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建明专利>正文

穿刺针微创置入导管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9681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硬膜外神经根松解剥离术的穿刺针微创置入导管套件。其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组成的手柄,在手柄内设置有引导管,手柄的前端设置有导流柱,引导管的前端通过导流柱与管芯的后端相连接,其在下盒体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形转盘,圆形转盘的边缘设有两个外凸并对称布置的手柄基座,两个手柄基座的内表面均设有内齿纹、外表面分别设有左拨柄和右拨柄;在上盒体内设有外凸的圆形基座,圆形基座的外表面设有与内齿纹互相啮合的外齿纹;管芯内设有左牵引丝和右牵引丝,左牵引丝和右牵引丝的后端对称的分别固定在圆形转盘上。该套件具有可进行定点机械性和化学性松解、操作便捷灵活、创伤小、降低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手术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脊柱硬膜外神经根松解剥离术的穿刺针微创置入导管套件
技术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退变等引起的硬膜外腔和神经根通道的粘接,可导致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程长,鉴别诊断复杂,治疗较困难。临床表明,正常神经受压并无病痛发生,只有当炎症和压迫同时存在时才会引起疼痛。针对这一问题,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骶管内注射治疗是传统的诊疗技术,即直接快速地将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从而产生液体压力,可对硬膜外腔的纤维性粘接、神经根压迫进行机械性冲击,达到松解的目的。传统的硬膜外注药方法将药液注射于硬膜外后腔,依靠药物在硬膜外腔扩散的原理,结合特殊体位引流作用,部分药液可渗透到硬膜外前腔或侧前腔,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部位,而相当一部分药液在硬膜外腔中向其他方向扩散,起不到治疗作用。这种间接治疗方法,药液很难完全集中于病灶周围,是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O患者具有一侧或双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的原因是腰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质疏松、滑脱性结构改变、外伤性脊柱损伤引起的炎症性物质分泌等,同时炎症性物质未有效排出病变部位,会粘接在椎间孔韧带,堵塞脊柱唯一出入口。以上症状多发于青壮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腰、臀、腿痛是因为大部分脊柱椎间盘突出,后路小关节失稳后分泌出的炎症疼痛因子粘贴在椎间孔纤维组织或韧带周围压迫神经根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初期用椎间孔阻断神经术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炎症疼痛因子粘贴比较严重的患者只用药物治疗不会明显减轻疼痛,需用穿刺针微创置入导管套件神经根松解剥离术来有效松解剥离粘贴在压迫神经的炎症疼痛因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行定点机械性松解和化学性松解、操作便捷灵活、创伤小、降低手术的出血量、术后恢复快的穿刺针微创置入导管套件。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套件包括由上盒体和下盒体组成的手柄,在手柄内设置有引导管,手柄的前端设置有导流柱,引导管的前端通过导流柱与管芯的后端相连接,其结构特点是在下盒体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形转盘,圆形转盘的边缘设有两个外凸并对称布置的手柄基座,两个手柄基座的内表面均设有内齿纹,两个手柄基座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左拨柄和右拨柄;在上盒体内设有外凸的圆形基座,圆形基座的外表面设有与内齿纹互相啮合的外齿纹;管芯内设有左牵引丝和右牵引丝,左牵引丝和右牵引丝的后端对称的分别固定在圆形转盘上。本技术所述引导管为一根,且引导管通过导流柱与管芯相连通,左牵引丝和右牵引丝的前端固定在管芯前端的内壁上。本技术所述引导管为两根,分别为左引导管和右引导管,管芯内设有支撑管,且管芯的头部设有气囊,其中左引导管和管芯、气囊相连通,右引导管和支撑管相连通,左牵引丝和右牵引丝的前端固定在支撑管前端的内壁上。本技术所述引导管为两根,分别为左引导管和右引导管,且左引导管和右引导管通过导流柱与管芯相连通,左牵引丝和右牵引丝的前端固定在管芯前端的内壁上。本技术所述左拨柄和右拨柄沿圆形转盘的中轴线对称布置。本技术所述左牵引丝和右牵引丝的后端分别固定在圆形转盘上并沿圆形转盘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且左牵引丝和右牵引丝的后端与左拨柄、右拨柄在同一条圆形转盘的中轴线上。本技术所述引导管的后端设置有导丝。本技术所述引导管的后端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导管。