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强化反应池,固定架,生物絮凝强化载体,进水导流管、出水导流管及排泥管;强化反应池前端池壁连接进水导流管,池壁低于出水导流管的位置设固定架,固定架钢筋两端与强化反应池内壁固定钩连接,钢筋上固定丙烯丝悬浮球,生物絮凝强化载体由丙烯丝悬浮球、絮凝菌接种颗粒组合,接种颗粒为吸附絮凝菌的改性纤维球,表面包埋营养物质和海藻酸钠混合物;强化反应池底部中央设置排泥管。实验结果证实: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率稳定在78.2-91.5%,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缩短絮凝菌挂膜周期5-15天,减少絮凝剂用量30-60%,实现降低运行成本、保护农村水环境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污水处理
,特别设及一种适合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及 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城镇地区污水基本纳入下水管网,输送至大型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 理,污水处理的技术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絮凝技术常作为重要的基本操作单元被广泛应 用。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对水污染状况日益重视,乡 村、旅游景区、农业观光园区产生的污水具有产生分散、未纳入下水管网的特点,针对运一 特点产生了分散污水处理技术,由于运类污水经过处理后多排放至河流、湖泊受纳水体中, 因此对絮凝剂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生物絮凝强化技术为污水处理设施安全高效的的运 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市政污水的絮凝技术一般通过添加无机絮凝剂或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改变胶体颗 粒的表面特性,使污水中分散的胶体颗粒聚集形成大颗粒物而沉淀(或上浮),在使用过程 中可能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如无机絮凝剂的使用会导致处理后的水中残留金属离子,同 时产生大量含铁和侣的污泥,处置难度大。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絮凝剂,如聚丙締酷胺难于降 解,其单体残留的致崎、致癌、致突变效应也令人担忧。生物絮凝剂具有易生物降解,对生态 环境影响低的特点,适合应用于分散污水的絮凝处理,因此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生物絮凝效 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菌体直接加入反应池中易随水体流失等问题,采用生物絮凝强化 装置可W有效解决W上问题。因此,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管理简单、维护成本较低的,适合分 散污水处理的生物絮凝强化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分散污水具有生物絮凝强化效果的污水处理装置, 尤其适合应用于乡村、旅游景区、农业观光园区的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针对生物絮凝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菌体直接加入反应池中易随水体流失的 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W下实施方式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所述的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位于分散污水处 理设施的第4个池,其中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包括:集水调节池1、厌氧水解池2、接触氧化 池3、强化反应池4、循环水池5,其特征在于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包括:强化反应池、 固定架,生物絮凝强化载体,进水导流管、出水导流管及排泥管;强化反应池4前端池壁连 接进水导流管6,池壁低于出水导流管70. 3-0. 6m位置设固定架8,固定架由多条平行排列 的钢筋构成,钢筋平行间距15-30畑1,钢筋两端与强化反应池内壁固定钩连接,钢筋固定架 上固定有生物絮凝强化载体9 ;强化反应池4底部中央设置排泥管10,定期排泥; 生物絮凝强化载体9包括丙締丝12构成的悬浮球11、絮凝菌接种颗粒13,絮凝菌接种 颗粒13为吸附絮凝菌的改性纤维球,表面包埋有营养物质和海藻酸钢混合物,絮凝菌接种 颗粒置于悬浮球内部。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强化反应池长、宽比为1. 5 :1-2 : 1,强化反应池深度3-5m,强化反应池底部具有坡度,坡度30-45度。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絮凝强化载体 固定于钢筋固定架上。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纤维圆形颗 粒,直径3-5畑1,其内部吸附有生物絮凝菌液,颗粒表面包埋有营养物质和海藻酸钢的混合 物;所述的营养物质:海藻酸钢的重量份数比为1 : 1-1 : 3。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采用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 污水处理生物絮凝强化装置有效容积20-30m3;长、宽和高分别为3-5m、2-4m 和2-4m;其有效水体深度为2-4m;强化反应池为钢筋抢结构;进水导流管中屯、距池底 0. 