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脱落式缝合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0807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0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通过人体生理反应加快脱落的快速脱落式缝合钉。它包括连接梁和连接在连接梁两侧的向下延伸的钉脚在连接粱的前边沿固设有向下延伸的推进件。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人体术后产生的水肿效应,带动推进件,进而带动缝合钉加速脱离人体,2配合连接梁的平面板状结构,壁避免缝合钉陷入皮肤内,造成缝合钉不易脱落的局面,3在钉脚上搭配刃状结构,使得缝合钉能够更好的破快组织,辅助加速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合钉,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速脱落式缝合钉
技术介绍
在外科手术中,需要对指定人体指定部位进行切割,同时需要对切割的部位进行 缝合,现有手段,是通过吻合器配合缝合钉来对切割部位进行缝合。现有的吻合器用缝合 钉,其整体结构为U形,钉脚以及连接梁的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术后缝合钉脱落时间较 长,且少数缝合钉不易自动脱落,碰到较长时间未脱落的缝合钉,一般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进行拆除,增加患者的时间与精力,由于缝合钉的位置位于体表处,长时间未脱落的缝合 钉,患者可能抱有侥幸心理,自行取下,由于缝合钉的拆除有一定技巧,患者在拆卸过程中, 会因为急躁的心理而强行拽下,进而导致感染,申请号为201510546035X的专利,公开了一 种钉脚带有刃状结构的缝合钉,通过人体组织自身排斥异物的原理,配合刃状结构加速缝 合钉的排斥。但是这个过程会根据不同人体的差异,有着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可能会有 较多的人在术后缝合钉脱落的速度加快,但是存在少部分人在缝合钉脱落的速度加快不明 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人体生理反应加快脱落的快速脱落式缝合钉。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包括连接梁和连接在连接梁两侧的向下 延伸的钉脚在连接粱的前边沿固设有向下延伸的推进件。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人体术后产生的水肿效应,带动推 进件,进而带动缝合钉加速脱离人体,2配合连接梁的平面板状结构,壁避免缝合钉陷入皮 肤内,造成缝合钉不易脱落的局面,3在钉脚上搭配刃状结构,使得缝合钉能够更好的破快 组织,辅助加速脱落。【附图说明】 图1系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图2系另一个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图3系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后视图; 图4系缝合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5系缝合钉钉脚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系缝合钉钉脚的另一种横截面示意图; 图7系推进件为网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8系推进件为杆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9系推进件为栏栅状结构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1连接梁,2钉脚、3推进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包括连接梁1和连接在连接梁1两侧的向下延伸的钉脚2,其特 征在于:在连接粱的前边沿固设有向下延伸的推进件3。连接梁1两侧的钉脚2与传统缝 合钉中连接梁1和钉脚的位置和作用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连接粱的前边沿设有一块向下 延伸的推进件3,设置推进件的作用,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缝合钉的时候,缝合钉固定的同 时,推进件的位置刚好紧贴于皮肤边沿,一般来说进行外科手术,特别是包皮手术后,皮肤 边缘会出现水肿现象,这个过程一般持续3~7天,推进件便是通过水肿现象,带动整个缝 合钉向皮肤边缘运动,带动其加速脱落。 如图4、7~9所示:一般来说,所述的推进件3为板状结构或网状结构或杆状结构 或栏栅状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水肿组织带动推进件运动的结构都可以,其中以板状结构效 果最好。 所述的连接梁1为板状结构。由于缝合钉整体较小,一般连接梁也是比较细长的 结构,容易出现连接梁嵌入到皮肤中,由于正常情况下,缝合钉只有连接梁露在皮肤表面, 如果连接梁也陷入到皮肤中,一般就不好通过肉眼观察缝合钉的位置和情况,而且缝合钉 也不易脱落,后期需要配合手术去除缝合钉。 所述板状结构为矩形或椭圆形或半椭圆形。一般只要是能够增大连接梁1表面积 的结构都可以,其中以矩形最为合适,一方面适合推进件的连接,另一方面加工也方便。 每个钉脚2中,至少有一个侧边缘呈刃状结构,使得钉脚2在行进过程中, 呈刃状结构的侧边缘能够切割组织;其中,当两个钉脚2的结构为只有一个侧边 缘呈刃状结构时,两个钉脚2中呈刃状结构4的侧边缘位于同一侧。为了减少缝合钉脱离 的阻力,故钉脚上设置了刃状结构。 所述的钉脚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菱形。这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 横切面为橄榄状也是可以的。 下面结构具体病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效果进行说明 这里仅针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缝合钉与传统结构缝合钉进行对比,由于其他外科手术 较少且较难找到志愿者,故特别针对包皮环切手术进行手术(当然包皮环切手术使用效果 也更好),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统计学上的准确率,故各选择了 50名患者志愿者进行传统 手术,30名患者使用新型的缝合钉进行手术,并分别进行统计,患者的缝合钉数量大致在 16~30范围内。以上手术并未公开吻合钉的结构 21天后,传统缝合钉和新型缝合钉剩余的缝合钉通过手续进行拆除,其中传统缝 合钉中,有2名患者表述暂不进行拆除。 21天后,传统缝合钉未脱落干净的患者数量为12人,新型缝合钉脱落干净的患者 数量为2人。 以下为传统缝合钉和本申请所述缝合钉在21天后,剩余的情况: 传统缝合钉中,剩下缝合钉最多的一名患者,剩下了 8颗缝合钉。 综上所述,本产品与传统缝合钉相对比,具有脱落快、容易脱落的特点。 尽管本专利技术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 解,只要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 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专利技术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主权项】1. 快速脱落式缝合钉,它包括连接梁(1)和连接在连接梁(1)两侧的向下延伸的钉脚 (2),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粱的前边沿固设有向下延伸的推进件(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脱落式缝合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进件(3)为板状 结构或网状结构或杆状结构或栏栅状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脱落式缝合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梁(1)为板状 结构。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脱落式缝合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结构为矩形或椭 圆形或半椭圆形。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脱落式缝合钉,其特征在于:每个钉脚(2)中,至少有一 个侧边缘呈刃状结构,使得钉脚(2)在行进过程中,呈刃状结构的侧边缘能够切割组织;其 中,当两个钉脚(2)的结构为只有一个侧边缘呈刃状结构时,两个钉脚(2)中呈刃状结构的 侧边缘位于同一侧。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脱落式缝合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钉脚(2)的横截面 为三角形或菱形。【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通过人体生理反应加快脱落的快速脱落式缝合钉。它包括连接梁和连接在连接梁两侧的向下延伸的钉脚在连接粱的前边沿固设有向下延伸的推进件。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人体术后产生的水肿效应,带动推进件,进而带动缝合钉加速脱离人体,2配合连接梁的平面板状结构,壁避免缝合钉陷入皮肤内,造成缝合钉不易脱落的局面,3在钉脚上搭配刃状结构,使得缝合钉能够更好的破快组织,辅助加速脱落。【IPC分类】A61B17/064【公开号】CN105232100【申请号】CN201510657198【专利技术人】莫易凡, 林志雄 【申请人】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快速脱落式缝合钉,它包括连接梁(1)和连接在连接梁(1)两侧的向下延伸的钉脚(2),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粱的前边沿固设有向下延伸的推进件(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易凡林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