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0827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所述风机包括呈筒状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叶轮以及自外壳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延伸部配合的固定装置以及设置于固定装置内的若干滤芯,所述滤芯在固定装置内紧密排布;所述滤芯具有第一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侧壁,所述滤芯自所述第一通孔向第二通孔逐渐变大;所述滤芯在固定装置内依次紧密排布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特别是设置一种设置有过滤装置的风机。
技术介绍
在大型工厂中使用的风机一般都有噪音大的缺点,另外,由于工厂厂房内空气的杂质很多,空气中的杂质很容易通过风机排出去,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必须设计一种噪音低又能够环保的风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特别是一种设置有过滤装置的风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机,所述风机包括呈筒状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叶轮以及自外壳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延伸部配合的固定装置以及设置于固定装置内的若干滤芯,所述滤芯在固定装置内紧密排布;所述滤芯具有第一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侧壁,所述滤芯自所述第一通孔向第二通孔逐渐变大;所述滤芯在固定装置内依次紧密排布形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呈圆筒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芯包括相反方向放置的第一过滤滤芯和第二过滤滤芯,所述第一过滤滤芯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紧密贴靠第二过滤滤芯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以使得所述第一过滤滤芯及第二过滤滤芯的侧壁相互贴靠。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芯呈圆台状,并且所述滤芯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呈圆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芯呈梯台状,并且所述滤芯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呈正方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远离外壳的一侧覆盖有棉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滤芯设置于延伸部则既可位于该风机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可对排风进行过滤。并且,所述滤芯自所述第一通孔向第二通孔逐渐变大,且滤芯在固定装置内紧密排布。因此,每个滤芯都具有较大的吸附面积,可更好的吸附空气中的杂质,提高了利用率,并且可较好的进行降噪。【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风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滤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过滤滤芯和第二过滤滤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种风机100,所述风机100具有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的叶轮(未图不)、自外壳1 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延伸部2以及设置于延伸部2内的过滤装置3。所述风机100的外壳1对应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延伸部2可自所述外壳1的进风口的一侧向外延伸,也可以自所述外壳1的出风口的一侧向外延伸。所述外壳1呈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2也呈筒状。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与所述延伸部2相配合的固定装置31及设置于固定装置31内的若干滤芯32。所述滤芯32包括有第一通孔10、与第一通孔10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0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通孔10及第二通孔20的侧壁30,所述侧壁30由活性炭或石棉制成。所述滤芯32自所述第一通孔10向第二通孔20逐渐变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滤芯32包括相反方向放置的第一过滤滤芯321及第二过滤滤芯322,所述第一过滤滤芯321的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20分别紧密贴靠所述第二过滤滤芯322的第二通孔20、第一通孔10。因此所述第一过滤滤芯321及第二过滤滤芯322的侧壁30可紧密贴靠。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滤芯32呈圆台状,因此所述第一通孔10及第二通孔20分别呈圆形。当然,若所述滤芯32呈其他形状,如呈梯台状,则所述第一通孔10及第二通孔20分别呈正方形,也可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只要能使得第一过滤滤芯321及第二过滤滤芯322的侧壁30紧密贴靠,这样的滤芯32就可满足条件。另外,可在所述延伸部2远离外壳1的一端覆盖棉布(未图示),则可更好的对风机100内吹来的空气进行过滤。因此,综上所述,所述风机100的每一个滤芯32均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并且当该过滤装置3使用寿命到一定程度时,可及时替换取下。另外,该风机100的噪音较低,对空气内的杂质吸附能力较大,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呈筒状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叶轮以及自外壳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延伸部配合的固定装置以及设置于固定装置内的若干滤芯,所述滤芯在固定装置内紧密排布;所述滤芯具有第一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侧壁,所述滤芯自所述第一通孔向第二通孔逐渐变大;所述滤芯在固定装置内依次紧密排布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呈圆筒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相反方向放置的第一过滤滤芯和第二过滤滤芯,所述第一过滤滤芯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紧密贴靠第二过滤滤芯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以使得所述第一过滤滤芯及第二过滤滤芯的侧壁相互贴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呈圆台状,并且所述滤芯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呈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呈梯台状,并且所述滤芯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呈正方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远离外壳的一侧覆盖有棉布。【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所述风机包括呈筒状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叶轮以及自外壳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延伸部配合的固定装置以及设置于固定装置内的若干滤芯,所述滤芯在固定装置内紧密排布;所述滤芯具有第一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侧壁,所述滤芯自所述第一通孔向第二通孔逐渐变大;所述滤芯在固定装置内依次紧密排布形成。【IPC分类】B01D46/24, F04D29/66, B01D46/00, F04D29/70【公开号】CN204961421【申请号】CN201520601648【专利技术人】吕学兵 【申请人】昆山俊润通风降温设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申请日】2015年8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呈筒状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叶轮以及自外壳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延伸部配合的固定装置以及设置于固定装置内的若干滤芯,所述滤芯在固定装置内紧密排布;所述滤芯具有第一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侧壁,所述滤芯自所述第一通孔向第二通孔逐渐变大;所述滤芯在固定装置内依次紧密排布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学兵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俊润通风降温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