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气四通装置,其包含有本体1及顶盖3;在本体1底面上开设有进气接口A,并在本体1三个侧面各开设有第一排气接口B、第二排气接口C及第三排气接口D;自三个排气接口中任意选择其中两个排气接口,在该两个排气接口上设置有第一封盖8与第二封盖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三个方向的接口可供加热接口选择,能满足不同车型对加热口位置和方向的选择,更易于车辆的改装。其所采用的弹簧-转动拉杆结构更易于切换,弹簧拉力使得封盖与出气口密封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气装置,尤其是一种排气四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发动机排放的尾气进行货箱加热的寒区版自卸车多采用三通接口进行货箱的加热,排气口与加热口位置固定,针对不同车型时,加热口连接较为麻烦,加热管走向复杂,增加了排气背压,并且排气口与加热口之间的切换开关密封性差,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四通装置,为尾气提供更多排气方向,扩大了该装置的适配范围。同时其结构简单,气密性较好,也可有效地降低排气背压。本技术所述的排气四通装置,其包含有本体I及顶盖3 ;在本体I底面上开设有进气接口 A,并在本体I三个侧面各开设有第一排气接口 B、第二排气接口 C及第三排气接口 D ;自三个排气接口中任意选择其中两个排气接口,在该两个排气接口上设置有第一封盖8与第二封盖8 ’。通过在本体I上增设一个排气接口,以增多排气方向,从而扩大该装置的适配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气接口 B与第二排气接口 C的角隅处设置一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通过一支架71连接第一封盖8 ;第二排气接口 C与排气接口 D的角隅处设置一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V通过一第二支架71’连接第二封盖8’。第一转轴7与第二转轴V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拉杆6及第二转动拉杆6’,第一转轴7与第一转动拉杆6固定连接,第二转轴V与第二转动拉杆6’固定连接。通过加设转轴及转动拉杆结构,简化了通过第一封盖8切换排气口的操作难度。在本实施例中,本体I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支座4及第二弹簧支座4’ ;第一弹簧支座4与第一转动拉杆6的远轴点通过第一弹簧5连接,第二弹簧支座4’与第二转动拉杆6’的远轴点通过第二弹簧5’连接。利用弹簧的拉力,使得封盖对排气接口的贴合更加紧密,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气密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气接口 B、第二排气接口 C及第三排气接口 D外侧均设置有第一法兰接头2、第二法兰接头2’及第三法兰接头2”。增加法兰接头以更好的适配各方向的排气管路,同时法兰盘固定方式更有益于提高装置气密性。在本实施例中,顶盖3与本体I顶部通过螺栓或螺钉方式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支座4及第二弹簧支座4’分别与本体I通过焊接或螺钉方式固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排气四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排气四通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本体2第一法兰接头2’第二法兰接头2”第三法兰接头3 顶盖4第一弹簧支座4’第二弹簧支座5第一弹簧5’第二弹簧6第一转动拉杆6’第二转动拉杆7第一转轴V第二转轴71第一支架71,第二支架8第一封盖8’第二封盖A进气接口B第一排气接口C第二排气接口D第三排气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相应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但并不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四通装置,为尾气提供更多排气方向,扩大了该装置的适配范围。同时其结构简单,气密性较好,也可有效地降低排气背压。本技术所述的排气四通装置,其包含有本体I及顶盖3 ;在本体I底面上开设有进气接口 A,并在本体I三个侧面各开设有第一排气接口 B、第二排气接口 C及第三排气接口 D ;自三个排气接口中任意选择其中两个排气接口,在该两个排气接口上设置有第一封盖8与第二封盖8’。通过在本体I上增设一个排气接口,以增多排气方向,从而扩大该装置的适配范围。第一排气接口B与第二排气接口 C的角隅处设置一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通过一支架71连接第一封盖8 ;第二排气接口 C与第三排气接口 D的角隅处设置一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V通过一第二支架71’连接第二封盖8’。第一转轴7与第二转轴7’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拉杆6及第二转动拉杆6’,第一转轴7与第一转动拉杆6固定连接,第二转轴V与第二转动拉杆6’固定连接,上述的该种固定连接方式可使转动拉杆的一端与转轴的轴心同轴转动。在选择不同排气接口时,无须拆除本体上的顶盖3,操作者只需扳动第一转动拉杆6或第二转动拉杆6’即可完成排气接口的切换操作。另外,本体I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支座4及第二弹簧支座4’ ;第一弹簧支座4与第一转动拉杆6的远轴点通过第一弹簧5连接,第二弹簧支座4’与第二转动拉杆6’的远轴点通过第二弹簧5’连接。利用弹簧的拉力,使得封盖对排气接口的贴合更加紧密,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气密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气接口 B、第二排气接口 C及第三排气接口 D外侧均设置有第一法兰接头2、第二法兰接头2’及第三法兰接头2”。增加法兰接头以更好的适配各方向的排气管路,同时法兰盘固定方式更有益于提高装置气密性。顶盖3与本体I顶部通过螺栓或螺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弹簧支座4及第二弹簧支座4’分别与本体I通过焊接或螺钉方式固定连接。以上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本技术具体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主权项】1.一种排气四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本体(I)及顶盖(3);在本体(I)底面上开设有进气接口(A),并在本体(I)三个侧面各开设有第一排气接口(B)、第二排气接口(C)及第三排气接口(D);自三个排气接口中任意选择其中两个排气接口,在该两个排气接口上设置有第一封盖(8)与第二封盖(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四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接口第一⑶与第二排气接口(C)的角隅处设置一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通过一第一支架(71)连接第一封盖(8);第二排气接口(C)与第三排气接口(D)的角隅处设置一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 )通过一第二支架(71’)连接第二封盖(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四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转轴(7)与第二转轴(7’)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拉杆(6)及第二转动拉杆出’);第一转轴(7)与第一转动拉杆(6)固定连接,第二转轴(7’ )与第二转动拉杆(6’ )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四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I)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支座(4)及第二弹簧支座(4’);第一弹簧支座(4)与第一转动拉杆(6)的远轴点通过第一弹簧(5)连接,第二弹簧支座(4’ )与第二转动拉杆(6’ )的远轴点通过第二弹簧(5’ )连接。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四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气接口(B)、第二排气接口(C)及第三排气接口(D)外侧均设置有第一法兰接头(2)、第二法兰接头(2’ )及第三法兰接头(2”)。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四通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盖(3)与本体(I)顶部通过螺栓或螺钉方式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四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弹簧支座(4)及第二弹簧支座(4’ )分别与本体(I)通过焊接或螺钉方式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气四通装置,其包含有本体1及顶盖3;在本体1底面上开设有进气接口A,并在本体1三个侧面各开设有第一排气接口B、第二排气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四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本体(1)及顶盖(3);在本体(1)底面上开设有进气接口(A),并在本体(1)三个侧面各开设有第一排气接口(B)、第二排气接口(C)及第三排气接口(D);自三个排气接口中任意选择其中两个排气接口,在该两个排气接口上设置有第一封盖(8)与第二封盖(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继强,张文博,李云趣,刘成武,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