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型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968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轻便型婴儿推车,包括推把、推杆、扶手杆、前腿杆、后腿杆、第一后支杆、第二后支杆和车轮,推把的下端通过一锁定机构与推杆的上端铰接,该锁定机构具有用于解锁该锁定机构的转动开关,扶手杆通过解锁关节与推杆的下端铰接,该解锁关节通过传动机构与锁定机构联动解锁,前腿杆的上端和后腿杆的上端均与扶手杆的下端铰接,车轮分别枢装于前腿杆和后腿杆的下端,第一后支杆的上端与推杆的下端铰接,第二后支杆的上端与第一后支杆的下端铰接,第二后支杆的下端与后腿杆铰接,第一后支杆和第二后支杆形成向前腿杆内凹弯折的折叠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简易实现较小尺寸的折叠后体积,携带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推车,尤其涉及轻便型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婴儿推车一般包括前腿杆、后腿杆、扶手、推杆、靠背杆和车轮,车轮分别枢装于前腿杆和后腿杆的下端,扶手的一端铰接于推杆中部,扶手的中部分别铰接前腿杆的上端和后腿杆的上端,推杆、靠背杆的下端分别与后腿杆相连。以上的婴儿推车一般将组成一个四连杆式的收折结构,由于各类婴儿推车展开尺寸基本相同,所以收折的尺寸较大,而且折叠操作和携带均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轻便型婴儿推车,能简易实现较小尺寸的折叠后体积,携带便利。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轻便型婴儿推车,包括推把、推杆、扶手杆、前腿杆、后腿杆、第一后支杆、第二后支杆和车轮,推把的下端通过一锁定机构与推杆的上端铰接,该锁定机构具有用于解锁该锁定机构的转动开关,扶手杆通过解锁关节与推杆的下端铰接,该解锁关节通过传动机构与锁定机构联动解锁,前腿杆的上端与扶手杆的下端铰接,后腿杆的上端与扶手杆的下端相连,车轮分别枢装于前腿杆和后腿杆的下端,第一后支杆的上端与推杆的下端铰接,第二后支杆的上端与第一后支杆的下端铰接,第二后支杆的下端与后腿杆铰接,第一后支杆和第二后支杆形成向前腿杆内凹弯折的折叠件。优选地,前腿杆的上端通过一第一转动关节与扶手杆的下端铰接,后腿杆的上端固定于该第一转动关节。优选地,第二后支杆的上端与第一后支杆的下端通过转动副铰接。优选地,推杆呈“U”型,扶手杆为两个,两扶手杆的上端分别铰接于推杆的两侧下端,两扶手杆之间固接有坐杆,该坐杆呈“U”型。优选地,第一后支杆中部铰接有背靠杆。优选地,车轮通过一第二转动关节枢装于后腿杆的下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推把、推杆、扶手杆、前腿杆、后腿杆、第一后支杆、第二后支杆组成双四连杆机构,能联动折叠动作,在触发转动开关,解锁锁定机构后,则可折叠推把,该折叠可旋转180°并驱使解锁机构驱动解锁关节联动解锁,则推杆可与推把相反的方向转动折叠,进而带动扶手杆、前腿杆、后腿杆收缩折叠以及第一后支杆、第二后支杆收缩这的,从而实现一次触发转动开关,就能完成本轻便型婴儿推车的整体折叠,操作简易方便,而第一后支杆和第二后支杆形成向前腿杆内凹弯折的折叠件可形成向内收折,利于减小折叠后的体积尺寸,从而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轻便型婴儿推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轻便型婴儿推车在推把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轻便型婴儿推车在推杆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轻便型婴儿推车在扶手杆、前腿杆、后腿杆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轻便型婴儿推车扶手杆、前腿杆、后腿杆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技术轻便型婴儿推车折叠完成的示意图。图中:1、推把;2、推杆;3、扶手杆;4、前腿杆;5、后腿杆;6、第一后支杆;7、第二后支杆;8、车轮;9、转动开关;10、解锁关节;11、第一转动关节;12、转动副;13、坐杆;14、背靠杆;15、第二转动关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的轻便型婴儿推车,包括推把1、推杆2、扶手杆3、前腿杆4、后腿杆5、第一后支杆6、第二后支杆7和车轮8,推把I的下端通过一锁定机构与推杆2的上端铰接,锁定机构用于在展开时定位推把I和推杆2的相对位置,该锁定机构具有用于解锁该锁定机构的转动开关9,扶手杆3通过解锁关节10与推杆2的下端铰接,该解锁关节10用于在展开时定位推杆2和扶手杆3,该解锁关节10通过传动机构与锁定机构联动解锁,前腿杆4的上端与扶手杆3的下端铰接,后腿杆5的上端与扶手杆3的下端相连,车轮8分别枢装于前腿杆4和后腿杆5的下端,第一后支杆6的上端与推杆2的下端铰接,第二后支杆7的上端与第一后支杆6的下端铰接,第二后支杆7的下端与后腿杆5铰接,第一后支杆6和第二后支杆形成向前腿杆4内凹弯折的折叠件。