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自适应转矩调节装置,其包括有前传动轴、后传动轴以及壳体,前传动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传动轴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外叶片组与内叶片组,其分别与壳体以及后传动轴花键连接;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推进装置与第二推进装置,其分别与外叶片组与内叶片组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自适应转矩调节装置,其可通过硅油的粘性使得车辆的两个驱动桥之间自行完成转矩的传递与调节,并通过流体良好的流动与润滑性能,使得转矩在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较于传统机械传递可得以显著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自适应转矩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工作过程中的传动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自适应转矩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往往采用前驱或后驱驱动方式,即发动机将其动力传递给驱动轮,并由驱动轮带动从动轮进行工作。然而,当车辆在复杂路况,如野外、林地或山区等环境中进行行驶时,采用上述前驱或后驱驱动方式的车辆往往难以对从动轮提供足够的转矩,以使得从动轮具备足够的通过性,从而致使从动轮极易陷入滑转状态。针对上述情形,部分车辆采用四驱驱动方式,即发动力将动力传递至各个车轮;但四驱车辆在正常行驶状态下能耗较大,且前后轮之间易于造成相互影响;故此,目前车辆难以在车辆正常行驶的稳定性以及复杂路况下的通过性之间达到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转矩调节装置,其可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路况进行自适应,以使得车辆的前后驱动桥的转矩适于当前路况,以避免车辆陷入滑转状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自适应转矩调节装置,其包括有前传动轴、后传动轴以及壳体,前传动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传动轴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外叶片组与内叶片组,外叶片组包括有多片在壳体径向上延伸的外叶片,内叶片组包括有多片在壳体径向上延伸的内叶片,所述外叶片组中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之间,以及内叶片组中任意两片相邻的内叶片之间均通过隔离环进行连接;所述壳体内壁之上设置有内花键,所述后传动轴的侧端面之上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外叶片组之中设置有外花键,其与壳体之上的内花键相连接,所述内叶片组之中设置有内花键,其与后传动轴之上的外花键相连接,外叶片组中的多片外叶片以及内叶片组中的多片内叶片彼此交错排列,且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与内叶片之间存在一定间距;所述壳体内部填充有硅油,所述外叶片与内叶片之中设置有用于供硅油通过的助流孔。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与内叶片中,其相对端面之上分别设置有成环形分布的辅助摩擦带,辅助摩擦带中设置有密集分布的金属颗粒,且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与内叶片的相对端面之上的辅助摩擦带于同一竖直平面之上的投影彼此相交。所述外叶片组的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推进装置,其包括有固定于壳体内壁之上的第一推进腔体,以及经由第一推进腔体内部延伸至其外部的第一推进杆件,所述第一推进杆件平行于壳体轴线进行延伸,且其与外叶片组的侧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腔体与壳体内部的相对端面之上设置进油孔,第一推进杆件于第一推进腔体内部的端部设置有在竖直方式上延伸的限位盘,限位盘与第一推进腔体中第一推进杆件所在的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内叶片组的侧端部设置有第二推进装置,其包括有固定于壳体内壁之上的第二推进腔体,以及经由第二推进腔体内部延伸至其外部的第二推进杆件,所述第二推进杆件平行于后传动轴的轴线进行延伸,且其与内叶片组的侧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推进腔体与壳体内部的相对端面之上设置进油孔,第二推进杆件于第二推进腔体内部的端部设置有在竖直方式上延伸的限位盘,限位盘与第二推进腔体中第二推进杆件所在的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壳体之中,第一推进装置与第二推进装置分别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推进腔体的进油孔之中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推进腔体之中设置有多个感温端块,每一个感温端块均由第一推进腔体的内部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推进腔体的进油孔之中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二推进腔体之中设置有多个感温端块,每一个感温端块均由第二推进腔体的内部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感温端块采用铂制成。