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华梁专利>正文

电子鱼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223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鱼漂,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发光电路,该发光电路具有公共导电体、鱼饵指示导电体、咬钩指示导电体,各导电体分别从壳体内伸出,用于各导电体能在被水淹没后相应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导电体、鱼饵指示导电体在壳体内伸出的位置应保证电子鱼漂在无饵时倒伏的情况下两导电体不会同时被水淹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廉,而且由于采用了伸出壳体的在电子鱼漂无饵倒伏时水面无法同时淹没的公共导电体和鱼饵指示导电体以及相应的发光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电子鱼漂无饵料倒伏时停止发光,提示垂钓者及时增加饵料,极大的方便了垂钓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鱼漂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非工作时间的休闲娱乐活动。而垂钓则以其修身养性的健康娱乐休闲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们休闲活动的选择。鱼漂是钓鱼人的必备器具之一,其既能起到鱼钩位置的指示性作用,又能在鱼咬钩时在水面上反复的起伏,提醒钓鱼人鱼咬钩的信号。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鱼漂的功能和品质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夜间是垂钓者非常喜爱的垂钓时机,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垂钓旺季。夜晚适宜的温度和避免阳光直晒的炎热感,都让越来越多的钓鱼爱好者加入夜钓的行列。然而在夜间人们来判断鱼漂的位置、鱼是否咬钩以及鱼钩是否还有饵料等,则困难重重。现有的专利技术往往只注重鱼漂位置的判断和鱼咬钩的判断和指示,而均忽略了鱼钩上饵料有无的指示;这一忽略往往导致垂钓者无法判断鱼钩上是否还有饵料。此时垂钓者需要把鱼钩收回以检查饵料的有无;而回收过程中因为水的阻力,即算钓组还有饵料,也被水阻冲洗殆尽。夜晚收回鱼钩检查有无饵料这一举动,既费时费力,还不能精确钓组是否还有残留饵料,非常影响垂钓者的心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示鱼钩是否有饵料的电子鱼漂。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电子鱼漂,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发光电路,该发光电路具有公共导电体、鱼饵指示导电体、咬钩指示导电体,各导电体分别从壳体内伸出,用于各导电体能在被水淹没后相应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导电体、鱼饵指示导电体在壳体内伸出的位置应保证电子鱼漂在无饵时倒伏的情况下两导电体不会同时被水淹没。所述公共导电体及鱼饵指示导电体分别从壳体两边伸出。所述公共导电体从壳体内伸出的位置与鱼饵指示导电体从壳体内伸出的位置对称。所述壳体呈铅垂状,一头大一头小,在小头设有用于穿钓线或挂鱼饵的部位。所述壳体包含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壳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上壳体为圆台体,下壳体为圆锥体。所述的上下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电子鱼漂,由于采用了上大下小的壳体设计、安装在壳体上的电子鱼漂无饵倒伏时水面无法同时淹没的指示孔以及相应的导电体和发光电路,因此本技术能够在鱼漂无饵料倒伏时停止发光,提示垂钓者及时增加饵料。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提示垂钓者是否还有饵料,极大的方便了垂钓者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上部壳体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中间隔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中间隔板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发光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实际应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无饵料倒伏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鱼漂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电子鱼漂由上壳体1、中间隔板2和下壳体3组成,上壳体I和下壳体3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上还套有防水密封用的O型圈;中间隔板2与上壳体I之间通过卡口 6连接;中间隔板2的下部安装有固定电池用的电池固定卡口 4,中间隔板2的上部安装有发光电路板5,发光电路板5上布置有发光电路;电池固定卡口 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布置有导电体,纽扣电池安装在电池固定卡口 4中后,纽扣电池的正、负极各自通过导电体连接到发光电路板5上,为发光电路提供电源;在壳体的水平中线位置以上部分,对称设置有一个公共导电孔和一个鱼饵指示导电孔8,公共导电孔内安装有外露的公共导电体,鱼饵指示导电孔8内安装有外露的鱼饵指示导电体,两导电体分别连接到发光电路板5上;在鱼饵指示导电孔8的上方还设置有咬钩指示导电孔9,咬钩指示导电孔9内同样安装有外露的咬钩指示导电体,咬钩指示导电体同样连接到发光电路板5上;壳体下部设置有连接鱼线用的通心孔7。