通过推把1、推杆2、扶手杆3、前腿杆4、后腿杆5、第一后支杆6、第二后支杆7组成双四连杆机构,能联动折叠动作,在触发转动开关9,解锁锁定机构后,则可折叠推把1,该折叠可旋转180°并驱使解锁机构驱动解锁关节10联动解锁,则推杆2可与推把I相反的方向转动折叠,进而带动扶手杆3、前腿杆4、后腿杆5收缩折叠以及第一后支杆6、第二后支杆7收缩这的,从而实现一次触发转动开关9,就能完成本轻便型婴儿推车的整体折叠,操作简易方便,而第一后支杆6和第二后支杆7形成向前腿杆4内凹弯折的折叠件可形成向内收折,利于减小折叠后的体积尺寸,从而便于携带。其中,推把I的折叠过程如图2所示;推杆2的折叠过程如图3所示;下压推杆2后,扶手杆3、前腿杆4、后腿杆5的折叠过程如图4、图5所示。折叠完成后的结构如图6所示。锁定机构可采用弹性凸销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至解锁关节10,来实现推把I转动带动解锁关节10的解锁驱动力的传递。传动机构可采用钢丝线、钢杆等方式进行传递驱动力,可使弹性凸销将扶手杆3与推杆2锁定或解锁,也可采用常规的锁扣结构来实现该联动解锁功能。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更为顺畅地折叠和展开,前腿杆4的上端通过一第一转动关节11与扶手杆3的下端铰接,后腿杆5的上端固定于该第一转动关节11。第一转动关节11可采用关节套套装前腿杆4的上端和后腿杆5的上端后,用销轴铰接实现。为更进一步顺畅地折叠和展开,第二后支杆7的上端与第一后支杆6的下端通过转动副12铰接。转动副12可以是转动铰链、铰轴等方式实现。为提升平稳性能,推杆2呈“U”型,扶手杆3为两个,两扶手杆3的上端分别铰接于推杆2的两侧下端,两扶手杆3之间固接有坐杆13,坐杆13用于形成支撑婴儿的支撑件,该坐杆13呈“U”型。第一后支杆6中部铰接有背靠杆14,该背靠杆14用于形成支撑婴儿的靠背件,在折叠时可转动至平行于扶手杆3,以尽可能小体积地收紧折叠。为方便车轮8的转向,如图2所示,车轮8通过一第二转动关节15枢装于后腿杆5的下端,通过第二转动关节15来为车轮8提供灵活的转向功能。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轻便型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把、推杆、扶手杆、前腿杆、后腿杆、第一后支杆、第二后支杆和车轮,推把的下端通过一锁定机构与推杆的上端铰接,该锁定机构具有用于解锁该锁定机构的转动开关,扶手杆通过解锁关节与推杆的下端铰接,该解锁关节通过传动机构与锁定机构联动解锁,前腿杆的上端与扶手杆的下端铰接,后腿杆的上端与扶手杆的下端相连,车轮分别枢装于前腿杆和后腿杆的下端,第一后支杆的上端与推杆的下端铰接,第二后支杆的上端与第一后支杆的下端铰接,第二后支杆的下端与后腿杆铰接,第一后支杆和第二后支杆形成向前腿杆内凹弯折的折叠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型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前腿杆的上端通过一第一转动关节与扶手杆的下端铰接,后腿杆的上端固定于该第一转动关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型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第二后支杆的上端与第一后支杆的下端通过转动副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轻便型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把、推杆、扶手杆、前腿杆、后腿杆、第一后支杆、第二后支杆和车轮,推把的下端通过一锁定机构与推杆的上端铰接,该锁定机构具有用于解锁该锁定机构的转动开关,扶手杆通过解锁关节与推杆的下端铰接,该解锁关节通过传动机构与锁定机构联动解锁,前腿杆的上端与扶手杆的下端铰接,后腿杆的上端与扶手杆的下端相连,车轮分别枢装于前腿杆和后腿杆的下端,第一后支杆的上端与推杆的下端铰接,第二后支杆的上端与第一后支杆的下端铰接,第二后支杆的下端与后腿杆铰接,第一后支杆和第二后支杆形成向前腿杆内凹弯折的折叠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妈咪宝婴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