所述壳体之中,其与后传动轴的相交一侧设置有密封端盖,所述壳体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轴承,其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内壁之上,两个密封轴承均与后传动轴相连接;所述密封端盖与密封轴承之中分别设置有橡胶密封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叶片组中,每一个外叶片之中均设置有多个沿其轴向进行延伸的第一助流孔,多个第一助流孔关于外叶片的轴线成旋转对称;所述第一助流孔包括有第一孔段、第二孔段以及第三孔段,其中,第一孔段与第三孔段分别延伸至外叶片的侧端面,第二孔段在第一孔段与第三孔段之间进行延伸,所述第一孔段与第三孔段的直径均在第二孔段朝向外叶片侧端面的延伸方向上逐渐增加;同一片外叶片之上的多个第一助流孔中,至多有1/2个第一助流孔的第一孔段的长度大于第三孔段的长度。所述内叶片组中,每一个内叶片之中均设置有多个沿其轴向进行延伸的第二助流孔,多个第二助流孔关于内叶片的轴线成旋转对称;所述第二助流孔包括有第一孔段、第二孔段以及第三孔段,其中,第一孔段与第三孔段分别延伸至内叶片的侧端面,第二孔段在第一孔段与第三孔段之间进行延伸,所述第一孔段与第三孔段的直径均在第二孔段朝向内叶片侧端面的延伸方向上逐渐增加;同一片内叶片之上的多个第二助流孔中,至多有1/2个第二助流孔的第一孔段的长度大于第三孔段的长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分别通过第一助流孔与第二助流孔使得硅油在多片外叶片以及内叶片之间进行流动,从而使得硅油在壳体内部的分布更为均匀,进而使得硅油可对于后传动轴的任意轴向位置上的内叶片进行均匀的搅动,以使得转矩的传递更为平滑。与此同时,第一助流孔与第二助流孔中的多孔段设置,以及任意助流孔中第一孔段与第三孔段之间的长度差使得外/内叶片两侧产生压差,以使得硅油在压差影响下,其通过第一助流孔/第二助流孔时的流速得以提高,进而使得壳体内部的硅油的流动速度,以及其扩散效率均可得以显著改善,以使得本申请中的转矩调节装置的工作性能得以显著提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部分别设置有至少四个第一推进装置,以及至少四个第二推进装置;多个第一推进装置均位于壳体的同一侧,且其关于壳体的轴线成旋转对称,多个第二推进装置均位于壳体的同一侧,且其关于后传动轴的轴线成旋转对称。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多个第一推进装置以及第二推进装置的设置,使得其对于外叶片组以及内叶片组的推力分布更为均匀,以使得外叶片组以及内叶片组在推进装置工作过程中,可保持平滑而稳定的直线运动,以避免使得转矩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叶片组之中,其背离第一推进装置的侧端面之上设置有辅助压缩弹簧,辅助压缩弹簧连接至壳体的内端面;所述内叶片组之中,其背离第二推进装置的侧端面之上设置有辅助压缩弹簧,辅助压缩弹簧连接至壳体的内端面。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辅助压缩弹簧的设置使得壳体内部的硅油恢复正常工作温度后,外叶片组与内叶片组可通过辅助压缩弹簧的作用迅速回归其初始位置,以避免车辆脱离滑转状态后,外叶片组与内叶片组仍然贴合从而导致其转矩传递过大,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消耗以及对相关部件的损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自适应转矩调节装置之中设置有辅助冷却装置,其固定于壳体的外壁之上;所述辅助冷却装置之中包括有冷却腔体,以及至少一根在冷却腔体内部进行延伸的冷却管道,冷却腔体内部填充有冷凝剂;所述冷却管道的两端分别经由壳体两侧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冷却管道于壳体内部的端部分别为进液端与出液端,进液端与出液端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且进液端与出液端的单向阀安装方向彼此相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辅助冷却装置的设置,使得壳体内部的硅油在车辆滑转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自适应转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自适应转矩调节装置包括有前传动轴、后传动轴以及壳体,前传动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传动轴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外叶片组与内叶片组,外叶片组包括有多片在壳体径向上延伸的外叶片,内叶片组包括有多片在壳体径向上延伸的内叶片,所述外叶片组中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之间,以及内叶片组中任意两片相邻的内叶片之间均通过隔离环进行连接;所述壳体内壁之上设置有内花键,所述后传动轴的侧端面之上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外叶片组之中设置有外花键,其与壳体之上的内花键相连接,所述内叶片组之中设置有内花键,其与后传动轴之上的外花键相连接,外叶片组中的多片外叶片以及内叶片组中的多片内叶片彼此交错排列,且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与内叶片之间存在一定间距;所述壳体内部填充有硅油,所述外叶片与内叶片之中设置有用于供硅油通过的助流孔;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与内叶片中,其相对端面之上分别设置有成环形分布的辅助摩擦带,辅助摩擦带中设置有密集分布的金属颗粒,且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与内叶片的相对端面之上的辅助摩擦带于同一竖直平面之上的投影彼此相交;所述外叶片组的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