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发光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发光电路包括咬钩指示发光二级管D2、鱼饵指示发光二级管D1、鱼饵指示限流电阻R1、咬钩指示限流电阻R2、鱼饵指示放大管V1、鱼饵指示导通管V2、咬钩指示放大管V3、咬钩指示导通管V4、公共导电极Jl、咬钩指示导电极J2和鱼饵指示导电极J3 ;电池正极同时连接鱼饵指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咬钩指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以及公共导电极;咬钩指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咬钩指示放大管和咬钩指示导通管的集电极,咬钩指示放大管的基极通过咬钩指示限流电阻连接咬钩指示导电极,咬钩指示放大管的发射极连接咬钩指示导通管的基极,咬钩指示导通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池的负极;同样的,鱼饵指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鱼饵指示放大管和鱼饵指示导通管的集电极,鱼饵指示放大管的基极通过鱼饵指示限流电阻连接鱼饵指示导电极,鱼饵指示放大管的发射极连接鱼饵指示导通管的基极,鱼饵指示导通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池的负极。电子鱼漂在具体应用时,电子鱼漂及饵料投入水中,电子鱼漂在自身重力以及饵料的拉扯下部分沉入水中,电子鱼漂壳体上对称布置的公共导电孔和鱼饵指示导电孔没入水中,公共导电极Jl和鱼饵指示导电极J3连通,此时发光电路的鱼饵指示部分电路导通,鱼饵指示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出红光,表明此时电子鱼漂下有饵料,同时也能指示电子鱼漂的位置;当鱼咬钩后,会极力拖拽鱼钩及电子鱼漂,此时电子鱼漂将在鱼的拖拽下几乎完全没入水中,此时安装在鱼饵指示导电孔上方的咬钩指示导电孔同样没入水中,此时公共导电极Jl、鱼饵指示导电极J3以及咬钩指示导电极J2均连接在一起,此时鱼饵指示发光二极管和咬钩指示发光二极管均导通,两者同时发光,指示此时鱼已经咬钩。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的示意图:在具体垂钓时,垂钓者会用到电子鱼漂601、别针602、海豆603、鱼线604、鱼钩605、饵料606和太空豆607 ;图中虚线为垂钓时的水面,虚线以下为水面以下;图中电子鱼漂601下面的通心孔连接一个别针602,别针下再连接有海豆603,海豆的中心圆形孔中穿过鱼线604,鱼线604最末端连接有鱼钩605,吊钩605上放置有饵料606,在海豆603的附近放置有固定鱼漂位置的太空豆607,鱼线604同样穿过太空豆607的中心孔后连接水面上的钓竿;正常垂钓时,鱼线604穿过太空豆607和海豆603后连接鱼钩605,鱼钩上放置有饵料606,海豆通过别针602连接电子鱼漂601 ;由于鱼钩605上放置有足够的饵料,因此鱼线604会在鱼钩605和饵料606的重力拉扯下向下,此时电子鱼漂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海豆603会在电子鱼漂601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动,由于太空豆607的阻挡作用,电子鱼漂601及海豆603将被阻拦无法沿鱼线上浮,因此此时电子鱼漂悬浮在水中;由于鱼线604和饵料606等的拉扯作用,电子鱼漂的公共导电孔和鱼饵指示导电孔608没入水中,此时电子鱼漂发出红光,指示电子鱼漂下有饵料,同时也能指示电子鱼漂的位置;当鱼咬钩后,鱼势必会在水中拉扯鱼钩605,并上下扯动鱼线604,此时电子鱼漂601的咬钩指示导电孔609将会在鱼的拉扯下没入水中,此时电子鱼漂的公共导电孔、鱼饵指示导电孔和咬钩指示导电孔同时均没入水中,此时电子鱼漂同时发出红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鱼漂,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发光电路,该发光电路具有公共导电体、鱼饵指示导电体、咬钩指示导电体,各导电体分别从壳体内伸出,用于各导电体能在被水淹没后相应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导电体、鱼饵指示导电体在壳体内伸出的位置应保证电子鱼漂在无饵时倒伏的情况下两导电体不会同时被水淹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华梁
申请(专利权)人:蒋华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