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可适用电动或气动等冲击型动力工具,在该动力工具上增设一侦测元件,该侦测元件电性连接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并对应击座的移动位置一端,用以当该动力工具的击座脱离打击位置,而移动至该侦测元件的侦测范围时,该侦测元件可传输信号至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供运算、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冲击型动力工具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巧妙利用击座的位移而产生信号供运算、处理的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已知冲击型电动工具(如电动冲击扳手等),其结构大体上包含马达、变速齿轮组、传动轴、打击组(如出力轴、击座)、控制系统等构件,变速齿轮组连接于马达一端,用以改变马达输出的旋转动力,传动轴连接变速齿轮组,出力轴以可旋转的方式同轴接设于传动轴一端,可供连接螺丝起子、套筒等工作接头,击座套设于传动轴上,而可沿该传动轴的轴向于一打击及释放位置间往复位移,出力轴的一端与击座一端分别对应突设有击块,用以当击座移动至打击位置时,各击块可对应抵接、打击,使出力轴可受击打而旋转,用以进行锁螺丝或螺帽等动作。为了使电动工具将工件设置到定位时可自动停机(如已锁紧螺丝),近年所见的冲击型电动工具多设置有回馈、控制的系统(如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动工具),一般是利用感测电流或扭力(扭矩)变化等技术,判断电动工具的负荷、运作状态,进而促使电动工具停机或进行其他动作(如补打击、补运转等)。前述增设电流或扭力(扭矩)感测的电子元件及相关电路的方式,虽然可使冲击型电动工具的运作更为精确,但将会大幅增加电动工具的机构复杂性与制作成本,使产品的售价居高不下。于是,本技术专利技术人基于多年研发电动工具的经验,而获得改进前述缺点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其不需改变该动力工具原有的构成,巧妙地利用击座的移动状态产生信号,供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运算、处理,以产生补打击、补运转、补功率或停止运转等动作,可保护工件,避免因扭力输出过大而损害工件,且可精确切断、控制扭力输出时间,获致省电、节能效果,甚具经济价值。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至少包含一传动轴,连接该动力工具的动力来源;一出力轴,同轴枢接于该传动轴一端,其一端设有若干卡块:一击座,套设于该传动轴上,可沿该传动轴的轴向在一第一及一第二位置间往复位移,其一端突设有若干击块对应出力轴的卡块,该击座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击块抵接、捶击对应的卡块,而使该出力轴受击打的作用力进行自转运动,该击座位于第二位置时,该击块与卡块相隔适当距离;一侦测元件,设置于该击座远离对应出力轴的一端并电性连接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用以当该击座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可传输信号至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更进一步地,更包含有一马达与一变速齿轮组,该变速齿轮组设置于马达的动力输出端并连接传动轴。更进一步地,更包含有一弹簧,套置于该传动轴上并介于击座与变速齿轮组一端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击座为金属材质,所述侦测元件为霍尔元件。更进一步地,所述马达为无刷马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其不需改变该动力工具原有的构成,通过该侦测元件的增设,巧妙地利用击座的移动状态产生信号,使该动力工具可进行补打击、补运转、补功率或使该马达停止运转等动作,可保护工件、避免因扭力输出过大而损害工件,且可精确切断、控制扭力输出时间,获得省电、节能等效果,相较于冲击型电动工具,本技术显然结构更为精简、直接有效,甚具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图,图中击座移动至打击位置。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显示击座移动至打击位置的状态。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显示击座后退至可受侦测元件侦测的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兹举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后:首先,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10,该动力工具可为气动或电动等动力工具,本实施例为电动工具,至少包含有一马达12,可为无刷马达或其他类型的马达,本实施例为无刷马达,一变速齿轮组13,设置于该马达12的动力输出端,一传动轴14,连接该变速齿轮组13,该变速齿轮组13可将马达12传输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如减速)后使传动轴14以预定速度旋转,一出力轴15,同轴枢接(套接)于该传动轴14 一端,用以供套接供锁紧螺丝或螺栓用的起子头等工具头,其对应该变速齿轮组13的一端设有相对的两个卡块22,一击座16,概呈一端开口的套筒状,套设于该传动轴14上,可沿该传动轴14的轴向于一第一及一第二位置间往复位移,其一端相对突设有两个击块24对应出力轴15的卡块22,该击座16位于第一位置时(远离变速齿轮组13),该击块24抵接、捶击对应的卡块22,而使该出力轴15受击打的作用力进行自转运动,该击座16位于第二位置时(靠近变速齿轮组13),该击块24与卡块22相隔适当距离,一弹簧17,套置于该传动轴14上并介于击座16内端与变速齿轮组13 —端外侧之间;前述各该马达12、变速齿轮组13、传动轴14、出力轴15与击座16等构件概与已知电动工具相同,属已知技术的范畴,此处不予赘述其详细构造与运作方式,本技术该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10在于更包含有:一侦测元件18,为已知磁感应的霍尔元件,当然也可为其他类型的侦测元件,设置于该变速齿轮组13 —侧(远离对应出力轴15的一端)并电性连接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用以当该金属材质的击座16移动至第二位置而受到感应时,可输出信号至该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藉此,本技术该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10的特色与功效如下:当该动力工具运作时,该击座16移动至第一位置(打击位置),如图2与图3所示,各该击块24对应抵接卡块22,使该传动轴14的旋转动力可传输至出力轴15,促使该出力轴15可运转,进行锁螺丝、螺帽等动作。而当该出力轴15的负荷到达预设极限值时(例如已锁紧螺丝或螺帽),该击座16即可下沉、朝第二位置移动,当该击座16移动至侦测元件18的侦测位置时(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该侦测元件18即可发出信号至该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以供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运算、处理,使该动力工具可进行补打击、补运转、补功率或使该马达12停止运转等动作,从而可保护工件,避免因扭力输出过大而损害工件,且可精确切断、控制扭力输出时间,获得省电、节能等效果。换言之,本技术巧妙地利用该击座16的移动状态,配合该侦测元件18的侦测,可产生信号,以作为该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进行相关运作方式的依据。其次,本技术该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并不限于前述的电动动力工具,也可运用于气动等动力工具。综上所述,本技术该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其不需改变该动力工具原有的构成,通过该侦测元件的增设,巧妙地利用击座的移动状态产生信号,使该动力工具可进行补打击、补运转、补功率或使该马达停止运转等动作,可保护工件、避免因扭力输出过大而损害工件,且可精确切断、控制扭力输出时间,获得省电、节能等效果,相较于冲击型电动工具,本技术显然结构更为精简、直接有效,甚具经济价值。【主权项】1.一种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传动轴,连接该动力工具的动力来源; 一出力轴,同轴枢接于该传动轴一端,其一端设有若干卡块: 一击座,套设于该传动轴上,可沿该传动轴的轴向在一第一及一第二位置间往复位移,其一端突设有若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传动轴,连接该动力工具的动力来源;一出力轴,同轴枢接于该传动轴一端,其一端设有若干卡块:一击座,套设于该传动轴上,可沿该传动轴的轴向在一第一及一第二位置间往复位移,其一端突设有若干击块对应出力轴的卡块,该击座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击块抵接、捶击对应的卡块,而使该出力轴受击打的作用力进行自转运动,该击座位于第二位置时,该击块与卡块相隔适当距离;及一侦测元件,设置于该击座远离对应出力轴的一端并电性连接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用以当该击座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可传输信号至动力工具的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诗韵,
申请(专利权)人:林诗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