴转动需要。同时调节杆穿进凸轮底座与偏心轴连接时,凸轮底座同样应具有宽裕的空间以使调节杆运动过程中不与凸轮底座发生干涉。实际设计时,限位螺母与偏心轴一体成型或者刚性连接,限位螺母所在侧的圆盘也与偏心轴一体成型或者刚性连接。锁紧螺母与偏心轴螺纹连接,锁紧螺母所在侧的圆盘通过花键与偏心轴连接,保证该侧圆盘相对偏心轴可以轴向移动而不能径向移动。偏心轴一端的螺母和圆盘为固定连接,另一端的螺母和圆盘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就比较容易取下锁紧螺母和对应侧的圆盘,以方便偏心轴从调节孔中穿过。通过锁紧螺母使两圆盘的距离缩短,两圆盘夹紧于凸轮底座上即将偏心轴位置锁紧。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由两平行的限位板8构成,两限位板8之间的间距与圆盘4直径对应。该限位机构结构简单,对圆盘限位可靠,通过限位机构,就将圆盘的转动转变为偏心轴的偏心转动。在限位螺母所在侧的圆盘4上设有调节用插孔9。本技术前束调节过程介绍如下:调节前,通过工具(如扳手)将锁紧螺母5拧松。然后一只手通过扳手将锁紧螺母5位置夹持固定,同时另一只手用另外的工具(最简单的就是撬棍、铁棍)插入限位螺母所在侦_圆盘4上设置的插孔9内,扳动铁棍,使圆盘转动起来,偏心轴2即实现偏心转动,实现调节杆1与凸轮底座3装配端的位移变动,即对车辆前束进行调节。调节到位后,再通过铁棍保持有插孔的圆盘4不转动(或者通过扳手作用于限位螺母使偏心轴不转动),通过扳手转动锁紧螺母5,将两圆盘4靠拢,最终实现偏心轴2的位置锁定。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汽车前束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调节杆一端通过球绞机构接车辆制动器总成上的轮边支架,调节杆另一端通过前束调节机构与副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调节机构包括凸轮底座、偏心轴和两圆盘,凸轮底座与副车架刚性固定,凸轮底座上设有调节孔,偏心轴从调节孔中穿过,该调节杆另一端穿进凸轮底座内与偏心轴连接;圆盘位于调节孔外并对称且偏心地安装在偏心轴上以与偏心轴同步转动;在偏心轴上位于一圆盘外设有锁紧螺母,偏心轴上位于另一圆盘外设有限位螺母;在凸轮底座上设有与两圆盘对应的两限位机构,以使圆盘只能在各自限位机构内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由两平行的限位板构成,两限位板之间的间距与圆盘直径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限位螺母所在侧的圆盘上设有调节用插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束调节装置,调节杆一端接轮边支架,另一端通过前束调节机构与副车架连接。前束调节机构包括凸轮底座、偏心轴和两圆盘,凸轮底座与副车架刚性固定,凸轮底座上设有调节孔,偏心轴从调节孔中穿过,该调节杆另一端穿进凸轮底座内与偏心轴连接;圆盘位于调节孔外并对称且偏心地安装在偏心轴上以与偏心轴同步转动;在偏心轴上位于一圆盘外设有锁紧螺母,偏心轴上位于另一圆盘外设有限位螺母;在凸轮底座上设有与两圆盘对应的两限位机构,以使圆盘只能在各自限位机构内转动。本技术通过增设偏心轴结构,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对车辆前束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前束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调节杆一端通过球绞机构接车辆制动器总成上的轮边支架,调节杆另一端通过前束调节机构与副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调节机构包括凸轮底座、偏心轴和两圆盘,凸轮底座与副车架刚性固定,凸轮底座上设有调节孔,偏心轴从调节孔中穿过,该调节杆另一端穿进凸轮底座内与偏心轴连接;圆盘位于调节孔外并对称且偏心地安装在偏心轴上以与偏心轴同步转动;在偏心轴上位于一圆盘外设有锁紧螺母,偏心轴上位于另一圆盘外设有限位螺母;在凸轮底座上设有与两圆盘对应的两限位机构,以使圆盘只能在各自限位机构内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中杰王锦龚良才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