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288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变电站,包括地下变电站设施间、第一生产管理房、第二生产管理房、第三生产管理房、地下车库、消防环路、紧急消防通道,地下变电站设施间和地下车库均设置在地下变电站的地下,地下车库和地下变电站之间设有15m宽的隔离通道;第一生产管理房、第二生产管理房、第三生产管理房和紧急消防通道均位于地下变电站设施间上方的地面上,紧急消防通道与隔离通道平行,紧急消防通道的宽度为4m;第一生产管理房、第二生产管理房、第三生产管理房沿着紧急消防通道依次设置,并与紧急消防通道相通;紧急消防通道开有一个位于地下变电站设施间正上方的消防紧急疏散口。消防环路绕经第一生产管理房、第二生产管理房和第三生产管理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电领域的一种地下变电站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电力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电力供应是保障城市运行的命脉之一。近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用电负荷呈现持续迅猛增长的势头。众所周知,用电负荷中心往往与城市建设的核心相重合。对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域的商业规划十分紧凑,独立建造大型变电站的选址难度日益增加。建造大型地下变电站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变电站的消防安全是全站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地下变电站工程,由于地下深度深,在火灾时,人员疏散、火灾扑救、烟气排放特别困难,故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的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位于地下变电站内的大量含油设备,诸如主变压器、电抗器等,是地下变电站的重要火灾危险源。如何针对我国大型变压器设计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系统整体的消防安全应对策略,切实保障地下变电站的防火安全,是实现变电站与其他建筑结合建造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变电站,它布局严谨,能够在变电站发生火灾后降低救援难度,减小火灾危害。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变电站,包括地下变电站设施间、第一生产管理房、第二生产管理房、第三生产管理房、地下车库、消防环路、紧急消防通道,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和所述地下车库均设置在所述地下变电站的地下,所述地下车库和所述地下变电站之间设有15m宽的隔离通道;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和所述紧急消防通道均位于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上方的地面上,所述紧急消防通道与所述隔离通道平行,所述紧急消防通道的宽度为4m ;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沿着所述紧急消防通道依次设置,并与所述紧急消防通道相通;所述紧急消防通道开有一个位于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正上方的消防紧急疏散口。所述消防环路绕经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和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进一步的,所述消防环路在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的正上方,与城市干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和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的轴向与所述紧急消防通道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的轴向与所述紧急消防通道的轴向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地下车库上方的地面为平坦空地。再进一步的,所述平坦空地上设置有集中绿化。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变电站的技术方案,包括地下变电站设施间、第一生产管理房、第二生产管理房、第三生产管理房、地下车库、消防环路、紧急消防通道,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和所述地下车库均设置在所述地下变电站的地下,所述地下车库和所述地下变电站之间设有15m宽的隔离通道;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和所述紧急消防通道均位于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上方的地面上,所述紧急消防通道与所述隔离通道平行,所述紧急消防通道的宽度为4m;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沿着所述紧急消防通道依次设置,并与所述紧急消防通道相通;所述紧急消防通道开有一个位于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正上方的消防紧急疏散口。所述消防环路绕经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和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变电站,将建筑和环境有机地结合,注重建筑总平面布局的消防安全,在发生火灾风险时为救援提供便利条件,有助于控制火灾造成的影响,有效降低了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变电站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好地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地下变电站,包括地下变电站设施间1、第一生产管理房2、第二生产管理房3、第三生产管理房4、地下车库5、消防环路6、紧急消防通道7、消防紧急疏散口 8。地下变电站设施间I设置在地下变电站的地下,位于地下变电站的西侧;第一生产管理房2、第二生产管理房3和第三生产管理房4位于地下变电站设施间I的上方的地面上,从北到南依次设置。其中第一生产管理房2位于和第三生产管理房4是面对面设置的,第二生产管理房3的轴向与第一生产管理房2和第三生产管理房4的轴向垂直。地下变电站设施间I内设有主变压器等设施。地下车库5设置在地下变电站的东侧,即地下车库5和地下变电站设施I之间设有宽度为15m的隔离通道。宽度为15m的隔离通道,使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福射的必要间距。在此安全距离下,当一幢建筑物起火,其相邻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情况下,也不会起火。消防环路6绕经第一生产管理房2、第二生产管理房3和第三生产管理房4,并通入地下变电站设施间1,对地下变电站设施间I进行灭火;紧急消防通道7宽4m,位于第一生产管理房2、第二生产管理房3和第三生产管理房4的西侧,与所述隔离通道平行。紧急消防通道7与第一生产管理房2、第二生产管理房3和第三生产管理房4相通。同时消防环路6通入紧急消防通道7,控制紧急消防通道7内的火情;紧急消防通道7的北侧,即位于地下变电站设施间I正上方设有一个消防紧急疏散口 8。消防环路6的北侧与城市干道连接,即消防环路6在地下变电站设施间I的正上方与城市干道连接,便于消防水源的及时供应。其中第一生产管理房2和第三生产管理房4的轴向与紧急消防通道7的轴向垂直,第二生产管理房3的轴向与紧急消防通道7的轴向平行。地下变电站的北侧和东侧的地表为平坦空地。地下变电站及地面上结合建筑的非居建筑,建筑物多,火灾危险性大,往往一次性火灾延续时间长,在实际灭火中用水量大,消防车辆投入多,如果没有消防环路6和平坦空地,必然造成消防车辆堵塞,靠不近扑救火灾现场。在地下车库的顶层和平坦空地上设置有集中绿化,从消防、防辐射、防噪音等各方面,做到对使地下变电站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变电站,将建筑和环境有机地结合,注重建筑总平面布局的消防安全,在发生火灾风险时为救援提供便利条件,有助于控制火灾造成的影响,有效降低了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风险。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地下变电站,包括地下变电站设施间、第一生产管理房、第二生产管理房、第三生产管理房、地下车库、消防环路、紧急消防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和所述地下车库均设置在所述地下变电站的地下,所述地下车库和所述地下变电站之间设有15m宽的隔离通道; 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和所述紧急消防通道均位于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上方的地面上,所述紧急消防通道与所述隔离通道平行,所述紧急消防通道的宽度为4m ; 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沿着所述紧急消防通道依次设置,并与所述紧急消防通道相通;所述紧急消防通道开有一个位于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正上方的消防紧急疏散口; 所述消防环路绕经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和所述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变电站,包括地下变电站设施间、第一生产管理房、第二生产管理房、第三生产管理房、地下车库、消防环路、紧急消防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和所述地下车库均设置在所述地下变电站的地下,所述地下车库和所述地下变电站之间设有15m宽的隔离通道;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和所述紧急消防通道均位于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上方的地面上,所述紧急消防通道与所述隔离通道平行,所述紧急消防通道的宽度为4m;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沿着所述紧急消防通道依次设置,并与所述紧急消防通道相通;所述紧急消防通道开有一个位于所述地下变电站设施间正上方的消防紧急疏散口;所述消防环路绕经所述第一生产管理房、所述第二生产管理房和所述第三生产管理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杰王建军陈祖元张雪梅庄培玲周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