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684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垫层、下基层、上基层以及面层;面层是采用双层摊铺且同时压实的施工方式筑造形成的下面层以及上面层;下面层以及上面层自下而上筑造在上基层上;上面层是热阻式沥青混凝土层;下面层是环氧沥青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综合使用热阻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凝土等新材料,提供的沥青路面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不易受环境温度和荷载的影响,缓解路面温度的变化,避免路面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不但减少路面车辙病害,而且减少路面向环境散热,降低周边环境温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道路的维修费用,提高交通安全。同时,可有效缓解热岛效应,节省能源,改善人居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
,涉及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与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沥青路面以其平整度高、行车舒适性好、噪音低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中。据统计,我国在建、重建或大中修的高速公路中90%以上采用了沥青路面。沥青作为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沥青路面性能易受荷载与温度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气温往往超过35°C甚至达到40°C以上,由于沥青对太阳热的高吸收率使沥青路面表面温度高达600C以上,极端天气情况下可到80°C以上,已超过道路沥青的软化点温度,且随着温度升高,变形量愈大,使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受到严峻的考验,产生车辙病害。与开裂、水损害相比,车辙的危害更大,直接危害交通安全。同时车辙损坏的维修最为困难,因为车辙不仅发生在表面,也经常危及中下面层。这也是世界各国在沥青路面的损坏中,历来把防治车辙放在第一位的原因。为了解决车辙,各国研究者从试验方法、路面材料、路面结构等维度进行了很多尝试,但车辙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道路新材料相继出现,如热阻磨耗层材料、热阻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凝土材料等,这些材料在热物参数、阻热效果和路用性能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将它们应用于路面结构时,在受到行车荷载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其路面结构体系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何利用新型路面材料的特点,并将它们合理组合解决炎热地区沥青路面车辙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综合使用热阻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凝土等新材料,提供一种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该沥青路面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不易受环境温度和荷载的影响,缓解路面温度的变化,避免路面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不但减少路面车辙病害,而且减少路面向环境散热,降低周边环境温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道路的维修费用,提高交通安全。同时,可有效缓解热岛效应,节省能源,改善人居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垫层、下基层、上基层以及面层;所述面层是采用双层摊铺且同时压实的施工方式筑造形成的下面层以及上面层;所述下面层以及上面层自下而上筑造在上基层上;所述上面层是热阻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下面层是环氧沥青混凝土层。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上面层是级配为公称最大粒径为13mm的热阻式沥青混凝土层。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上面层的厚度不大于20mm。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下面层是级配为公称最大粒径13_的环氧沥青混凝土层;所述下面层的厚度不大于80mm,20°C抗压回弹模量为3000?5000Mpa。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上基层是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上基层是级配为公称最大粒径25_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所述上基层的厚度不大于100mm。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下基层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所述下基层的厚度不低于400mm。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垫层是水泥稳定级配砂砾层,所述垫层的厚度不低于200mm。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热阻沥青混凝土材料掺加了陶粒,陶粒取代了 4.75mm?9.5mm规格集料体积的4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热阻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和承载能力,因此热阻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铺筑厚度要尽可能的小,只需要其在路表发挥隔热功能即可,通常采用20?25mm。基于传统单层摊铺单层碾压的路面施工工艺,热阻沥青混凝土只能采用公称最大粒径1mm的SAC-10级配。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面层和下面层同时摊铺同时压实的施工技术,使得热阻沥青混凝土的公称最大粒径不再受到其摊铺厚度的限制,可以采用公称最大粒径13_的SAC-13级配,热阻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和承载能力大大提升。(2)热阻磨耗层虽然能够降低路面温度,但其抗车辙性能较普通沥青混合料仍较差,当其与沥青路面常用的下面层材料如SBS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组合时,路面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能很难满足炎热地区的使用要求。本技术采用的环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它是通过在沥青中添加热固性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经固化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强度高、韧性好的沥青混凝土。它能与热阻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形成牢固的粘结,不因温度变化和交通荷载的作用而脱开,20°C抗压回弹模量为3000?5000Mpa,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垫层;2_下基层;3_上基层;4_下面层;5_上面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由垫层1、下基层2、上基层3、下面层4和上面层5构成。垫层I由水泥稳定级配砂砾构造而成,下基层2由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构造而成,上基层3由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构造而成,下面层4由环氧沥青混凝土构造而成,上面层5由热阻式沥青混凝土构造而成。上面层5和下面层4采用双层摊铺并且同时压实施工技术筑造而成。传统的两层结构一般采用分别摊铺,本技术的上面层5和下面层4采用双层摊铺工艺施工,热阻式沥青混凝土 AC-13和环氧沥青混凝土 AC-13同时摊铺同时压实,形成连接完好的路面面层,使得路面结构既能够满足路面表面的隔热作用,并且还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能,能够满足炎热地区沥青路面的使用要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上面层5由公称最大粒径为13_的热阻式沥青混凝土构造而成。在SBS改性多碎石沥青混凝土 SAC-13中掺加陶粒,其中陶粒取代了 4.75?9.5mm规格集料体积的40%,即可形成热阻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5厚度为20mm。下面层4由环氧沥青混凝土构造而成,采用的级配为公称最大粒径13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下面层4厚度为80mm。上面层5和下面层4采用双层摊铺并且同时压实施工技术筑造而成。上基层3由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构造而成,采用的级配为公称最大粒径25mm的沥青稳定碎石ATB-25。上基层3厚度为100mm。下基层2由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构造而成,厚度为400mm。垫层I由水泥稳定级配砂烁构造而成,厚度为200mm。【主权项】1.一种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垫层(I)、下基层(2)、上基层(3)以及面层;所述面层是采用双层摊铺且同时压实的施工方式筑造形成的下面层(4)以及上面层(5);所述下面层(4)以及上面层(5)自下而上筑造在上基层(3)上;所述上面层(5)是热阻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下面层(4)是环氧沥青混凝土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5)是级配为公称最大粒径为13_的热阻式沥青混凝土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5)的厚度不大于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炎热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垫层(1)、下基层(2)、上基层(3)以及面层;所述面层是采用双层摊铺且同时压实的施工方式筑造形成的下面层(4)以及上面层(5);所述下面层(4)以及上面层(5)自下而上筑造在上基层(3)上;所述上面层(5)是热阻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下面层(4)是环氧沥青混凝土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沈佳刘少文李海峰曹艳龙刘国跃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