5-1.Om,管径巫20-30畑1,出水导流管中屯、距池底2. 5-3m,管径巫20-30畑1 ;反应池 顶部固定架钢筋之间平行间距15-30畑1,钢筋规格〇6-10mm;固定的丙締丝悬浮球直 径〇8-15畑1,呈串珠状排列固定;絮凝菌接种颗粒为直径3-5cm的改性纤维球,在浓度 为0. 5-5XIO8C化/ml絮凝菌悬液中浸泡8-16虹,絮凝菌悬液活性成分包括红平红球菌 (烟iodococcuseryt虹opolis)具体可为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屯、保藏编号为 ACCC10542的菌株、胶腺样芽抱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具体可为中国农业微生物 菌种保藏管理中屯、保藏编号为ACCC10013的菌株,它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单菌株发酵 物组成:红平红球菌2-8份、胶腺样芽抱杆菌2-8份。改性纤维球和絮凝菌悬液质量体积比 为0. 1-0.化g/l,得到絮凝菌吸附颗粒; (2) 将得到的絮凝菌吸附颗粒投入营养物质与海藻酸钢混合溶液中,慢速揽拌 1-lOmin,使得絮凝菌吸附颗粒与混合溶液充分接触,包埋,然后静置30-60min进行固液分 离,获得絮凝接种颗粒,每个丙締丝悬浮球中接种1-2枚颗粒;其中的营养物质为:葡萄糖 1-3%,(畑4)2SO40. 1-0. 3%,KCl0. 02-0. 05%,K2HPO40. 02-0. 05%,M拆〇4 ? 7&0 0. 02-0. 05〇/〇 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海藻酸钢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15% ; (3) 采用丙締丝悬浮球与絮凝菌接种颗粒组合应用的方式,分散污水经集水调节池、厌 氧水解池、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经由进水导流管进入强化反应池,随着水体在强化反应池内 的流向与絮凝强化载体进行充分的接触,强化生物絮凝反应,形成的絮状污泥可沉降后由 排泥管定期排出。 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公开了采用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进行处理的方法在提高 悬浮物去除率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用量,减少二次污染方面 的应用。 实验结果显示: (1)通过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能够缩短絮凝菌挂膜周期5-15天。 (2)通过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出水的总悬浮物指标小于30mg/l,符合国家规 定标准。 (3)通过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絮凝剂用量30-60%,达到降低运行成本、保护 农村水环境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絮凝菌接种颗粒的制备方法是: 将直径3-5cm的改性纤维球(有市售),在浓度为(0. 5-5)XIO8C化/ml絮凝菌(红平红 球菌2-8份、胶腺样芽抱杆菌2-8份)悬液中浸泡8-16虹,得到絮凝菌吸附颗粒,所述的絮 凝菌吸附过程中改性纤维球和絮凝菌悬液质量体积比为0. 1-0.化g/L。将得到的絮凝菌吸 附颗粒投入营养物质与海藻酸钢混合溶液中,慢速揽拌1-lOmin,使得絮凝菌吸附颗粒与混 合溶液充分接触,包埋,然后静置lO-eOmin进行固液分离,获得絮凝接种颗粒。 营养物质主要由葡萄糖 1-3%,(畑4)2SO40. 1-0. 3%,KCl0. 02-0. 05%,K2HPO4 0. 02-0. 05%,M拆〇4 ? 7&0 0. 02-0. 05%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海藻酸钢的质量百分浓度为 1-10%。生物强化载体由丙締丝悬浮球、絮凝菌接种颗粒组合,颗粒置于悬浮球内部。强化 反应池底部中央设置排泥管,定期排泥。 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及处理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所述的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位于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第4个池,其中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包括:集水调节池(1)、厌氧水解池(2)、接触氧化池(3)、强化反应池(4)、循环水池(5),其特征在于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包括:强化反应池、固定架,生物絮凝强化载体,进水导流管、出水导流管及排泥管;强化反应池(4)前端池壁连接进水导流管(6),池壁低于出水导流管(7)0.3‑0.6m位置设固定架(8),固定架由多条平行排列的钢筋构成,钢筋平行间距15‑30cm,钢筋两端与强化反应池内壁固定钩连接,钢筋固定架上固定有生物絮凝强化载体(9);强化反应池(4)底部中央设置排泥管(10),定期排泥;生物絮凝强化载体(9)包括丙烯丝(12)构成的悬浮球(11)、絮凝菌接种颗粒(13),絮凝菌接种颗粒(13)为吸附絮凝菌的改性纤维球,表面包埋有营养物质和海藻酸钠混合物,絮凝菌接种颗粒置于悬浮球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恬,何宗均,高贤彪,吴迪,李妍,李峰,赵琳娜,钱姗,王德芳,田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