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捕鱼钳,包括:上夹持件,其前端之后固定有第一齿轮;下夹持件,其前端具有向上的突出部,以与上夹持件的前端的突出部配合形成夹持鱼嘴的钳口,且下夹持件的前端之后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上手柄,上夹持件通过第一齿轮的转轴枢接至上手柄的前端,且下夹持件通过第二齿轮的转轴也枢接至上手柄的前端;以及下手柄,下夹持件的后端的第一枢接点处枢接至下手柄的前端;其中,相对于上手柄移动下手柄,从而带动下夹持件上的第二齿轮与上夹持件上的第一齿轮相对转动,实现上夹持件的前端与下夹持件的前端彼此间的接触与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舒适方便,且可使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达到合适的张开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抓鱼及卸鱼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捕鱼钳。
技术介绍
本领域已知的许多类型的钳子能够夹住鱼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渔民卸鱼。目前的捕鱼钳可以实现预期目的,但仍须改进。在现有技术中,捕鱼钳是由上夹持件、下夹持件、上手柄和下手柄构成,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配合形成钳口,下夹持件与上夹持件以可转动地方式彼此连接,上手柄固定连接至上夹持件,下手柄可转动地连接至下夹持件,当下手柄相对于上手柄移动,下夹持件在下手柄的带动下也相对于上夹持件发生远离或靠近的枢转运动,从而使钳口打开或关闭。此时,下夹持件相对于上夹持件的张开角度与下手柄相对于上手柄的张开角度基本是一致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了使下夹持件相对于上夹持件的张开角度足够大(张开角度够大便于捕鱼钳夹住鱼唇),下手柄必须也能张开足够大的角度,但下手柄张开角度过大,又增加了手抓握手柄的难度,影响操作的方便性。其次,现有的结构还导致下夹持件的张开速度较慢。再次,上夹持件与上手柄是固定连接的,即上夹持件不能打开,只有下夹持件能打开,导致下夹持件相对于上夹持件的张开角度不够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夹持件和上夹持件的张开角度合适且便于使用的捕鱼钳。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捕鱼钳,包括:上夹持件,其前端具有向下的突出部,其前端之后固定有第一齿轮;下夹持件,其前端具有向上的突出部,以与所述上夹持件的前端的突出部配合形成夹持鱼嘴的钳口,且所述下夹持件的前端之后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上手柄,所述上夹持件通过第一齿轮的转轴枢接至所述上手柄的前端,且所述下夹持件通过第二齿轮的转轴也枢接至所述上手柄的前端;以及下手柄,所述下夹持件的后端的第一枢接点处枢接至所述下手柄的前端;其中,相对于所述上手柄移动所述下手柄,从而带动下夹持件上的第二齿轮与上夹持件上的第一齿轮相对转动,实现上夹持件的前端与下夹持件的前端彼此间的接触与分离。优选的是,所述的捕鱼钳中,所述上夹持件和所述下夹持件彼此相对的侧部还设置有彼此配合的凸舌与凹槽结构,以在上夹持件的前端与下夹持件的前端彼此接触的情况下,所述凸舌伸入所述凹槽。优选的是,所述的捕鱼钳,还包括:连杆,其第一端枢接至所述上手柄上的第二枢接点处,第二端枢接至所述下手柄上的第三枢接点处,且在所述上手柄和下手柄上的枢接位置设定为:当所述下手柄移动至靠近所述上手柄,以使得所述上夹持件的前端与下夹持件的前端彼此接触的情况下,第三枢接点位于将第一枢接点与第二枢接点连接起来的直线的上方。优选的是,所述的捕鱼钳中,述连杆在靠近下手柄的一端向外突出形成有限位部,且所述限位部的突出长度设定为:随着所述下手柄逐渐移动至靠近所述上手柄,第三枢接点从将第一枢接点与第二枢接点连接起来的直线的下方逐渐移动至上方,当到达上方预定高度处时,所述限位部抵顶住所述下手柄,使得下手柄不能继续靠近上手柄;其中,预定高度是通过使得上夹持件的前端与下夹持件的前端彼此接触的接触力满足预定要求而确定的。优选的是,所述的捕鱼钳中,当所述下手柄移动至远离所述上手柄,以使得所述上夹持件的前端与下夹持件的前端彼此分离的情况下,所述上夹持件在第一齿轮之后的部位与所述下夹持件在第二齿轮之后的部位相互干涉。优选的是,所述的捕鱼钳中,所述第三枢接点位于靠近所述下手柄的内侧的位置;所述下手柄的内部是中空的,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下手柄的内部,并抵顶至所述下手柄的外侧壁。优选的是,所述的捕鱼钳中,所述限位部具有在横截面上呈弧形的轮廓线。优选的是,所述的捕鱼钳中,所述上夹持件形成有纵向延伸的凹槽,所述下夹持件形成有纵向延伸的凸舌。优选的是,所述的捕鱼钳中,所述上夹持件、下夹持件、上手柄和下手柄为由塑料制成,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为由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所述的捕鱼钳中,上夹持件的前端之后固定第一齿轮,下夹持件的前端之后固定第二齿轮,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通过各自的齿轮枢接至上手柄的前端,下夹持件的后端枢接至下手柄的前端,当下手柄相对于上手柄移动时,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对转动,进而实现上夹持件的前端与下夹持件的前端彼此件的接触与分离,从而实现钳口的闭合和开启。