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752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包括井座、第一井盖和第二井盖,所述第一扇形盖和第二扇形盖均为对称的扇形结构,且第一扇形盖与第一井盖的下端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井盖的内腔中设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的下端通过转轴贯穿第一井盖和第一扇形盖的侧壁与第二扇形盖固定连接,该井盖采用第一井盖和第二井盖的结构,分为固定和活动的两部分,可活动部分可以旋转,在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技术旋转,让水及时通过,缓解水压力对井盖的冲击,实现暴雨洪涝期电子控制井盖,活动部分旋开并及时排水,采用凸块和凹槽以及螺栓杆和螺栓帽的结构,从而使得井盖井座紧密结合,使井盖安装后不易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井盖
,具体为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
技术介绍
公路或者市政道路扩宽后,往往导致原有设置的井盖处于道路的路面中或行车道上,汛期,高压洪水从井盖底部将井盖冲出,导致行人或汽车掉入井内,危及公共安全,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研发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包括井座、第一井盖和第二井盖,所述第一井盖的上端面留有流水孔,所述第二井盖包括第一扇形盖和第二扇形盖,所述第一扇形盖和第二扇形盖均为对称的扇形结构,且第一扇形盖与第一井盖的下端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扇形盖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圆轴,所述圆轴的下端面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的内腔中安装有轴承,所述第一井盖的内腔中设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的下端通过转轴贯穿第一井盖和第一扇形盖的侧壁与第二扇形盖固定连接,且转轴插接于轴承的内腔中,所述第二扇形盖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所述第一井盖的内腔中设有控制器,所述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电机。优选的,所述第一井盖的下端面边缘设有凸块,所述井座的上端面设有对应凸块的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井盖的边缘留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中插接有螺纹杆,所述井座的上端面设有对应螺纹杆的螺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井盖采用第一井盖和第二井盖的结构,分为固定和活动的两部分,可活动部分可以旋转,在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技术旋转,让水及时通过,缓解水压力对井盖的冲击,实现暴雨洪涝期电子控制井盖活动部分旋开并及时排水,采用凸块和凹槽以及螺栓杆和螺栓帽的结构,从而使得井盖井座紧密结合,使井盖安装后不易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井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井盖结构示意图。图中:1井座、2第一井盖、3第二井盖、4第一扇形盖、5第二扇形盖、6圆轴、7轴承槽、8轴承、9小型电机、10转轴、11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12控制器、13凸块、14凹槽、15通孔、16螺纹杆、17螺纹槽、18流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包括井座1、第一井盖2和第二井盖3,所述第一井盖2的下端面边缘设有凸块13,所述井座I的上端面设有对应凸块13的凹槽14,所述第一井盖2的边缘留有通孔15,且通孔15的内腔中插接有螺纹杆16,所述井座I的上端面设有对应螺纹杆16的螺纹槽17,采用凸块13和凹槽14以及螺栓杆16和螺栓帽17的结构,从而使得井盖井座I紧密结合,使井盖安装后不易移动,所述第一井盖2的上端面留有流水孔18,用于排出路面积水,所述第二井盖3包括第一扇形盖4和第二扇形盖5,所述第一扇形盖4和第二扇形盖5均为对称的扇形结构,且第一扇形盖4与第一井盖2的下端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扇形盖4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圆轴6,所述圆轴6的下端面设有轴承槽7,所述轴承槽7的内腔中安装有轴承8,所述第一井盖2的内腔中设有小型电机9,所述小型电机9的下端通过转轴10贯穿第一井盖2和第一扇形盖4的侧壁与第二扇形盖5固定连接,且转轴10插接于轴承8的内腔中,采用第一井盖2和第二井盖3的结构,分为固定和活动的两部分,可活动部分可以旋转,在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技术旋转,让水及时通过,缓解水压力对井盖的冲击,实现暴雨洪涝期电子控制井盖活动部分旋开并及时排水,所述第二扇形盖5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11,所述第一井盖2的内腔中设有控制器12,所述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11电连接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电连接小型电机9,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11感应井盖下水位,然后传递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控制小型电机9旋转,小型电机9旋转带动第二扇形盖5旋转,进行封闭,防止地下积水冲出地面。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主权项】1.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包括井座(I)、第一井盖(2)和第二井盖(3),所述第一井盖(2)的上端面留有流水孔(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井盖(3)包括第一扇形盖(4)和第二扇形盖(5),所述第一扇形盖(4)和第二扇形盖(5)均为对称的扇形结构,且第一扇形盖(4)与第一井盖(2)的下端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扇形盖(4)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圆轴¢),所述圆轴¢)的下端面设有轴承槽(7),所述轴承槽(7)的内腔中安装有轴承(8),所述第一井盖(2)的内腔中设有小型电机(9),所述小型电机(9)的下端通过转轴(10)贯穿第一井盖(2)和第一扇形盖(4)的侧壁与第二扇形盖(5)固定连接,且转轴(10)插接于轴承(8)的内腔中,所述第二扇形盖(5)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11),所述第一井盖(2)的内腔中设有控制器(12),所述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11)电连接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电连接小型电机(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井盖(2)的下端面边缘设有凸块(13),所述井座(I)的上端面设有对应凸块(13)的凹槽(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井盖⑵的边缘留有通孔(15),且通孔(15)的内腔中插接有螺纹杆(16),所述井座⑴的上端面设有对应螺纹杆(16)的螺纹槽(1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包括井座、第一井盖和第二井盖,所述第一扇形盖和第二扇形盖均为对称的扇形结构,且第一扇形盖与第一井盖的下端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井盖的内腔中设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的下端通过转轴贯穿第一井盖和第一扇形盖的侧壁与第二扇形盖固定连接,该井盖采用第一井盖和第二井盖的结构,分为固定和活动的两部分,可活动部分可以旋转,在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技术旋转,让水及时通过,缓解水压力对井盖的冲击,实现暴雨洪涝期电子控制井盖,活动部分旋开并及时排水,采用凸块和凹槽以及螺栓杆和螺栓帽的结构,从而使得井盖井座紧密结合,使井盖安装后不易移动。【IPC分类】E02D29/14【公开号】CN204940358【申请号】CN201520758084【专利技术人】李佳坤, 陈远川 【申请人】重庆文理学院【公开日】2016年1月6日【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底部洪水压力冲击型井盖,包括井座(1)、第一井盖(2)和第二井盖(3),所述第一井盖(2)的上端面留有流水孔(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井盖(3)包括第一扇形盖(4)和第二扇形盖(5),所述第一扇形盖(4)和第二扇形盖(5)均为对称的扇形结构,且第一扇形盖(4)与第一井盖(2)的下端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扇形盖(4)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圆轴(6),所述圆轴(6)的下端面设有轴承槽(7),所述轴承槽(7)的内腔中安装有轴承(8),所述第一井盖(2)的内腔中设有小型电机(9),所述小型电机(9)的下端通过转轴(10)贯穿第一井盖(2)和第一扇形盖(4)的侧壁与第二扇形盖(5)固定连接,且转轴(10)插接于轴承(8)的内腔中,所述第二扇形盖(5)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11),所述第一井盖(2)的内腔中设有控制器(12),所述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11)电连接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电连接小型电机(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坤陈远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