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它包括中心池、外环池和水泵;该外环池环绕所述中心池,该外环池头端设有进水口与所述中心池连通,该外环池的尾端连通设有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与该中心池连通;该水泵设于该外环池内,该水泵用于驱动水流由外环池的头端向尾端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养殖池的结构设置,在有效的空间内很好地延长了鳗鱼游动的路程,使得鳗鱼能够随着水的流动方向按规划的路线循环游动,使得鳗鱼不断保持游动状态,保持和提高鳗鱼的活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它包括中心池、外环池和水泵;该外环池环绕所述中心池,该外环池头端设有进水口与所述中心池连通,该外环池的尾端连通设有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与该中心池连通;该水泵设于该外环池内,该水泵用于驱动水流由外环池的头端向尾端流动。本技术的养殖池的结构设置,在有效的空间内很好地延长了鳗鱼游动的路程,使得鳗鱼能够随着水的流动方向按规划的路线循环游动,使得鳗鱼不断保持游动状态,保持和提高鳗鱼的活力。【专利说明】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鳗鱼养殖池,特别是指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
技术介绍
鳗鱼的活力决定了鳗鱼的品质以及销售价格,提高鳗鱼的活力既能提高鳗鱼的存活率,也能够促进鳗鱼的生长,缩短养殖时间,为此,保持鳗鱼的活力十分重要。现有的鳗鱼养殖池的结构基本上是由四面墙体围起来的构造,养殖在这样的鳗鱼养殖池内的鳗鱼看似空间很大,但实际上鳗鱼在养殖池内的游动毫无规律可循,属于横冲直撞型,在鳗鱼较多时,容易发生鳗鱼间的碰撞,进而导致鳗鱼受伤;另外,现有的养殖池内的鳗鱼的游动属于“自愿”型,没有外力驱使其游动,这样的鳗鱼游动很容易“不自觉”而经常停顿。上述因素均影响了鳗鱼的活力,不利于鳗鱼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以克服现有的鳗鱼养殖池存在的鳗鱼游动方向杂乱无章,容易发生碰撞而受伤,鳗鱼容易“不自觉”而经常停顿,鳗鱼活力低的问题。 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包括中心池、外环池和水泵;该外环池环绕所述中心池,该外环池头端设有进水口与所述中心池连通,该外环池的尾端连通设有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与该中心池连通;该水泵设于该外环池内,该水泵用于驱动水流由外环池的头端向尾端流动。 更为具体地: 上述中心池呈矩形,中心池的四个角呈倒角结构设置。 上述外环池池壁与上述中心池池壁大致平行地环布与中心池外侧。上述中心池外侧设有三个顺次连通的上述外环池。 上述中心池和上述外环池均设有吸附袋,吸附袋内装配有沸石,该吸附袋底部垫有支撑条,该支撑条用于分隔吸附袋和池底底面。 上述外环池的头端设有第一矮墙,该第一矮墙与该外环池两侧壁密封连接,该第一矮墙的高度低于水面,且高于上述进水口至高点的高度。 上述外环池的中部沿水流方向顺次设有隔墙和第二矮墙,隔墙和第二矮墙分别与该外环池两侧壁密封连接;该隔墙底部设有过水通孔,该隔墙顶部高于水面;该第二矮墙的闻度低于该隔墙的闻度,且闻于该过水通孔的至闻点。 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养殖池的结构设置,在有效的空间内很好地延长了鳗鱼游动的路程,使得鳗鱼能够随着水的流动方向按规划的路线循环游动,这样的结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鳗鱼在游动过程中横冲直撞造成的伤害,也能够使得鳗鱼不断保持游动状态,使得鳗鱼在养殖池内的活力十足。此外,第一矮墙、隔墙和第二矮墙的设置是为了改善鳗鱼游动的路线,使得鳗鱼能够随着水流越过第一矮墙、隔墙和第二矮墙构成的屏障,使鳗鱼作上下方向的运动,这样的机构设置能够很好地提高鳗鱼的活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养殖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包括中心池1、外环池2和水泵3 ;中心池I呈矩形,中心池I的四个角呈倒角结构设置。该中心池I外侧设有三个顺次连通的外环池2,外环池2池壁与中心池I池壁大致平行。该外环池2头端设有进水口 20与该中心池I连通,该外环池2的尾端连通设有连接通道12,该连接通道12与该中心池I连通;该水泵3设于该外环池2内,该水泵3用于驱动水流由外环池2的头端向尾端流动。另外,参照图1、图2、图3,上述外环池2的头端设有第一矮墙21,该第一矮墙21与该外环池2两侧壁密封连接,该第一矮墙21的高度低于水面,且高于上述进水口 20至高点的高度。上述外环池2的中部沿水流方向顺次设有隔墙22和第二矮墙23,隔墙22和第二矮墙23分别与该外环池2两侧壁密封连接;该隔墙22底部设有过水通孔220,该隔墙22顶部高于水面;该第二矮墙23的高度低于该隔墙22的高度,且高于该过水通孔220的至高点。第一矮墙21、隔墙22和第二矮墙23的设置是为了改善鳗鱼游动的路线,使得鳗鱼能够随着水流越过第一矮墙21、隔墙22和第二矮墙23构成的屏障,使鳗鱼作上下方向的运动,这样的机构设置能够很好地提高鳗鱼的活力。此外,继续参照图2、图3,上述中心池I和上述外环池2均设有吸附袋4,吸附袋4内装配有沸石,该吸附袋4底部垫有支撑条41,该支撑条41用于分隔吸附袋4和池底底面,这样的结构能够增加吸附袋4的表面积,有效改善吸附效果。 本实用性的养殖池的工作原理为:在三台水泵3的动力驱使下,水不断地由外环池2的头端向尾端方向流动,而外环池2尾端的水则经过连接通道12向中心池I方向流动,这就构成了一个不断循环流动的水流系统,水的流动方向如图1中实心箭头指向所示。鳗鱼在这样的水流系统下会跟随水的流动方向游动,并在水流的驱使下进行有序而又无限行程地游动,水泵3的运行还能够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为鳗鱼的生长提供足量氧气。 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权利要求】1.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包括中心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环池和水泵;该外环池环绕所述中心池,该外环池头端设有进水口与所述中心池连通,该外环池的尾端连通设有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与该中心池连通;该水泵设于该外环池内,该水泵用于驱动水流由外环池的头端向尾端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池呈矩形,中心池的四个角呈倒角结构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池池壁与所述中心池池壁大致平行地环布与中心池外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池外侧设有三个顺次连通的所述外环池。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池和所述外环池均设有吸附袋,吸附袋内装配有沸石,该吸附袋底部垫有支撑条,该支撑条用于分隔吸附袋和池底底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池的头端设有第一矮墙,该第一矮墙与该外环池两侧壁密封连接,该第一矮墙的高度低于水面,且高于所述进水口至闻点的闻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池的中部沿水流方向顺次设有隔墙和第二矮墙,隔墙和第二矮墙分别与该外环池两侧壁密封连接;该隔墙底部设有过水通孔,该隔墙顶部高于水面;该第二矮墙的高度低于该隔墙的高度,且高于该过水通孔的至高点。【文档编号】A01K63/00GK204070186SQ201420585780【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包括中心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环池和水泵;该外环池环绕所述中心池,该外环池头端设有进水口与所述中心池连通,该外环池的尾端连通设有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与该中心池连通;该水泵设于该外环池内,该水泵用于驱动水流由外环池的头端向尾端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祖强,
申请(专利权)人:吴祖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