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9554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14:02
一种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包括纵向的薄墙,设于所述薄墙内的套管和锚固筋,以及设于所述薄墙一侧的梁,所述梁垂直于所述薄墙所在的平面,所述梁内具有钢筋,所述钢筋的一端进入所述薄墙内,并与所述套管相连,所述套管沿纵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锚固筋穿过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薄墙内,所述锚固筋沿纵向一体延伸,使得锚固筋在墙内的纵向长度符合使用要求,增加了锚固长度,且通过套管连接钢筋与锚固筋,现场操作简单,不需要较大空间,能够有效解决其他锚固措施施工困难的问题,同时增加套管处的承受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框架-剪力墙的连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
技术介绍
在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中,由于建筑空间形式和使用功能的要求,框架-剪力墙和框架-核心筒体系是经常使用的结构形式。在这种结构形式中,框架梁的一端垂直于剪力墙的平面并支承于墙上形成梁-墙平面外连接节点。梁-薄墙平面外连接节点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剪力墙不能够有效承受梁传来的平面外的弯矩;第二是当框架梁内钢筋直径较大或者墙的厚度较小时,梁内钢筋锚固于薄墙内的长度不满足《混凝土设计规范》的规定,导致拉脱式破坏的发生。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近十年来,我国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方面的研究逐渐升温。而在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套筒形式的连接中,由于套筒的存在,连接的钢筋不能太细,直接导致了墙内锚固长度的加长,由于剪力墙本身较薄,因此加大了锚固的难度。目前,可以采取增加梁头或者添加明梁、或者焊接锚固板等加固措施来满足规范的锚固要求,而对于装配式结构来说,增加梁头和明梁给产业化生产带来了安装复杂和制作模具等诸多不便,而在钢筋末端焊接锚板或铆接螺栓锚头,虽然能够提高钢筋的锚固性能,但在实际的预制装配式工程中,需要较大的空间供人工操作,而锚固区钢筋排列密集,空间狭小,进行焊接或铆接的操作困难。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套管连接梁与锚固筋,使锚固筋的长度符合使用要求,且操作简单的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包括纵向的薄墙,设于所述薄墙内的套管和锚固筋,以及设于所述薄墙一侧的梁,所述梁垂直于所述薄墙所在的平面,所述梁内具有钢筋,所述钢筋的一端进入所述薄墙内,并与所述套管相连,所述套管沿纵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锚固筋穿过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薄墙内,所述锚固筋沿纵向一体延伸。进一步,所述锚固筋的直径与所述钢筋的直径相等。进一步,所述锚固筋纵向长度大于或等于15d,其中d为所述钢筋的直径。进一步,所述锚固筋通过绑丝绑扎固定于所述套管。进一步,所述套管沿其轴向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通孔垂直且相交,所述中心孔的一端形成螺纹孔,所述钢筋的端部设有螺纹进入所述螺纹孔内与所述螺纹孔配合固定。进一步,所述套管的壁厚等于所述钢筋直径的1/2。进一步,所述钢筋进入所述螺纹孔内的深度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进一步,所述钢筋设有多根,每根所述钢筋的末端均连接有所述套管,所述锚固筋沿纵向穿过多根所述套管。进一步,所述钢筋与所述薄墙连接处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套接于所述钢筋外,所述套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薄墙的壁部。进一步,所述梁包括双排受拉筋,下排的所述受拉筋末端具有弯折部弯折90°进入所述薄墙内,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锚固筋的内侧,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锚固筋的总长度大于或等于15d,其中d为所述钢筋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钢筋的一端进入薄墙内与套管相连,套管开设有通孔供锚固筋穿设并固定,锚固筋沿纵向一体延伸,使得锚固筋在墙内的纵向长度符合使用要求,增加了锚固长度,且通过套管连接钢筋与锚固筋,现场操作简单,不需要较大空间,能够有效解决其他锚固措施施工困难的问题,同时增加套管处的承受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中钢筋安装于套管前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中套管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薄墙、2—套管、21—中心孔、22—螺纹孔、23—通孔、3—锚固筋、4 一梁、5—钢筋、51—螺纹、6—套筒、7—受拉筋、71—弯折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横、纵……)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用于框架-剪力墙技术的梁-薄墙中,其包括纵向设置的薄墙1,薄墙1内设有套管2和锚固筋3,薄墙1的侧面连接有梁4,梁4垂直于薄墙1所在的平面,即梁4横向设置。梁4内具有至少一根钢筋5,在本实施例中,梁4内具有上、下两根钢筋5,钢筋5的一端伸入薄墙1内并通过套管2与锚固筋3相连,使得梁4锚固于薄墙1内的锚固力足够,满足锚固力、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要求。梁4内具有上、下两根钢筋5,每根钢筋5与薄墙1连接处设有套筒6,套筒6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梁‑薄墙平面外连接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的薄墙,设于所述薄墙内的套管和锚固筋,以及设于所述薄墙一侧的梁,所述梁垂直于所述薄墙所在的平面,所述梁内具有钢筋,所述钢筋的一端进入所述薄墙内,并与所述套管相连,所述套管沿纵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锚固筋穿过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薄墙内,所述锚固筋沿纵向一体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连凯孟宪宏赵唯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