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206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包括采血管上导管(1),三通(2)、连接导管(3)、阻塞装置(4)、连接导管(5)、血样测试管(6)、采血管下导管(7)和血袋(8)。所述采血管上导管(1)与采血管下导管(7)的上端通过三通(2)的上、下孔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导管(3)的一端连接到三通(2)的另一上孔,另一端与阻塞装置(4)连接后,再与连接导管(5)的一端连接,连接导管(5)的另一端与血样测试管(6)的连接口(11)连接后,采血管下导管(7)与血袋(8)连接即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方便地用于采血机构,快速、运输及检测,有较大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血液和/或血液成分制备后获取检测血样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
技术介绍
为确保医疗用血的质量,保证临床输注血液的安全,献血者所献血液必须按规定留取一定量的样本进行检查,合格后才能用于临床。目前用于献血过程中血液的采集是通过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来完成,塑料血袋一般包括采血针、导管和采血袋,其中采血袋可以是单袋,也可以是多联袋。现有的血液采集装置不具备直接留样的功能,血液样品采集的方式均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的,一般有2种方式。一种是在采血结束后,从采血袋通过导管和采血针向试管内留取血样;另一种是在采血起始时通过与塑料血袋相连接的采样装置,将采样针插入真空采集管内进行血样的采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留样管和采血袋在留样前后是分开贮存的,在留样前和留样后必须分别在留样管和采血袋及其子袋上粘贴相同的条形码标签进行标识,便于后续过程的追溯,保证血液样品不被混淆。一旦发生粘贴错误,将不能保证血液的安全性,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输血安全性隐患。其次,在第一种方式下,敞开式的留样管在运送、保存和处理过程中血样容易受到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真空采集管的使用往往又由于真空度不够,采集不到足够的血量供检测用。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血液采集与测试的血袋装置。本装置设计一种新型的血液测试管,通过易折件直接与采血装置的采血管路相连接为一个整体。在血液采集前与血袋一起粘贴条形码标签,在采集完成后中,通过打开易折件使血样直接流入血液测试管内,完成留样后,直接将导管热合,测试管可直接保存用于样品检测。本设计的优点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完成采样过程,不会造成血样的污染,无需操作人员再次粘贴条形码标签而引起交叉混淆导致的标识错误,直接用于血液的检测。本装置另一优点在于,将血液测试管连接到多联血袋的红细胞及血浆处,与血袋整体离心后分别收集红细胞与血浆,可直接用于血型配比用,而无需对血液进行离心后再分别取样进行血型定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包括采血管上导管、三通、连接导管、阻塞装置、连接导管、血样测试管、采血管下导管和血袋。所述三通的三个孔的方向为2个并列向上,一个向下。所述采血管上导管与采血管下导管的上端分别与三通的上、下孔连接;所述连接导管的右端与阻塞装置、连接导管和血样测试管依次连接后,再将连接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三通的另一上孔;最后将采血管下导管的下端与血袋连接即成。(如图1)。所述的采血管上导管、三通、连接管、连接管、采血管下导管均选用医用PVC材料。所述阻塞装置由医用PVC材料套管及PC材料易折件组成,通过气动装置将PC易折件压入PVC套管注塑组装。所述血样测试管由连接口、切割部和测试管筒体组成,均选用医用PVC材料,通过粘接而成(如图2)。本技术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所述血样测试管可用于离线对血液进行集中检测。本技术还可与多联塑料血袋系统结合(如图3)。检测方法同上,效果相同,利于批量采血使用,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技术血液采集与测试的血袋装置,通过易折件直接与采血装置的采血管路相连接为一个整体。在血液采集前与血袋一起粘贴条形码标签,在采集完成后中,通过打开易折件使血样7_8ml直接流入血液测试管内,完成留样后,直接将下连接导管用高频封口机热合封口,测试管可直接保存用于样品检测后,只需将测试管切割,就可以进行血液检测。本技术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经检测:直接放入离心机内进行离心,血袋及其它部件不会破损;在高压蒸气灭菌和包装的时候不会使血袋以及其它软管部件等受到挤压变形。在50Kpa压缩空气下保持两分钟无泄漏。在115 — 121°C下,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灭菌后装置无泄漏。本技术可以整体进行血袋常规离心,实现了血液采集、血液成分分离、血液成分保存一体化。本技术具有血液检测管,避免了血液因开放检测引起细菌污染的风险。本技术能方便地用于采血机构,实现采血的血液样品及时集中检测,为采血机构制备血样提供快速、准确、安全保障,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图2血样测试管结构图图3连接在多联塑料血袋中的本技术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1所示:本技术血液采集与测试的血袋装置,包括采血管上导管1、三通2、连接导管3、阻塞装置4、连接导管5、血样测试管6、采血管下导管7和血袋8。所述三通2的三个孔的方向为2个并列向上,一个向下。所述采血管上导管I与采血管下导管7的上端分别与三通2的上、下孔连接;所述连接导管3的一端连接到三通2的另一上孔,另一端与阻塞装置4连接后,再与连接导管5的一端连接,连接导管5的另一端与血样测试管6的连接口 11连接后;采血管下导管7与血袋8连接即成本装置。所述阻塞装置4由医用PVC材料套管及PC材料易折件组成,通过气动装置将PC易折件压入PVC套管注塑组装。所述血样测试管6由连接口 11、切割部12和测试管筒体13组成,均选用医用PVC材料,通过粘接剂连接而成(如图2)。本技术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经检测,在50Kpa压缩空气下保持两分钟无泄漏。在115?121°C下,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灭菌后无泄漏。本技术血液采集与测试的血袋装置,通过易折件直接与采血装置的采血管路相连接为一个整体。在血液采集前与血袋一起粘贴条形码标签,在采集完成后中,通过打开易折件使血样8?15ml直接流入血液测试管内,完成留样后,直接将下连接导管5用高频封口机热合封口,测试管可直接保存用于样品检测后,只需将测试管切割,就可以进行血液检测。本技术还可与多联塑料血袋系统结合(如图3)。检测方法同上,效果相同,利于批量采血使用。【主权项】1.一种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血袋包括采血管上导管(I)、三通(2)、连接导管(3)、阻塞装置(4)、连接导管(5)、血样测试管(6)、采血管下导管(7)和血袋(8);所述采血管上导管(I)与采血管下导管(7)的上端分别与三通(2)的上、下孔连接;所述连接导管(3)的一端连接到三通(2)的另一上孔,另一端与阻塞装置(4)连接后,再与连接导管(5)的一端连接,连接导管(5)的另一端与血样测试管(6)的连接口(11)连接后;采血管下导管(7)的下端与血袋(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2)的三个孔设置方向为2个并列向上,一个向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塞装置(4)由医用PVC材料套管及PC材料易折件组成,通过气动装置将PC易折件压入PVC套管注塑组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血管上导管(1)、三通(2)、连接导管(3)、连接导管(5)、采血管下导管(7)均选用医用PVC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样测试管(6)由连接口(11)、切割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血样采集与测试管的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血袋包括采血管上导管(1)、三通(2)、连接导管(3)、阻塞装置(4)、连接导管(5)、血样测试管(6)、采血管下导管(7)和血袋(8);所述采血管上导管(1)与采血管下导管(7)的上端分别与三通(2)的上、下孔连接;所述连接导管(3)的一端连接到三通(2)的另一上孔,另一端与阻塞装置(4)连接后,再与连接导管(5)的一端连接,连接导管(5)的另一端与血样测试管(6)的连接口(11)连接后;采血管下导管(7)的下端与血袋(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键杨英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