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711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气歧管,其中,所述排气歧管包括一根总管和至少两根支管,且所述总管和所述支管之间通过连接管(1)相连通,其中,所述支管和所述总管中远离所述连接管(1)的一端的内径大于靠近所述连接管(1)一端的内径,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加强筋(2),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1)为一体结构且包括相套合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上述设计,实现了不增加排气歧管整体厚度及内径,节省生产成本,且使得废气更易收集,在排放过程中对管体的压力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排气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排气歧管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而各个位置的废气最终需要经过汇合后排放出去,但是在废气的收集过程中,支管往往较细,使得部分废气无法完全收集,且废气收集后在排气歧管的支管及总管中流动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压力,进而给排气歧管带来一定的负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其损坏,从而发生汽车故障。因此,提供一种不增加排气歧管整体厚度及内径,节省生产成本,且使得废气更易收集,在排放过程中对管体的压力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排气歧管是本专利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废气的收集往往会有部分废气因支管较细导致收集不完全,且废气收集后在排气歧管的支管及总管中流动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压力,进而给排气歧管带来一定的负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其损坏,甚至发生汽车故障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不增加排气歧管整体厚度及内径,节省生产成本,且使得废气更易收集,在排放过程中对管体的压力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排气歧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其中,所述排气歧管包括一根总管和至少两根支管,且所述总管和所述支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其中,所述支管和所述总管中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的内径大于靠近所述连接管一端的内径,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为一体结构且包括相套合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间隙。优选地,所述支管包括顺次设置且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与所述连接管相连,且所述第一圆柱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的内径。优选地,所述总管包括顺次设置且同轴设置的第三圆柱和第四圆柱,所述第三圆柱与所述连接管相连,且所述第三圆柱的内径小于所述第四圆柱的内径。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为设置于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外表面上的圆环和/或圆弧。优选地,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还填充有减震材料。优选地,所述减震材料为减震棉和/或减震泡沫。优选地,所述支管的数量为3-5根。优选地,所述支管内部还设置有气体过滤装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将排气歧管设置为由顺次连接的支管、连接管和总管组成,并将支管和总管中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的内径设置为大于与所述连接管相连的一端的内径,进而使得气体可以得到更好且更为有效的收集,而后在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上设置加强筋,从而大大提高管壁的抗压能力,并将上述管体均设置为包括套合设置的内管和外管,进一步提高了管体的抗压性能,从而实现了不增加排气歧管整体厚度及内径,节省生产成本,且使得废气更易收集,在排放过程中对管体的压力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排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排气歧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管2-加强筋3-第一圆柱4-第二圆柱5_第二圆柱6_第四圆柱7-减震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和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排气歧管包括一根总管和至少两根支管,且所述总管和所述支管之间通过连接管I相连通,其中,所述支管和所述总管中远离所述连接管I的一端的内径大于靠近所述连接管I一端的内径,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I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加强筋2,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I为一体结构且包括相套合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间隙。上述设计通过将排气歧管设置为由顺次连接的支管、连接管I和总管组成,并将支管和总管中远离所述连接管I的一端的内径设置为大于与所述连接管I相连的一端的内径,进而使得气体可以得到更好且更为有效的收集,而后在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I的外表面上设置加强筋2,从而大大提高管壁的抗压能力,并将上述管体均设置为包括套合设置的内管和外管,进一步提高了管体的抗压性能,从而实现了不增加排气歧管整体厚度及内径,节省生产成本,且使得废气更易收集,在排放过程中对管体的压力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效果。所述支管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的设置方式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圆台状,当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该支管能更好地收集气体且更为节省空间,所述支管可以进一步设置为包括顺次设置且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3和第二圆柱4,所述第一圆柱3与所述连接管I相连,且所述第一圆柱3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4的内径。同样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管可以设置为包括顺次设置且同轴设置的第三圆柱5和第四圆柱6,所述第三圆柱5与所述连接管I相连,且所述第三圆柱5的内径小于所述第四圆柱6的内径。所述加强筋2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的设置方式进行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该加强筋2对管体的整体加强效果更好,所述加强筋2可以为设置于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I外表面上的圆环和/或圆弧。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排气歧管的抗压性能,提高其使用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还可以填充有减震材料7。当然,所述减震材料7可以为本领域常规采用的减震材料类型,例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减震效果更好,所述减震材料7可以进一步选择为减震棉和/或减震泡沫。所述支管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的数量可以选择为3-5根。当然,为了进一步降低排放的废气的污染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内部还可以设置有气体过滤装置。当然,这里的气体过滤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类型,在此不多作赘述。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内容。【主权项】1.一种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包括一根总管和至少两根支管,且所述总管和所述支管之间通过连接管(I)相连通,其中,所述支管和所述总管中远离所述连接管(I)的一端的内径大于靠近所述连接管(I) 一端的内径,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I)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加强筋(2),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包括一根总管和至少两根支管,且所述总管和所述支管之间通过连接管(1)相连通,其中,所述支管和所述总管中远离所述连接管(1)的一端的内径大于靠近所述连接管(1)一端的内径,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加强筋(2),所述支管、所述总管和所述连接管(1)为一体结构且包括相套合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慧张建军林玉麟周碧波张光成黄宛君
申请(专利权)人:正崴为升传感系统芜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