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67818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面料包括:单纱骨架、填充于所述单纱骨架之间的超细纤维以及附着于所述超细纤维上的静电吸尘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不同于现有孔膜窗纱面料及国外防静电窗纱面料。其采用了超细纤维的纳米技术结合物理静电吸尘剂再通过纺织经编技术,采用了稳定的骨架支撑结合微纤,其美观新颖,并通过微纤间隙功能和静电吸尘功能双向阻挡微尘颗粒效果,具有良好的防霾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为了减轻霾的危害,除了减小污染源之外,采用具有防霾效果的口罩与窗纱等防护性产品是降低霾对人们身体伤害的可靠途径。其中,现有的防雾霾窗纱采用核孔膜原理,核孔膜虽然能够有效的阻挡雾霾,但由于透气性差不适宜家庭等,以及核孔膜是高科技产品生产成本极高,并且核孔膜耐用性极差,主要是用作食品酿酒、药物过滤水过滤等用途,并不适合空气过滤,从而,影响了防雾霾窗纱的使用效果。此外,相类似地,现有的防静电纱窗,主要使用了静电吸附作用,但纱窗孔隙很大,不能够有效的充分独挡PM2.5的进入。从而,上述核孔膜雾霾纱窗及防静电纱窗,制作成本相当高昂,不利于普及和推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其包括:单纱骨架、填充于所述单纱骨架之间的超细纤维以及附着于所述超细纤维上的静电吸尘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的改进,所述单纱骨架所使用的单纱为15-40D/1f单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的改进,所述超细纤维为50D/24f-75D/24f的超细纤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的改进,所述超细纤维的材质为海岛丝或涤锦超细复合丝。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的改进,所述静电吸尘剂为电气石、硫化钙、硒化钙、一水硫酸锂、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粘合剂形成的混合物。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将超细纤维编织于所述单纱骨架上,形成面料本体;S2.对步骤S1中的面料本体进行开纤处理;S3.将经过开纤处理的面料本体与静电吸尘剂溶液相接触,通过压辊,并烘干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制备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1中,按照横密14-18wpc,纵密13-15cpc的编织方式,将超细纤维编织于所述单纱骨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制备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2中,开纤处理的温度为10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制备方法的改进,所述静电吸尘剂溶液为电气石、硫化钙、硒化钙、一水硫酸锂、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粘合剂形成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制备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3中,通过浸泡或喷涂的方式,将经过开纤处理的面料本体与静电吸尘剂溶液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不同于现有孔膜窗纱面料及国外防静电窗纱面料。其采用了超细纤维的纳米技术结合物理静电吸尘剂再通过纺织经编技术,采用了稳定的骨架支撑结合微纤,其美观新颖,并通过微纤间隙功能和静电吸尘功能双向阻挡微尘颗粒效果,具有良好的防霾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的制备方法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包括:单纱骨架、填充于所述单纱骨架之间的超细纤维以及附着于所述超细纤维上的静电吸尘剂。其中,所述单纱骨架所使用的单纱为15-40D/1f单纱,其可作为骨架支撑点。所述15-40D/1f中,D代表细度,f代表粉束数。所述超细纤维可以为50D/24f-75D/24f的超细纤维,其填充于所述单纱骨架的间隙中。优选地,所述超细纤维的材质为海岛丝或涤锦超细复合丝。所述静电吸尘剂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能够吸附粘贴灰尘及PM2.5微小颗粒的效果,从而达到消除雾霾,既保证了室内光线及空气的通透性,也改善了进入室内的空气雾霾颗粒的清洁,为人们提供清洁环保清新的空气。具体地,所述静电吸尘剂为电气石、硫化钙、硒化钙、一水硫酸锂、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粘合剂形成的混合物。下面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超细纤维编织于所述单纱骨架上,形成面料本体。其中,在进行超细纤维的编织时,通过经编组织在经编机上,按照横密14-18wpc,纵密13-15cpc的编织方式,将超细纤维编织于所述单纱骨架上,形成面料本体。S2.对步骤S1中的面料本体进行开纤处理。其中,所述开纤处理在相对低温条件下进行,具体地,开纤处理的温度为100℃。通过开纤处理,使得超细纤维的纤维束充分打开,充分填充单纱骨架的网眼之间的间隙。S3.将经过开纤处理的面料本体与静电吸尘剂溶液相接触,通过压辊,并烘干处理。其中,使用的静电吸尘剂溶液为电气石、硫化钙、硒化钙、一水硫酸锂、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粘合剂形成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30%。此外,将经过开纤处理的面料本体与静电吸尘剂溶液相接触可通过浸泡或喷涂的方式的进行,且浸泡或喷涂过程中,保证二者具有充分的作用时间。为了充分验证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的阻挡效果,提供应用现有面料形成的纱窗以及应用本专利技术面料形成的纱窗,应用现有面料形成的纱窗作为对比例,对比二者的阻挡效果。其中,应用本专利技术面料形成的纱窗分为1-11组,每组中静电吸尘剂的含量不同。阻挡效果如下表1所示:表1由表1可知,应用本专利技术面料形成的纱窗的阻挡效果明显优于应用现有面料形成的纱窗。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不同于现有孔膜窗纱面料及国外防静电窗纱面料。其采用了超细纤维的纳米技术结合物理静电吸尘剂再通过纺织经编技术,采用了稳定的骨架支撑结合微纤,其美观新颖,并通过微纤间隙功能和静电吸尘功能双向阻挡微尘颗粒效果,具有良好的防霾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包括:单纱骨架、填充于所述单纱骨架之间的超细纤维以及附着于所述超细纤维上的静电吸尘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性超细纤维经编防雾霾纱窗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包括:单纱骨架、填充于所述单纱骨架之间的超细纤维以及附着于所述超细纤维上的静电吸尘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超细纤维编织于所述单纱骨架上,形成面料本体;S2.对步骤S1中的面料本体进行开纤处理;S3.将经过开纤处理的面料本体与静电吸尘剂溶液相接触,通过压辊,并烘干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按照横密14-18wpc,纵密13-15c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柏俭王振功马丕波缪旭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聚杰微纤纺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