由于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都通过齿轮枢接至上手柄,下手柄不须张开很大角度,在保证手柄的使用舒适的情况下,即可使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达到合适的张开角度。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所述的捕鱼钳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钳口完全打开时的主视图;图1(b)为左视图;图1(c)为沿图1(b)中线C-C的剖视图;图2(a)为本技术所述的捕鱼钳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钳口关闭但未锁紧时的主视图;图2(b)为左视图;图2(c)为沿图2(b)中线B-B的剖视图;图3(a)为本技术所述的捕鱼钳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钳口关闭且锁紧时的主视图;图3(b)为左视图;图3(c)为沿图3(b)中线A-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a)、图1(b)、图1(c)、图2(a)、图2(b)、图2(c)、图3(a)、图3(b)以及图3(c)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捕鱼钳,包括:上夹持件1,其前端11具有向下的突出部,其前端之后固定有第一齿轮13;下夹持件2,其前端21具有向上的突出部,以与所述上夹持件的前端的突出部配合形成夹持鱼嘴的钳口,且所述下夹持件2的前端之后固定有第二齿轮23,所述第二齿轮23与所述第一齿轮13相互啮合;上手柄3,所述上夹持件1通过第一齿轮13的转轴枢接至所述上手柄3的前端31,且所述下夹持件2通过第二齿轮23的转轴也枢接至所述上手柄3的前端31;以及下手柄4,所述下夹持件2的后端的第一枢接点24处枢接至所述下手柄4的前端;其中,相对于所述上手柄3移动所述下手柄4,从而带动下夹持件2上的第二齿轮与上夹持件1上的第一齿轮相对转动,实现上夹持件的前端11与下夹持件的前端21彼此间的接触与分离。具体来说,当操作下手柄4使下手柄4相对于上手柄3向外移动(即向远离上手柄的方向移动)时,下手柄4会带动下夹持件2以第一枢接点24为中心向外旋转,进而使第二齿轮23和第一齿轮13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下夹持件的前端21与上夹持件的前端11彼此分离,钳口打开;当操作下手柄4使下手柄4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捕鱼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持件,其前端具有向下的突出部,其前端之后固定有第一齿轮;下夹持件,其前端具有向上的突出部,以与所述上夹持件的前端的突出部配合形成夹持鱼嘴的钳口,且所述下夹持件的前端之后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上手柄,所述上夹持件通过第一齿轮的转轴枢接至所述上手柄的前端,且所述下夹持件通过第二齿轮的转轴也枢接至所述上手柄的前端;以及下手柄,所述下夹持件的后端的第一枢接点处枢接至所述下手柄的前端;其中,相对于所述上手柄移动所述下手柄,从而带动下夹持件上的第二齿轮与上夹持件上的第一齿轮相对转动,实现上夹持件的前端与下夹持件的前端彼此间的接触与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鱼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夹持件,其前端具有向下的突出部,其前端之后固定有第一齿轮;
下夹持件,其前端具有向上的突出部,以与所述上夹持件的前端的突出
部配合形成夹持鱼嘴的钳口,且所述下夹持件的前端之后固定有第二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上手柄,所述上夹持件通过第一齿轮的转轴枢接至所述上手柄的前端,
且所述下夹持件通过第二齿轮的转轴也枢接至所述上手柄的前端;以及
下手柄,所述下夹持件的后端的第一枢接点处枢接至所述下手柄的前端;
其中,相对于所述上手柄移动所述下手柄,从而带动下夹持件上的第二
齿轮与上夹持件上的第一齿轮相对转动,实现上夹持件的前端与下夹持件的
前端彼此间的接触与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鱼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件和所述下夹
持件彼此相对的侧部还设置有彼此配合的凸舌与凹槽结构,以在上夹持件的
前端与下夹持件的前端彼此接触的情况下,所述凸舌伸入所述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鱼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杆,其第一端枢接至所述上手柄上的第二枢接点处,第二端枢接至所
述下手柄上的第三枢接点处,且在所述上手柄和下手柄上的枢接位置设定为:
当所述下手柄移动至靠近所述上手柄,以使得所述上夹持件的前端与下夹持
件的前端彼此接触的情况下,第三枢接点位于将第一枢接点与第二枢接点连
接起来的直线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文涵,
申请(专利权)人:耿文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