本技术所述左牵引丝和右牵引丝的后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圆形转盘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导管在进行脊柱硬膜外神经根松解剥离术时,可准确地在椎管内或神经孔的病变区域进行定点机械性松解,因为管芯内有牵引丝,管芯的头部松解有利,且只需轻轻拨动左拨柄或右拨柄,即可由牵引丝带动管芯头部向左或向右180度弯曲,从而进行可控方向的摆动松解剥离,同时扩大狭窄部位,让硬膜外神经根压迫部位形成空隙;2、机械性松解完成后,将管芯插入穿刺针外套管,管芯头部弯曲到所需位置后,将圆形转盘沿螺栓上下拨动,可控制圆形转盘锁紧不可转动或松开可转动,从而固定管芯头部的弯曲角度,以对局部定向靶点进行准确的药物注射,药物经引导管和管芯介入到病灶周围,使其形成局部较高的药物浓度,达到充分消炎消肿的作用,从而进行化学性松解,化学性松解可更有效消除神经根水肿和粘连,消除神经根压迫,临床表明,穿刺针微创置入导管套件神经根松解剥离术较单纯骶管注射治疗的疗效有明显提高;3、在机械性松解的同时,可以通过撑开管芯头部的球囊,或者在管芯内插入柔性内窥镜进行照明和视频观察,以更好的对硬膜外纤维化神经根粘连进行松解剥离;4、手术时,只需在患者骶裂口处开一个直径为5毫米的小孔,手术仅需半小时即可完成,术后四小时便可下床活动,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少、痊愈快等优点,有效弥补了开放性手术的缺陷,且不破坏纤维环、不干预突出物,最大限度保护椎间盘,复发率低,术后配合功能训练,以及一到两次的神经阻滞治疗,疗效更加确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拿掉上盒体后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面图。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圆形转盘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所使用到的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拿掉上盒体后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面图。图10为图8的B处放大图。图11为图9的C处放大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圆形转盘的剖面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主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3拿掉上盒体后的主视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剖面图。图16为图15的D处放大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圆形转盘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一图6,本实施例包括由上盒体101和下盒体102组成的手柄1,在手柄I内设置有一根引导管2,手柄I的前端设置有导流柱4,引导管2的前端通过导流柱4与管芯3的后端相连接,且引导管2、导流柱4与管芯3互相连通。引导管2的后端设置有导丝14,且引导管2的后端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导管15。在下盒体102内通过螺栓5固定有圆形转盘6,圆形转盘6可绕螺栓5转动,圆形转盘6的边缘设有两个外凸并对称布置的手柄基座7,且两个手柄基座7的内表面均设有内齿纹8,两个手柄基座7的外表面则分别设有左拨柄91和右拨柄92,左拨柄91和右拨柄92沿圆形转盘6的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上盒体101内设有外凸的圆形基座11,圆形基座11的外表面设有与内齿纹8互相啮合的外齿纹12。管芯3内设有两根牵引丝,分别为左牵引丝131和右牵引丝132,左牵引丝131和右牵引丝132的前端均固定在管芯3前端的内壁上,其后端通过螺钉10分别固定在圆形转盘6上并沿圆形转盘6的中轴线对称布置,左牵引丝131和右牵引丝132的后端与左拨柄91、右拨柄92在同一条圆形转盘6的中轴线上。将左拨柄91向手柄I后端方向拨动,左拨柄91带动圆形转盘6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圆形转盘6的转动,左牵引丝131被拉紧,管芯3的头部在左牵引丝131的拉紧力作用下向右弯曲;将右拨柄92向手柄I后端方向拨动,右拨柄92带动圆形转盘6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圆形转盘6的转动,右牵引丝132被拉紧,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刺针微创置入导管套件,包括由上盒体(101)和下盒体(102)组成的手柄(1),在手柄(1)内设置有引导管(2),手柄(1)的前端设置有导流柱(4),引导管(2)的前端通过导流柱(4)与管芯(3)的后端相连接,其特征是:在下盒体(102)内通过螺栓(5)固定有圆形转盘(6),圆形转盘(6)的边缘设有两个外凸并对称布置的手柄基座(7),两个手柄基座(7)的内表面均设有内齿纹(8),两个手柄基座(7)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左拨柄(91)和右拨柄(92);在上盒体(101)内设有外凸的圆形基座(11),圆形基座(11)的外表面设有与内齿纹(8)互相啮合的外齿纹(12);管芯(3)内设有左牵引丝(131)和右牵引丝(132),左牵引丝(131)和右牵引丝(132)的后端对称的分别固定在圆形转盘(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周建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