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937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一主轮架,所述主轮架上连接有车把手、驱动轮及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后轮架,所述后轮架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一后轮,并使所述后轮与所述驱动轮柔性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精巧,由于前轮与后轮柔性连接,在转弯时,随着前轮的转弯,后轮可以借助柔性连接件的柔性或弹性配合前轮的转弯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使整车转弯半径缩小,提高前后轮的契合度,同时也减少了所述的转弯空间;相对单个后轮,双轮的平稳性更佳,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平衡性,使用户操作时更加简单,不易发生倾倒问题,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是一种转弯性能更佳的折叠电动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的历史比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要早。直流电机之父匈牙利的技术家、工程师阿纽什?耶德利克最早于1828年在实验室试验了电磁转动的行动装置。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于1834年制造出第一辆直流电机驱动的电动车。在1832年至1838年之间,苏格兰人罗伯特.安德森技术了电驱动的马车,这是一辆使用不能充电的初级电池驱动的车辆。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电动车,是电动车的一种,它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电动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不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随着我国电动车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车已经成为了无数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然而已知技术中的电动车,其结构复杂,且前轮与后轮之间基本上进行刚性连接,在转弯时,尤其是向后转弯时,整车的转向半径较大,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才能实现转弯,且一旦前轮控制不到位,容易出现车辆倾倒的情况,不仅对骑行人员自身驾驶技术有一定要求,而且易造成骑行人员摔伤,驾驶安全性和操作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精简、折叠容易、稳定性高、转弯角度小的折叠电动车。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折叠电动车,包括一主轮架,所述主轮架上连接有车把手、驱动轮及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后轮架,所述后轮架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一后轮,并使所述后轮与所述驱动轮柔性匹配。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可转动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枢轴连接一连接块和所述后轮架,所述连接块枢轴连接一坐垫,所述坐垫和后轮架分别枢轴连接一伸缩杆的一端。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中:包括两个小车轮,两个所述小车轮对称连接在所述柔性连接件上。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一叉形支撑架以及与所述支撑架连成一体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枢轴连接在所述后轮架的末端。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支撑架的两个枝杈间的宽度大于所述驱动轮的宽度。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弹性件是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橡胶弹簧中的一种。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精巧,与已知的电动车相比,结构精简,由于前轮与后轮柔性连接,在转弯时,随着前轮的转弯,后轮可以借助柔性连接件的柔性或弹性配合前轮的转弯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使整车转弯半径缩小,提高前后轮的契合度,同时也减少了转弯空间;且由于后轮是双轮结构,相对单个后轮,双轮的平稳性更佳,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平衡性,使用户操作时更加简单,不易发生倾倒问题,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2、本技术操作简单,相对于现有电动车的折叠技术,本申请电动车的折叠和展开结构以及折叠和展开过程都非常简单,且由于电动车自身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和搬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主轮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技术揭示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如附图2所示,包括一主轮架1,所述主轮架I上连接有车把手2、驱动轮3、折叠机构4及防护罩5,所述折叠机构4通过柔性连接件8连接一后轮7,并使所述后轮7与所述驱动轮3柔性匹配。具体的,所述主轮架I包括本体11,所述本体11包括车把手安装架12、驱动轮安装架13,与所述电动车把手安装架12连接的第一支撑架16、连接所述电动车把手安装架12和第一支撑架16的连接面17。所述车把手安装架12内可上下伸缩地插接有所述车把手2 ;所述驱动轮安装架13上安装有所述驱动轮3 ;所述本体11两侧分别设置一脚踏14,所述本体11的上端设置有一连接轴15。所述连接面17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电动车把手安装架12和第一支撑架16的顶部,所述连接面17的上端面设置有所述连接轴15,所述连接轴15外周上套设有轴承。如附图1所示,所述折叠机构4包括可转动的旋转体42,所述旋转体42套设在所述轴承上,所述旋转体42枢轴连接一连接块43和后轮架41,所述连接块43枢轴连接一坐垫44,所述坐垫44和后轮架41分别枢轴连接一伸缩杆45的一端,所述伸缩杆45的两端区域还分别连接一螺旋弹簧6的一端,所述各部件配合使所述电动车折叠或打开。所述后轮架41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8连接到所述后轮7,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7优选为包括两个独立的小车轮,当然也可以是两个通过连接轴连成一体的小车轮;所述柔性连接件8包括一叉形支撑架81以及与所述支撑架81连成一体的弹性件82,所述弹性件82是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橡胶弹簧中的一种,优选是螺旋弹簧,所述支撑架81的两个分叉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小车轮,所述弹性件82枢轴连接在所述后轮架5的末端;所述叉形支撑架81的两个枝杈间的宽度大于所述驱动轮3的宽度。所述后轮架4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限制其两端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使用本技术的折叠电动车,其工作过程如下:向前或向后推动所述坐垫44,所述连接块43绕其与所述旋转体42枢轴连接的一端向前或向后转动,从而使所述坐垫44整体向前或向后移动并带动所述后轮架41移动;具体的,当所述坐垫44向前移动时,其将所述伸缩杆45拉伸,并带动所述伸缩杆45向前移动并由近似竖直状态逐步变成近似水平状态,所述伸缩杆45向前移动时拉动所述后轮架41向所述驱动轮移动;当所述坐垫44无法继续前移时,其与所述防护罩5紧贴,同时所述后轮架44的内侧面与所述防护罩5紧贴,再将所述车把手2和后轮7折叠,即完成整个电动车的折叠;当所述坐垫44向后移动时,其将所述伸缩杆45压缩,并带动所述伸缩杆45向后移动并由近似水平状态逐步变成竖直状态,所述伸缩杆45向所述后轮架41施加一个向外推的力,同时人为向外推动所述后轮架41,所述后轮架41即打开,其打开后又将所述伸缩杆45拉伸,此时,再拉出所述车把手2,打开所述后轮7,即完成整个电动车的展开,用户即可骑行。由于普通电动车的前轮和后轮往往通过车架刚性连接,需要掉头转弯时,前轮的转动角度受到车架限制,需要较大的转弯半径,一旦前轮的转动角度一旦大于等于90度(即转弯半径一旦过小),就会使前轮和后轮之间呈现垂直状况或两者夹角更小的情况,这时,由于车架的限制,后轮无法配合前轮实现转弯,就容易导致翻车,人员受伤的情况。而本申请的折叠电动车,在骑行过程中,当需要掉头转弯时,向右或向左转动所述车把手2,所述车把手2带动所述驱动轮3向右或向左转动,此时,整个车架随着所述驱动轮3向右或向左转动,由于柔性连接件8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所述驱动轮3向左或向右转动的角度即使很大(即转弯半径很小),所述后轮7也会在所述柔性连接件8的弹性作用下配合所述驱动轮3进行转弯角度的适应性调整,即所述螺旋弹簧产生一定的变形,对所述后轮7与驱动轮3的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轮架(1),所述主轮架(1)上连接有车把手(2)、驱动轮(3)及折叠机构(4),所述折叠机构(4)包括后轮架(41),所述后轮架(41)通过柔性连接件(8)连接一后轮(7),并使所述后轮(7)与所述驱动轮(3)柔性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竞成顾文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