推进装置,其包括有固定于壳体内壁之上的第一推进腔体,以及经由第一推进腔体内部延伸至其外部的第一推进杆件,所述第一推进杆件平行于壳体轴线进行延伸,且其与外叶片组的侧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腔体与壳体内部的相对端面之上设置进油孔,第一推进杆件于第一推进腔体内部的端部设置有在竖直方式上延伸的限位盘,限位盘与第一推进腔体中第一推进杆件所在的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内叶片组的侧端部设置有第二推进装置,其包括有固定于壳体内壁之上的第二推进腔体,以及经由第二推进腔体内部延伸至其外部的第二推进杆件,所述第二推进杆件平行于后传动轴的轴线进行延伸,且其与内叶片组的侧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推进腔体与壳体内部的相对端面之上设置进油孔,第二推进杆件于第二推进腔体内部的端部设置有在竖直方式上延伸的限位盘,限位盘与第二推进腔体中第二推进杆件所在的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壳体之中,第一推进装置与第二推进装置分别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推进腔体的进油孔之中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推进腔体之中设置有多个感温端块,每一个感温端块均由第一推进腔体的内部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推进腔体的进油孔之中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二推进腔体之中设置有多个感温端块,每一个感温端块均由第二推进腔体的内部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感温端块采用铂制成;所述壳体之中,其与后传动轴的相交一侧设置有密封端盖,所述壳体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轴承,其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内壁之上,两个密封轴承均与后传动轴相连接;所述密封端盖与密封轴承之中分别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自适应转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车辆适时四驱系统的自适应转矩调节装置包括有前传动轴、后传动轴以及壳体,前传动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传动轴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外叶片组与内叶片组,外叶片组包括有多片在壳体径向上延伸的外叶片,内叶片组包括有多片在壳体径向上延伸的内叶片,所述外叶片组中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之间,以及内叶片组中任意两片相邻的内叶片之间均通过隔离环进行连接;所述壳体内壁之上设置有内花键,所述后传动轴的侧端面之上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外叶片组之中设置有外花键,其与壳体之上的内花键相连接,所述内叶片组之中设置有内花键,其与后传动轴之上的外花键相连接,外叶片组中的多片外叶片以及内叶片组中的多片内叶片彼此交错排列,且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与内叶片之间存在一定间距;所述壳体内部填充有硅油,所述外叶片与内叶片之中设置有用于供硅油通过的助流孔;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与内叶片中,其相对端面之上分别设置有成环形分布的辅助摩擦带,辅助摩擦带中设置有密集分布的金属颗粒,且任意两片相邻的外叶片与内叶片的相对端面之上的辅助摩擦带于同一竖直平面之上的投影彼此相交;所述外叶片组的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推进装置,其包括有固定于壳体内壁之上的第一推进腔体,以及经由第一推进腔体内部延伸至其外部的第一推进杆件,所述第一推进杆件平行于壳体轴线进行延伸,且其与外叶片组的侧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腔体与壳体内部的相对端面之上设置进油孔,第一推进杆件于第一推进腔体内部的端部设置有在竖直方式上延伸的限位盘,限位盘与第一推进腔体中第一推进杆件所在的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内叶片组的侧端部设置有第二推进装置,其包括有固定于壳体内壁之上的第二推进腔体,以及经由第二推进腔体内部延伸至其外部的第二推进杆件,所述第二推进杆件平行于后传动轴的轴线进行延伸,且其与内叶片组的侧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推进腔体与壳体内部的相对端面之上设置进油孔,第二推进杆件于第二推进腔体内部的端部设置有在竖直方式上延伸的限位盘,限位盘与第二推进腔体中第二推进杆件所在的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壳体之中,第一推进装置与第二推进装置分别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推进腔体的进油孔之中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推进腔体之中设置有多个感温端块,每一个感温端块均由第一推进腔体的内部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推进腔体的进油孔之中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二推进腔体之中设置有多个感温端块,每一个感温端块均由第二推进腔体的内部延伸至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